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人_曾國俊
“我還是很堅定,從我們的儒釋道哲學、琴棋書畫美學和養(yǎng)生學中,去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教育哲學?!?月24日,受成都道禾讀書會邀請,在四川省圖書館,道禾教育創(chuàng)始人曾國俊先生分享了《找尋屬于這塊土地的教育》。本文整理自曾國俊演講錄音,有刪減。
道禾教育創(chuàng)始人曾國俊
我只是一個父親。1993年,我的女兒出生。道禾這所學校是和我一樣的父母組成的。1996年,我們有了自己的幼兒園。而后,孩子慢慢長大,有了小學、初中、高中。
道禾一直在探索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性、現(xiàn)代性與未來性。時代不斷往前,孩子將走向未來。我們不是培養(yǎng)考古學家,而是了解過去文化帶來的智慧。
過去23年,道禾不僅帶孩子讀四書五經(jīng),也帶孩子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過日子。
我們的山水學,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條河。每座山都有獨特的美,一年四季,鳥獸蟲魚各有變化。從整體到部分,從色彩到比例,從對稱到形色,所有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都來源于大自然這位老師。
現(xiàn)在的科學教育,從幼兒園到小學一直在教室。教室有很多自然教具,但是自然嗎?孩子要學花根莖葉、胎生卵生,要學動物植物、天文地理,請問在哪里?在自然里。到初中,他才需要科學器材。而我們更大的需要是帶孩子愛上這片山水,從中感受大自然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
在道禾,小學有幾種樂器可供選擇。到初中,只剩下古琴,其他樂器變成社團。我們邀請了一位老師來做琴工坊。他高中讀工藝美學,大學念工藝創(chuàng)作,在南華大學當了六年古琴老師,之后住進臺灣淡水的山上,一住20多年。這20多年就彈琴與做琴。
孩子小學一年級聽完古琴,跟父母一起選擇桐木、杉木,打磨7年。到初一,他可以去彈琴、做琴。3年做一把練習琴, 3年做一把正式琴,一堂課就12年。
我們帶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種竹,五年級時竹子最壯,就采竹。左拍四瓣,兩瓣去陰干,兩瓣去烘干。兩瓣陰干的,大概要等一年。兩瓣烘干的,直接就可以做弓箭。射了3到6個月,彈性會疲乏皸裂。再取出一年陰干的竹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以射到高中畢業(yè),也不會疲乏。
射不僅是射禮,也包括全身心地指向一處。三把箭,第一把射不中,會不會太沮喪?第一把就射中,會不會太高興?一堂課又是12年。他會知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留白處見主體,原來我們的古琴揮一揮之間都有留白
學國學經(jīng)典,必是生命與之相遇。背完《孝經(jīng)》,每個人都會孝順嗎?不一定。孩子會孝順你,是因為你孝順父母,孩子看見了。而彈盡糧絕了??戳艘院?,我就資助他,他就繼續(xù)去挖采。我聽他的分析,中國大地大概有2700多種顏色。礦物磨成粉,可以涂在墻上?;蛟S你就會發(fā)問,我們的墻壁為什么要涂別人的顏色?為什么不涂自己的顏色?任何地方都有屬于自己的顏色。我們今天很多事都停留在概念。話人人都會說,真做的沒幾個,活出來的更少。
道禾也帶孩子學造紙,他會認識植物纖維的長短,知道如何從中造紙。孩子把自己造的紙帶到裝幀工坊,和裝幀師傅一起做“登山自然筆記”。
也有小朋友說,他要對折。一堂課就對折那幾張紙,折好以后一靠近,發(fā)現(xiàn)紙并不齊整,有凹凸。老師可不可以重折??梢?。折得回去嗎?折不回去。里面的纖維斷了。有些事,只要稍不專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我們帶孩子做墨,你會發(fā)現(xiàn)墨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我們帶孩子取竹片,啪啪兩下,瞬間成四片,那就叫勢如破竹。我們帶孩子一邊插秧一邊往后退,你就知道人生有些事退一步是向前。我們帶孩子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條河,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轉(zhuǎn)彎處、急流處,都是風景最佳處。留白處見主體,原來我們的古琴揮一揮之間都有留白。我們的文化母語和基因,在于我們的弓、琴、造紙、裝幀……
這塊土地有多少種顏色?我資助過一個做礦物顏料的藝術家。我去他的作坊時,他吃著泡面,屋里就一張床,其他全是顏料,已經(jīng)快
我們用自己造的紙畫畫,精氣神凝于一處,力透紙背。油畫卻是在紙上堆疊,布上三分。東方美學是入,西方美學是出。越了解自己,越有能力走向國際。什么是真正的國際化?是了解自己、喜歡自己,再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和邏輯來說自己的故事。
我們希望孩子了解百年前的傳統(tǒng)。蔡元培、魯迅、朱自清、林語堂這些影響一代人的先生,他們一樣讀私塾,讀完私塾再出國留學?,F(xiàn)在很多孩子從幼兒園一路讀國際學校,結(jié)果不認識我們的土地、文化,對我們的未來并不清楚。
今年,五四運動一百年了。一百年前,我們打開國門,把外來東西裝進來。一百年后,我們一樣要打開,讓全世界看見中國的美。
最近十年,內(nèi)地不斷舉辦教育研討會。剛開始,我也有機會分享,后來我就不去了。在這些研討會上,世界各國的教育都有,唯獨沒有中國的。今年11月,我們希望舉辦第一屆中國教育論壇。我們要有自己的舞臺,這個教育探索就算只有20分,也讓他暢談。唯有真心交流,我們才可能發(fā)現(xiàn)人才,發(fā)展適合自己的教育。
我想這些工作都是點點滴滴的。在做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有那么多人和我們一樣,關注我們自己的教育跟文化。
道禾也有很多外籍孩子,因為有很多外籍老師。我們慢慢發(fā)現(xiàn)這些外籍老師只要愛上古琴、國畫、花藝,他留下來都特別穩(wěn)定。因為學的時間久,他越學就越愛這里。我們不是只有舞龍舞獅包餃子,中國真正的文化之美,應該讓更多外籍老師和朋友看見。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IB課程、蒙特梭利教育、華德福教育,我們能不能有一種選擇叫做CIB,屬于我們這塊土地的面向世界的教育學科。我們希望對自己文化和教育感興趣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參與。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學校探索各種可能。既符合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又能長出適合當?shù)氐慕逃?/p>
問:教育應該有分別心嗎?
曾國?。航逃侨私逃?,而不是知識教育人。馬拉古齊的瑞吉歐教育,蒙特梭利的蒙氏教育,史代納的華德福教育,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其實都對全人類的教育起了發(fā)現(xiàn)、啟蒙作用。站在宇宙的高度看,東西方都是一。教育不應該分你我他,別人比我們早走,我們就謙虛學習,回過頭做自己。什么行業(yè)都可以做加工業(yè)和代工業(yè),但教育要做自己。
我想耶魯大學也好,劍橋大學也罷,我們的孩子也有很多讀本地學校的,還有幾個高中畢業(yè)就回家做有機農(nóng)耕了。我并不認為他去讀哪所大學就一定如何。但此時此刻一個艱難的問題必須跟各位分享,有家長問你們那樣教能考去哪里嗎?
可是,考去那里有什么了不起嗎?考去那里跟道禾有什么關系嗎?道禾充其量就是沒帶壞他而已,讓他成為他自己的樣子。該喝水喝水,該吃飯吃飯,該運動運動,該睡覺睡覺,他就變成一個很健康的孩子,然后去讀了一個大學。那些考上好大學的孩子,是我們教的嗎?估計他爸媽就很不錯,這孩子資質(zhì)也不錯,屬于讀書的料。
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其實在很多國家,職業(yè)技術教育都是受到尊重的。孩子從高中開始,一邊學習,一邊練習裝幀、打漆、編織、染布……我們和法國學校合作,他們百年都在做一個工藝。所有服裝設計師每年都要去他們學校找一個打板師傅,重金禮聘有可能都找不到。設計師充滿想象力,可以畫出各種衣服,但能做出一件嗎?很難。所以要去搶打板師傅。
道禾準備了很多跟考試無關的課,這些更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圖為弓道課上的孩子
假如我是一個開發(fā)商,建一座五星級飯店,大廳有12根柱子,我決定采用大漆和榫卯結(jié)構(gòu)。請問誰能幫我做?設計師畫好圖就可以了嗎?我告訴各位還真找不到人來做。所以不要埋怨我們的飯店長得跟西方的一樣。我們的職業(yè)技術教育已經(jīng)斷了,我們在學人家的東西,我不是說那些不行,而是說應該重視這塊土地長出來的技術。我們現(xiàn)在過于強調(diào)孩子去讀大學,很多人根本不在意這些。
問:道禾怎么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天賦?
曾國俊:很多人都說,退休以后我就去干嗎,好像退休以后就進入了天堂。但不要忘了,退休就是皮膚皺了、兩腿無力了,你想的事情可能不會實現(xiàn)。所以什么時候退休最好?吾十有五志于學,15歲就可以退休了。老天爺讓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自己,越早被發(fā)現(xiàn)越好。那怎么被發(fā)現(xiàn)?首先要改變老師的視野和眼界。其次,道禾有金工、木工、染布、造紙、陶瓷、游泳、打球、射箭,有琴棋書畫茶花香,有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條河……除了語數(shù)外物化生政史地等課程,我們還準備了四五十種跟考試無關的課,這些更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沒有考試的情況下,孩子的天賦會自然跑出來,很會畫畫,特別有耐心,會照顧人,你會從很多行為中發(fā)現(xiàn),哇,這個孩子哪個行為是他的強項。你就會跟他的父母溝通,我發(fā)現(xiàn)你家孩子跟所有孩子相比最大的特色。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分白天黑夜,你說這樣的人會不會成功?這樣的人會成功。
問:您對于教育的圖景是什么?
曾國?。航逃~向何處?這涉及根本。我們長大的過程受到西方教育很大的影響,在解決自己的問題時,用的是別人的方法,這是要留意的。本立道生,道禾教育有一個心形。不管從哪一面看,都是一個三角形。佛家講明心見性,儒家講盡心知性,道家講虛心煉性,都有心和性。我們用心性之學來發(fā)展道禾。上山水學,老莊影響比較多。節(jié)氣慶典,儒學影響多。師資培訓,明心見性,回到老師本來的面目、本來好好的狀態(tài),這比什么都重要。
原生家庭、原生社會,他上過的學校、他出社會的遭遇,都在影響一個老師成為老師。我仍然覺得通識教育是重要因素。現(xiàn)在有太多老師,該懂的專業(yè)知識沒有少懂,觀察、記錄、聽報告,各種課程設計、各國課程介紹,基本常識和能力不可低估,但他是不是真的預備好要成為一個人師,這倒是另外一回事。
我想推薦一部韓國電影 《外婆的家》。這是我心目中老師理想的樣子之一。我們的師資培訓,這部影片必看。我看了20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觸,每次都會問當時的初心還在嗎?那些美好的事情還在發(fā)生嗎?不好的事情改了嗎?
節(jié)氣生活,道禾帶孩子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過日子
我認為人師是人格的美者,《大學》講心在焉。心在焉則會視而得見、聽而得聞、食而知其味?,F(xiàn)在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現(xiàn)場被太多的行政捆綁,幾乎忘了初心,忘了老師的誨人不倦。你成為老師的那一天,心里是有憧憬的。走著走著,這個火苗就越來越低了,后來都快滅了。今天道禾也好,在座的師長也好,就是把快要熄滅的火苗再扇起來。
這里有一些根本,那就是本立道生,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圖像,是一個中國老師的圖像,是一個中國學校的圖像,大家的描繪可能各式各樣的,這是我們共同參與的圖像。道禾走過的23年,老師的培育,我們在踐行明心見性最重要,回到你自己的心性、剝掉你的面具、回到你本來好好的自己。只有打動你的內(nèi)心,只有一個覺醒的生命才有可能去搖動另一個生命??赡芙逃F(xiàn)場讓我們有一定程度的沮喪,不在于知識的專業(yè)問題,而在于人心的準備問題。
再來,我想分享一下何為學校。美國建筑之父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說過一段話,我覺得很傳神。他說,學校就是在一棵大樹下,有一個長者在述說生命的故事,說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師,聽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學生,這群孩子長大以后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他一樣,聽這樣的長者述說生命的故事。于是,第一所學校就誕生了。
就像佛陀在印度的鹿野苑,在他的菩提樹下、在他的壇下講學。那些聽的人和說的人,其實都是一樣的?!墩撜Z》里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不是兩千多年前最早的開放式學校嗎?我們現(xiàn)在的戶外教學有做到這一點嗎?
最后,我想說說什么是課程?我認為課程就是“啊”跟“哦”。上學就是為了等放學,上課就是為了等下課,這就叫做“哦”。天還沒有亮就趕著要上學,天黑了還舍不得回家那就叫“啊”。你做到了讓學生覺得“啊”,不想下課想繼續(xù),這不就對了嘛。我們現(xiàn)在的課程是長這樣的嗎?如果不是,那改善空間顯然很大。課程的體系有很多種,課程的重心要解決的問題有不同取向,因為時間關系我就分享這兩點。
問:參與道禾的孩子,能否順利回歸體制教育?
曾國?。含F(xiàn)在,大學已經(jīng)面向世界。在道禾,高中課程就面向世界了,基本上沒課本,孩子拿著手機平板學習,他所交的朋友、所學的社群,要做的報告、要做的任何事,都是全世界的了。他上課的地點可以在博物館,可以在香港,也可以在絲綢之路,還可以在故鄉(xiāng)院子。他的老師已經(jīng)不局限于原來我們所說的高中框架。他可能在高一甚至初三,學科要學的,基本上已經(jīng)學了。我們希望他有兩年可以見識到世界的奇妙。各行各業(yè)都很奇妙,他應該知道為什么要讀這個專業(yè),他應該去見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他應該去見年齡差不多的學長學姐,看他們畢業(yè)以后在哪工作,做什么。
韓國電影《外婆的家》,其中的外婆是曾國俊心目中老師理想的樣子
當然,他也要自主學習,準備考大學。這誰都幫不上太大的忙。我常說,你要去哪里,要讀什么專業(yè)?這不是你的事,難道是我的事嗎?15歲到18歲,孩子已經(jīng)有相當程度的自我抉擇,完全可以自主學習。否則,未來他將面臨艱難的挑戰(zhàn)。知識的半衰期,以前可能要10年或20年?,F(xiàn)在,大學還沒畢業(yè),大一學的,大三就過時了。所以他的自主學習,查找資料、歸納統(tǒng)整、創(chuàng)新聯(lián)結(jié)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很強,這才是教育的一個核心。
知識有兩種,一種叫套裝知識,比如各種學科知識,這樣的背景知識需要建構(gòu),會考試,是看得見的。另一種是經(jīng)驗知識,沒辦法用紙筆測驗。只能觀察記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的言語表達,聽到巴哈無伴奏會掉淚,看到落葉想做詩哼歌,這跟考試一點關系都沒有,是看不見的。真正的教育是看不見的和看得見的像在繳麻花,這才是全人教育?,F(xiàn)在的學校教育,套裝知識像一條大象的腿,經(jīng)驗知識卻像一支牙簽。這幾年也開始改變了,比如研學,開始有重視經(jīng)驗知識的傾向。但我認為,就比重而言,仍然不夠。
人生,看不見的永遠比看得見的重要。一個孩子想要成功,有一百項因素,像樣的大學畢業(yè)、會電腦、會英語、多拿幾本職業(yè)證書,這些合在一起就4分,還有96分是什么?熱愛、幽默、跌倒了會爬起來的意志,誠實、踏實、美的欣賞能力……每一項都1分。意志力怎么考?幽默怎么考?美的欣賞能力怎么考?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在社會上有成就的人,他們看不見的成績是比任何人都高的。
你一心想操縱的孩子,未來走的就像他自己。你是把他壓到小學畢業(yè),還是考完高考?我不知道,但是終究他會回去做自己。這個回頭是要繞一海里,還是一百海里,就看你用的勁是大還是小。很多人上了大學,就不知道人生下一步應該做什么。因為高考目標已經(jīng)達成,接下來的事,他真的不知道了。
如果我們覺得教育工作是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天賦得到自由,充分解決這個社會的問題,引領下一個社會的到來。那么,教育就必須有這樣一些高度的探討。我只是把我20多年的經(jīng)驗和各位分享,也不一定正確,還要和各位家長、老師、學者、專家對話,才可能找到正確的路。
問:家校如何共享資源?
曾國?。何矣X得凡是學校在做的,家里就應該跟著做。凡是你覺得有價值的,你就先去做。如果你不讀經(jīng)典,卻逼著孩子讀經(jīng)典。你不寫書法,卻希望孩子寫書法。你不吃節(jié)氣飲食,卻逼孩子吃節(jié)氣飲食。那怎么可能?你認為對的,不要用道理告訴孩子,你先做到。
我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是脫節(jié)的。所以你怎么講,孩子都認為是大人編出來的故事。你要讓孩子有所得,至少學校的一套和家里的一套應該趨近。道禾就是這樣子,我們教茶道,家長跟著學茶道。我們教古琴,家長跟著學古琴。我們教書法,家長跟著學書法。所以,慢慢家的氛圍變了,書香門第自然就形成了。經(jīng)典文化不在他處,就在生活之中。
有人說曾先生說得這么好,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條河,孩子的學校不會做的。那各位爸媽可不可以每兩周就帶著孩子去爬一座山?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都沒做,但家庭教育可以做。從幼兒園開始,從小學開始,從親子山水學開始。
道禾覺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可以整合的。去年新開的三代塾傳習館,就是這種理念的產(chǎn)物。里面有各種工坊空間,是一個教育、文化和生活的綜合體。在城市,除了麥當勞、肯德基和百貨商場歡迎三代人一起去,還有哪些地方三代人可以一起去?孩子去的地方,大人都在刷屏,什么時候下課。大人去的地方,孩子就吵著什么時候離開。為這件事情,我們琢磨了7年。三代塾承載的是我們的信念,是我們的國學,是我們的生命教育,是我們的知行合一。我們有家傳、心傳、文房、味道等不同主題,有孩子的課,有父母的課,也有爺爺奶奶的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可以整合的,并不是口號。E
道禾教書法,家長也跟著學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