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秘魯特約記者 孟可心
一年一度的利馬國際書展,《環(huán)球時報》記者已經(jīng)參加了9屆,每年書展在中國展臺都會遇到一些尋“根”的華裔。他們有的從外表已經(jīng)一點看不出中國人的模樣,但從他們急切的心情看得出內心深處有種強烈的“回歸”欲望。他們有的已經(jīng)是第六代華裔,有的是黑色皮膚,他們大多沒有去過中國,希望從與中國有關的地方和書中得到更多中國信息。言談話語中,這些華裔對中國發(fā)生的巨大變化非常仰慕,而且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后裔感到自豪。
今年是華人移民秘魯170周年,歷史上華人來秘魯大多是做勞工,早期華工沒有什么文化,加上歷史條件所限,導致在秘魯出現(xiàn)一大批千奇百怪的中國姓。比如有的華裔姓“HO?JA”,西班牙語是“葉子”的意思。很可能是當時由于語言障礙,這個中國人拿著樹葉告訴移民官這是他的姓。姓“葉”也就變成了姓“HOJA”。
還有被寫成近似發(fā)音的姓,如許多華裔的姓是“LEON”,西班牙語“獅子”之意,但實際上是“梁”。“DAFU”,這個所謂的姓顯然是個名字,也許叫“大福”,結果陰差陽錯成了姓。如今在秘魯姓“大福”的華裔還真不少。還有更奇葩的姓叫“CHANTAI ON”,這是粵語的發(fā)音,名字和姓被寫成了一長串的“姓”。
《環(huán)球時報》記者遇到一個姓“CHANGANA”的秘魯人,他說自己有中國血統(tǒng),祖輩姓“CHAN”,因為歷史上的戰(zhàn)亂,擔心受到牽連,就改成了“CHANGANA”。還有一名黑人婦女(如圖)告訴記者,她本姓李,祖輩到秘魯時,在北部的農莊做工。由于祖輩在農莊做工時,所有工人都被改成農場主的姓,導致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中國姓了。但她還是通過親屬和血緣關系,找回自己原來的姓,而且知道了自己的祖籍在中國廣東。
還有一名50多歲的秘魯人專門到書展上找到記者,然后用平板電腦展示他的家譜。他說,他用了差不多10年時間,四處搜尋有關自己家族的線索,為的是能夠找到自己的“根”。族譜上顯示他是第六代華裔,很可能因為移民官的問題,根據(jù)發(fā)音給他爺爺起了個相似的秘魯姓“SANCHEZ”,他的爺爺也許叫“SAMCHE”。這給他尋“根”帶來很大障礙,他希望我們能夠給他提供幫助。
秘魯現(xiàn)任副總統(tǒng)梅塞德斯·阿勞斯曾在一次新書推介活動上向大家透露說,自己有中國血統(tǒng),是她的祖輩母系傳下來的。秘魯政界名人、律師出身的前國會女議員瑪爾塔·查維斯也說過自己有1/8的中國血統(tǒng)。還有很多有著類似情況的秘魯華裔正在尋找他們的“根”。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許多秘魯人現(xiàn)在都愿意向公眾介紹自己體內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盡管通過他們的名字根本看不到任何與中國相關的信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