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高洪云 供圖_南京曉莊學院
陶行知主張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016年8月31日,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并入南京曉莊學院,這是幼教培訓成為曉莊學院教師發(fā)展學院培訓重心的原因之一。
作為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的原校長,唐志華對幼教現(xiàn)狀,有不少憂慮——家長的急功近利,欠發(fā)達地區(qū)幼教師資薄弱,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等。
端傳媒曾轉載過一篇文章,叫《兒童匯演假面下,中國縣城小學里的權力游戲》,文中從化妝、衣著、腔調到串詞、節(jié)目等方面諷刺了“兒童晚會式”表演:
這些搖頭晃腦的夸張表現(xiàn)并不是孩子的童真,而是大人心中兒童表演的固定形象,一個標準的“舞臺上的乖孩子”的審美樣板。大人對同是成年人的表演喪失了信任和認同感,卻愿意一廂情愿地把這種想像留在兒童身上……
唐志華指出,小朋友蹦蹦跳跳無妨,受娛樂風氣影響,想當明星、網(wǎng)紅的兒童,只是個別。但中國媒體,為了收視率,不注重保護小孩子的隱私,例如《爸爸去哪兒》,過早地讓兒童暴露在聚光燈下,對其心理、成長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
對于多數(shù)孩子而言,則是另一種情形。每到“六一”這樣的日子,小朋友為求舞臺效果,多次彩排,苦不堪言。“這叫做以大人為中心,忘記了六一本該是孩子們開心的節(jié)日。而表演時流露出的感情,多少有點虛假,一有表演,即有名次、評優(yōu)、頒獎等,跟中學的按成績排名邏輯一致,實不該過早引入這些東西?!?/p>
南京曉莊學院張波副校長出席開班典禮
但最令人堪憂的,還是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唐志華指出,有的民辦園,為迎合家長需求,讓孩子提前識字、背英語單詞、學算術等,而這本應是小學內容。也有不少家長,主動找幼升小銜接培訓班。這些超前行為,既違背了國家倡導的小學教育“零起點”政策,又不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不過,家長對孩子的“拔苗助長”,背后原因復雜。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也有對幼兒教育的不了解,以及商業(yè)機構的忽悠(胎教尤其明顯)。
因此,在曉莊學院的教師培訓中,“課程游戲化”一直占據(jù)著重要地位。
“游戲是幼兒園、幼兒的全部。尤其是園長培訓,我們會設置很多課程,反復講解現(xiàn)代幼兒教育理念,以期通過家園溝通,經(jīng)由園長來扭轉家長們愛搶跑、過早給兒童施壓的錯誤做法?!碧浦救A給記者講了一些典型幼教現(xiàn)象。
曾有人開展兒童識字課題,在幼兒園、小學實驗,其發(fā)心是:孩子提前多識字,就能增加閱讀量,對其終生發(fā)展十分有利。但因“小學化”傾向,引起了業(yè)內專家及媒體的熱議。
在唐志華看來,這樣的學習路徑并非毫無道理,但“只是表象,有很大迷惑性。”
他提到了心理學上的“雙生子爬梯實驗”,即兒童有最佳發(fā)展能力期,提前學習往往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家長讓孩子提早掌握一些“死知識”(字、單詞、算術等),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問題,反而會在孩子的童年里,過早地投入一些壓力的烏云。
而更多的弊端是,“一方面,小朋友過早掌握一些知識,家長會無意識地夸獎,孩子容易產(chǎn)生優(yōu)越感,到小學階段,他覺得自己都會了,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習慣變差;另一方面,不少家長讓幼兒學英語,自己不懂,就找外面的培訓機構,師資沒保證,結果孩子學到的語音、語調并不標準,之后矯正很難。實際上掌握幾個孤立的單詞,用處微乎其微?!?/p>
第二個現(xiàn)象,是一位幼師的慘痛教訓。她家小孩在讀大班時,就認識了上千個漢字,家長很高興,為他買了各種童書,在外常夸耀自家孩子從不打游戲,只要扔給他一本書,一坐就兩三個小時。等到小學二、三年級時,惡果出現(xiàn)了,孩子難以融入集體,常跟同學發(fā)生矛盾,三年級時更嚴重,因之前看書太多,上課便不專注,加上人際交往困難,愈發(fā)孤僻。
在唐志華看來,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游戲的權利”,“兒童該學什么的時候一定要學習什么。與人相處的道理規(guī)則、與人交流的方法、幼兒期該掌握的一些社會習性,必須在實踐中學習。這位老師的孩子,只顧看書,其他的能力落下來了。提前起跑,恰恰輸在了起跑線上?!?/p>
相應地,幼師要“專業(yè)化”,現(xiàn)代幼教理論的儲備能使他們辨清教育市場的亂象,“比如市面上流行的胎教理論,背后都是商業(yè)推手,實際是未被幼教界承認的?!?/p>
但對于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幼兒園,幼師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幼教理論更是缺乏。因此,曉莊學院國培項目中,針對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以及青海、山西、海南等地的農(nóng)村幼兒園園長,圍繞課程游戲化、“零起點”、現(xiàn)代幼教理論、幼兒園的美學設計等,開設了大量課程進行補課。
唐志華指出,幼兒教育中,最令人堪憂的除了師資,就是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對教育情懷的概括。在所有培訓項目中,曉莊學院特別看重的不是技能,而是這種大愛。
“任何一個事業(yè),沒有高度的奉獻精神,是不可能成就的,教育尤其如此。因此,我們一直把師德放在首位?!碧浦救A強調。
在培訓中,陶行知、陳鶴琴等開創(chuàng)者的教育故事都會被拿來分享,以此激勵學員們,從中學習育人的智慧,以及具體的處理方式。
比如陶老的“四顆糖”: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知發(fā)現(xiàn)制止后,因有要事,就讓他放學后到校長室去。等陶行知忙完事回來時,那學生已經(jīng)候著了。他拿出一顆糖遞過去,表揚他很守時,聽話。然后又給了他第二顆,說自己調查清楚了,這件事不是無緣無故的,因被打的學生常欺負女學生,陶行知表揚小伙子是見義勇為。本以為要來挨訓的這位學生,一下子哭了,稱自己打人不對,應該用更妥當?shù)霓k法……陶行知把身上僅有的四顆糖獎勵給學生,談話也就結束了。
“如果換一位不懂教育的老師,看到學生在打人,一巴掌打過去,豈不是把一位心地還不錯的學生,推到了一個可怕的道路上。做教育有很多方法,背后則是一顆愛心?!碧浦救A點評道。
按慣例,前來參訓的學員,都會被帶到曉莊學院的陶行知紀念館“朝圣”,在時空中感悟這位中國近代教育圣人的精神。此外,各類專家的講座,行知傳人楊瑞清等教育榜樣的現(xiàn)身說法,去優(yōu)秀學校參觀學習等,通過多種方式結合,一點點地感化、激發(fā)學員們的師德素養(yǎng),使得他們逐漸具備這種大愛精神。
而曉莊學院負責培訓的領導層及老師們,為了這些沒有報酬的教育培訓事業(yè),付出了很多。因高校實行績效改革,曉莊學院承接的培訓,大部分都不是硬性規(guī)定,而是義務屬性的,不在本職工作范圍內。
碰到培訓多的年份,曉莊學院教師發(fā)展學院的一批人,暑假要忙到8月20號,更不用說一些法定假期。去年中秋節(jié)前后,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的學員來南京培訓十五天,中秋三天假期,考慮到學員遠道而來,休息了一天后,曉莊學院負責培訓的同事,就又開始忙活了。每年承接的南京市網(wǎng)格員培訓,通常會被放在國慶七天假期的最后兩天進行。
曉莊學院教師發(fā)展學院干訓部科長張華清跟辦公室的陳麗老師,是沖在培訓前線的先鋒。有一次,張華清和陳麗帶了一個校長班去上海,一周培訓結束后,二人馬不停蹄地趕到杭州高鐵站,迎接下一批學員。而彼時陳麗老師的孩子才剛上小學,丈夫腳受傷還躺在病床上。
在唐志華看來,培訓團隊正是以這樣的方式“回報各地學員對曉莊學院的信任,同時,也是傳承陶老知行合一的精神”。
專業(yè)培訓上,則更加“務實”,針對當下熱點、難點,分主題地進行。張華清科長是語文老師出身,他培訓時主講面很寬,學校管理、文化建設、校本研發(fā)、名師成長、寫作教學、閱讀教學,以及新高考改革的大語文、部編教材等。
“外出接受培訓,參觀名校,是極有必要的,但一所學校的培訓,重心還在本校。讓校本培訓真實的發(fā)生,‘真’就是有針對性、科學性,要找到教師培訓的本質在哪兒,找不準這個,就會事倍功半;‘實’就是講實效,有藝術性,創(chuàng)新,吸引老師。”張華清說道。
伴隨市場經(jīng)濟的推行,教師面臨著生存和工作壓力,焦慮、職業(yè)倦怠、虛無感等心理問題很普遍。在曉莊學院教師發(fā)展學院看來,心理健康折射出來的,是一種精神和文化危機。
“教師這一職業(yè),不是隨便考取一個教師資格證的人就能做好的。如果待遇不高,沒有情懷,就很容易把這一神圣職業(yè)當成飯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F(xiàn)狀是,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不考師范專業(yè),而有些優(yōu)秀的年輕老師,能跳槽就跳槽了。這兩類情況,把教師人才層次拉下來了。其實招聘老師時,最該甄別他們是否有強烈的教育情懷,沒有的話,自然容易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而這個招聘權力,不在校長手中。你看古往今來的教育家,哪一個不是滿懷教育情懷。有情懷就有興趣,會去研究教育問題,得到成就感,會強化他的意義感?!睆埲A清說道。
數(shù)學老師出身的唐志華,談起了一位榜樣。今年3月18日,南京市培訓管理者高級研修班在廈門開班,原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任勇講的主題是“步入新境做名師”。作為退休后的數(shù)學名師,任勇筆耕不輟,幾乎每隔一兩年都有數(shù)學專著出版。唐志華深知,數(shù)學類的教育書籍寫作難度很大。而這種熱情,可抵抗生活和工作的虛無。
教育之未來,就在這些辛勤和有情懷的力行者身上。教師培訓時,會適當?shù)卮┎暹@樣的案例,給學員以啟發(fā)。
當然,針對心理健康,曉莊學院背靠著一個強大的后援團隊。
曉莊學院莫愁校區(qū)有一棟樓,寫著“陶老師”工作站。陶老師即陶勑恒教授,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從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專業(yè)人員,也是“陶老師熱線”的創(chuàng)辦者。工作站主要面向江蘇地區(qū),有心理團隊24小時服務,解決了很多學生、家長和老師的心理困惑,中央文明辦遂將這里授牌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國)輔導中心。
在此基礎上,曉莊學院專門成立了心理健康研究院,當舉行各種培訓時,凡是涉及心理課程,心理健康研究院就會推薦、聯(lián)系老師來授課。
當然,在專門的心理健康培訓中,專家構成是很多元的。
比如今年1月6日到11日的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除了曉莊學院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省級優(yōu)秀心理專家,還請來了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外國語學校等校的心理名師。
為激發(fā)參訓教師們的學習渴望,多年來,曉莊學院保持了一個習慣,比如農(nóng)村校長班、園長班等,通常把培訓時間的三分之二放在南京市,剩余時間,帶去杭州、上海等稍近的城市,讓學員盡可能地開闊眼界。
“有的學員來自欠發(fā)達地區(qū),出來一趟不容易。我們學院有人脈、資源等,這樣可以讓他們一次看到兩個省市的優(yōu)質教育面貌,見識更廣,也能給他們留下一種美好的回憶。民辦及掛靠等以商業(yè)為主的培訓機構,一般不會做到這一步?!睆埲A清最后說道。E
培訓現(xiàn)場
山東省滕州市幼兒園園長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