黃春霞
(江西省南昌縣象湖聯圩管理站,江西 南昌 330025)
以某水利工程為例,該工程全長91.95 km。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有河道拓挖、直立擋墻加斜坡及灌注排樁,其中河道拓挖全長2.8 km,邊坡比1∶3,河底設計高程-3.0 m,底寬30 m;直立擋墻加斜坡全長2.569 km,擋墻高程0.5 m~2.6 m,斜坡高程-0.5 m~0.5 m;灌注排樁直徑1.2 m,全長31 m,墻頂高程1.9 m。對工程現場環(huán)境及其土質圍堰利用ANSYS 有限元軟件與svoffice 巖土軟件構建整體模型,對土圍堰的基底抗滑穩(wěn)定性、整體穩(wěn)定性、圍堰變形與應力、圍堰滲流及高度演算進行分析,探討均質土圍堰在高水位條件下的安全穩(wěn)定性。
本標段施工截流圍堰填筑區(qū)域位于各支河、溝口處,樁號為15+800、18+270,圍堰背水側邊坡1∶4、臨水側邊坡 1∶3,地下水水位為2.0 m,防洪設計水位2.87 m,堰頂高程4.0 m,并在背水側設置寬2.5 m 的平臺。施工方法為進占法,施工機械為160 型推土機配合220 型挖掘機,根據工程地質報告要求選擇圍堰填筑材料,圍堰斷面形式見圖1。
圖1 土質圍堰斷面形式
為保證均質土圍堰在高水位狀態(tài)下的安全穩(wěn)定性,可從如下幾方面分析體系的整體性能,即圍堰的變形、高度、整體穩(wěn)定性、基底抗滑性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圍堰是否發(fā)生滲流破壞。采用svoffice 二維巖土軟件建模分析圍巖的整體穩(wěn)定性與滲流作用,利用ANSYS 三維有限元軟件分析圍巖基底穩(wěn)定性及其應變、應力狀態(tài)[1~4]。
依據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確定本研究均質土圍堰堤頂高程[5],其計算表達式如下:
式中:R、Y 分別代表設計波浪爬高與土圍堰高度;A、e 分別代表安全加高及設計風雍水面高度,其中A 值為0.5 m。
若土質圍堰斜坡率滿足條件hm/L≥0.025 且m<1.0,則波浪爬高R 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KΔ,Kv,Kp,Ko分別為規(guī)范規(guī)定的計算系數;hm為波浪平均高度。
根據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和堤防工程設計標準確定波浪平均高度,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hm為平均波高,m;V 為計算風速,1.5×16(多年平均最大風速)=24 m/s;F 為由計算點逆風向量到對岸的距離,35 m;d為水域平均水深,4.87 m;g 為重力加速度,取9.81 m/s2。
根據上述計算參數和基本方法確定風雍水高度為0.05 m、波浪爬高為1.25 m。然后對圍堰高度按照設計規(guī)范進行驗證,計算得到Y=1.25+0.05+0.5=1.80 m。圍堰頂最低標高為Y=2.87+1.80=4.67>3.5 m,因此按照此方法確定的圍堰高度不夠。然后對圍堰平均浪高按照圍堰導流設計導則與圍堰設計相關的規(guī)范進行驗證,Y=2.87+0.46+0.5=3.83>3.5 m,在10 年一遇浪高下圍堰頂最低標高為H=2.87+0.75+0.5=4.11>3.6 m。綜上所述,均質土圍堰在上述兩種條件下的高程均不滿足條件要求,故均質土圍堰高度在豐水期風浪作用下不滿足安全要求,應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并采取防浪措施。
在建設項目施工期間,地下水高程為+2 m,因此在對地連墻分析過程中設定地下水初始水位為+2 m。結合地質勘測報告和有關資料,淤泥質土層具有較低的滲透系數,因此可認為隨著短期水位的升降,淤泥質土中的地下水位保持相同的變化趨勢,地面水在洪水期內按照常水頭的形式作用在迎水側與地表。
汛期洪水最高水位的持續(xù)時間較短,土圍堰浸潤線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為100 d 結合圍堰現場土工試驗報告和地質勘測相關資料,確定淤泥質黏土、土圍堰填土的飽和滲透系數分別為5.0×10-5cm/s、5.28×10-5cm/s。浸潤線在洪水位期間不會達到背水面,從而不能形成穩(wěn)態(tài)的滲流作用。在保證土圍堰合理護面和不出現土體顆粒流失的條件下,土圍堰不存在滲流破壞作用。
根據土圍堰滲透性較低的實際情況,考慮將土工布設置在圍堰迎水面,另外結合河道洪水期一般低于100 d 可不考慮滲流對圍堰的影響,因此對整體抗滑穩(wěn)定性可利用飽和抗剪總應力來反映。
土圍堰覆蓋層地基及堰坡的抗滑穩(wěn)定性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采用剛體極限平衡單一安全系數法確定,利用簡化畢肖普法或瑞典圓弧法確定抗滑穩(wěn)定時,根據表1 中非正常運行條件Ⅰ的相關規(guī)定確定土圍堰的邊坡安全穩(wěn)定系數[6]。水位驟降期的臨水邊坡及施工期設計洪水位的臨、背水邊坡,為模型計算分析的主要內容。
表1 不同計算方法下的抗滑穩(wěn)定系數表
工況1:完成均質土圍堰施工時的地下水位高程為+20 m。工況2:選擇最高洪水位+31.50 m 作為地面上洪水位,波浪力與靜水壓力為作用于迎水面的主要荷載,擋水土工布在迎水面的抗?jié)B透性較好。波浪力垂直作用于坡面上,大小為20 kPa。一般情況下,在施工過程中臨時堆載較為常見,為提高計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在模型運算過程中假定施工堆載為10 kPa。工況3:均質土圍堰在水位降低的情況下保持穩(wěn)定。根據文中所述計算方法和參數值,確定不同工況條件下的土圍堰最小安全系數見表2。
表2 3 種不同工況下土圍堰最小安全系數值
根據土圍堰在不同工況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分析結果,背水面洪水期安全系數較低,邊坡安全系數能夠達到標準規(guī)范設計要求,而在洪水迅速下降過程中的安全穩(wěn)定系數有最小值,因此施工堆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圍堰的穩(wěn)定性。
按照5 級標準分析均質土圍堰變形與應力狀態(tài),結合非飽和土二維滲流計算報告確定該圍堰的滲透系數較小,將土工擋水布設置在迎水面并設定洪水期在100 d 以內,在模型運算過程中不考慮滲流作用,土圍堰與地基上作用洪水靜水壓力,應力與變形狀態(tài)利用飽和抗剪總應力指標表征。
計算模型采用ANSYS軟件,模型計算范圍為400 m×400 m,以地連墻中心點作為模型原點。洪水的波浪力與靜水壓力為土圍堰承受的主要荷載,根據土圍堰實際狀況和相關資料設定以下5 種工況計算圍堰變形與應力[7]。工況1:土圍堰迎水面滿布波浪力與靜水壓力。工況2:土圍堰迎水面滿布靜水壓力,而在橫梁上布置浪波力,其他方向無作用力。工況3:迎水面滿布靜水壓力,橫梁下布置波浪力,其他方向無作用力。工況4:迎水面滿布靜水壓力,縱梁向主干流側布置波浪力,其他方向無作用力。工況5:迎水面滿布靜水壓力,縱梁向河岸側布置波浪力,其他方向無作用力。根據下述標準作為圍堰應力與變形控制值,分別如下:
(1)變形允許值控制參數。本研究土圍堰豎向變形控制值據《路基邊坡設計規(guī)范》確定,最大允許值小于300 mm。本研究土圍堰水平變形控制值參照《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確定,最大允許值低于圍堰高的1%,本文中水平變形最大允許值為50 mm。依據水平與豎向變形最低值作為總變形控制標準。
(2)應力允許值控制參數。采用抗剪切強度值作為土體應力控制參數,從而保證土圍堰體處于安全范圍以內。土圍堰體抗剪強度應大于實際受到剪應力值,抗剪強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f、c、h 分別代表土體的剪應力、粘聚力及其厚度;σ、φ 分別為土體的天然密度與內摩擦角。
分別對土圍堰在5 種不同工況下的變形進行計算,結果見表3。根據計算結果可知,在不同工況下土圍堰的最大變形為43.6 mm,在水平X、垂向Y 方向的最大變形分別為36.5 mm、38.3 mm,在各方向上的變形均低于50 mm,小于300 mm 的沉降量限值。
表3 不同工況下X、Y 方向及總變形匯總表
均質土圍堰應力在水平X、垂向Y 方向,在5 種不同工況下的計算結果見表4,根據表4 計算結果可知,土圍堰應力在不同工況下均在破壞應力范圍以內,在最不利狀態(tài)下未達到塑性破壞狀態(tài)。
表4 最不利應力值在不同工況下的匯總表
根據地面與圍堰之間的XY 平面剪應力判斷土圍堰在豐水期的基底抗滑穩(wěn)定性,計算結果見表5,其中應力方向利用正、負號反映。根據表5 可知,土圍堰基底剪應力最大值在5 種工況下為34.2 kPa,安全系數為2.06,計算結果能夠符合標準設計要求。
表5 土圍堰基底在5 種工況下的剪應力最大值 單位:kPa
通過利用ANSYS 有限元軟件與svoffice 巖土軟件,對某水利工程均質土圍堰進行了一系列的建模驗算,通過加強邊坡、增加圍堰高度及應力監(jiān)測點的計算分析,確保了高水位狀態(tài)下土圍堰的安全穩(wěn)定性,可為其他類似工程的圍堰方案設計和安全穩(wěn)定性分析提供一定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