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zhèn)西,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新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學語文特級教師。
剛才有老師說,希望我講一下對教育問題深刻的思考??墒牵覍逃龔膩頉]有“深刻的思考”,我有的只是一份對教育純真的情感。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一個你自己都不知道的那個卓越的自己,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發(fā)現。有同學說,希望我講自己的教育經驗,而我想講的是經歷,經歷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
1976年我高中畢業(yè),當了半年知青就趕上了恢復高考,考上大學那年我19歲。計劃經濟年代,你學了什么專業(yè)就意味著你今后要從事什么職業(yè)。我上了師范學校,讀了中文系,就意味著今后要當語文老師。經過四年學習,23歲的我畢業(yè)了,那時可謂是意氣風發(fā)。但是,那個時候的我不會想到多年后我會站在這里,和年輕一代分享我的故事。
如今,回看19歲的我和現在的我,這之間是歲月的流逝,更是成長的過程。如果選擇某種東西來連接19歲和現在的我,用它來指代我的成長,我該選擇什么呢?我想,不是自己獲得的一個又一個榮譽,也不是一步步晉升的職稱,而是我的78本著作。這成長的過程,有我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情感,還有我自己編織的教育童話和自己書寫的教育詩篇。19歲的我遇到現在的我會目瞪口呆。年輕的朋友們,再過多少年,也許你也會站在某個講臺上和年輕一代分享自己的故事?;蛟S,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卓越,那個讓自己吃驚的“我”值得我們每個人用一生去追尋。
一
剛畢業(yè)的我只教一個班的語文,后來我主動提出要當班主任。計劃經濟時代,人們也相對單純。班主任的工資和普通任課教師的工資是一樣的,教一個班和教兩個班的工資也是一樣的。帶著單純、質樸和青春的激情,我開始編織著屬于自己的教育童話。當時的自己,面對教育有的僅僅是熱情和激情,我每天都帶著學生們玩,讓他們親近大自然,在歡歌笑語中感受綠水青山、感受自然之美。但這樣做換來的是批評,我?guī)W生出去玩扣了60塊錢,當時的工資是52塊5,我也因此評不上“優(yōu)秀”和“先進”。這些在我看來都不重要,能夠享受教育本身的幸福就夠了,幸福比優(yōu)秀更重要。教育不能僅僅追求所謂的有意義,更需要有意思,保持教育的那份純真。去年教師節(jié)前,當中央電視臺《面對面》節(jié)目采訪我時,主持人問我為什么搞這么多活動,還給學生讀小說,為什么和其他老師不一樣。我的回答是:“我沒有和他們不一樣,是他們和我不一樣。我呈現的就是教育本來的樣子,沒有一點創(chuàng)新。我沒有做實驗,是他們在做實驗,他們想實驗一下,是否可以用學生青春的喪失、童年的逝去換取所謂的高考成績?結果他們實驗成功了。”在此,希望年輕的朋友成為教師后,不要把教育變成了刷題,要讓教育呈現出它本來的樣子。
二
在我的成長歷程中,也有一些人給了我鼓舞,這些榜樣的力量支撐著我堅守自己的教育初心。在這里,我特別要提到的是谷建芬老師。當時,我?guī)ьI學生們寫班歌,讓每個學生都寫了一份,至今我還保留著每個人的手稿。歌詞寫好后,我本想找學校特別牛的音樂老師為我們譜曲。正當音樂老師準備譜曲時,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請谷建芬老師為我們的班歌譜曲。于是,我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給谷建芬老師寫了信,沒想到她真的回信了。信里說:“很抱歉。現在孩子們都沒歌唱了,這是我工作沒做好。我一定幫助你們,但是最近比較忙,正在參與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的創(chuàng)作。怕你們著急,先說一下,讓你們放心?!焙髞?,谷建芬老師真的幫助了我們,還請來了她的老搭檔著名作詞人王健老師。
為了表達謝意,每位同學給谷建芬老師寫了一封感謝信。我們素昧平生,僅僅寫了一封信,她就幫助了我們,這就是令人難忘的80年代。后來,谷建芬老師寄來了一個大包裹,送給每位同學一個文具盒。同時,還回了信,信的開頭寫上了所有同學的名字,而不是用“同學們”代之。我就在想,寫上所有同學的名字并不容易,她要看所有的信,都要翻到結尾看名字。小小的細節(jié),體現出的是谷建芬老師對人的尊重。人在她的眼里是具體的,而不是簡單的“同學們”。這就啟發(fā)我們,教育不僅是面對人,更要面對一個一個不同的人。 我一參加工作,就從像谷建芬老師這樣的人身上汲取一種教育的力量、人格的力量!
后來,我去北京當面感謝了谷建芬老師。當我從北京回到四川,得知我們班上的故事上了《中國青年》,在當時,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會想到這一切嗎?我想不到的。大學畢業(yè)時,如果有人跟我說,前面有這么多傳奇等著你,我肯定認為他胡說八道。然而,一切都成為了現實。只要真誠地、用心地對待這份事業(yè),我們就會遇見那個讓自己吃驚的“我”。
三
要做到優(yōu)秀、卓越,就要不斷超越自我。杜寧-克魯格效應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自我超越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一階段是自信心最高的時候,叫“愚昧高峰”。剛畢業(yè)的自己,認為教育很簡單。一種過度的自信,讓自己敢想敢做。在最初的階段,這很正常,年輕人應該有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和沖勁。如果你一直處在“愚昧高峰”不下來,那就可悲了。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要知道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向書本學、向老師學、向我們的學生學。意識到這些,是教師成熟的表現。第三個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越來越豐富,也有了教育智慧,處理問題愈發(fā)得心應手,越來越自信了。這一階段的自信和第一階段最大的不同在于,這種自信是建立在堅實的經驗智慧基礎之上的。第四個階段,“知道自己知道”。遇到突發(fā)事件能處理得非常好,智慧成了本能。過后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居然這么有智慧。這是大師境界。
一個教師要超越自己,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超越錯誤。每屆學生畢業(yè)前的最后一天,我都讓全班同學給我寫信,專門提我有什么缺點,不許提優(yōu)點。其中有一位女同學說:“李老師,你有一次批評我,罵我臉皮太厚?!蔽耶敃r好慚愧,一直保留著這封信。三十年后,當我再遇到這位學生的時候,我把信拿給她看,感謝她教我當老師。她也特別感動,我還把這件事情寫進了我的一本書《做最好的老師》。
第二,廣泛閱讀。閱讀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基本的途徑,我總能在書中讀到我自己,閱讀是讀者和作者互相照見。從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這些大家的書中,我汲取著精神力量,同時也學會了反思現在的教育。比如,我們以陶行知的名義做著違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事。他一直主張做真人、說真話,現在好多時候我們都沒做到。今年二月我拜訪了于漪老師,她說“假的真文憑”的確很可怕,但“真的假文憑”更可怕。什么叫“真的假文憑”?就是說文憑是真的,但它的含金量在減少,“假”在名不副實。很多有成就的人沒有大學文憑,但學問卻令人欽佩。比如,梁漱溟、魯迅,還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胡耀邦,他們都沒有很高的文憑,但都有大學問。
第三,勤于寫作。教師一定要拿起筆,寫教育故事,寫教育日記。僅就教學本身而言,我真的認為自己并不比其他老師做得更好。但是,我最大的長處就是寫了很多東西。我不僅寫了78本書,還會在我的博客、現在的微信公眾號上寫東西。我也喜歡研究教育,曾經去采訪過一位自殺的中學生,了解現在學生的心理問題,寫成了一個9,000多字的報告在《中國青年報》上發(fā)表,那是對我莫大的鼓舞。1988年、1989年我到處發(fā)文章,那時候很多媒體都想給我開專欄。寫作的主要內容也和當時的時代相吻合,更多的是一些批判性的,認為中國教育不能再這樣下去的內容。
回看23歲初出茅廬的我,不會想到我自己編織的教育童話會受到如此的關注,我的教育聲音能夠有如此的傳播力。當我發(fā)現了那個讓自己吃驚的“我”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影響更多的教育同行,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四
我的教育生涯,也并不是一帆風順。比如,高90屆一班的高考成績就不太輝煌。于是,很多人指責我搞的活動太多,總帶學生出去玩。但是,我不認為是活動搞多了,才導致高考成績不輝煌。接下來,我?guī)Ц?5屆一班,照樣搞很多活動,但是高考大獲成功,媒體當時說我創(chuàng)造了“高考神話”。我最得意的是我一個學生的話,他說:“到了大學之后,周圍很多同學都在詛咒高三,而我特別懷念高三?!蔽艺J為,這才是教師的成功、教育的成功?,F在許多高三學子都在詛咒高三,高考一結束就咬牙切齒地撕書。遙想12年前,那些天真爛漫的孩子多么渴望讀書,可他們怎么會想到12年后,自己會那么仇恨讀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痛苦很大程度是教師制造的。
我希望年輕的朋友們記住我的一句話:“一個老師的良知和智慧,就體現在他面對后進生的態(tài)度?!泵髅髦浪疾簧洗髮W還依然愛他,才是真愛;否則,很可能就是功利的愛——你愛的是未來的清華、北大的學生。如果最壞的學生你也有辦法把他教好,那才是真智慧。好多學校分班考試后,用最好的老師教最好的學生,美其名曰:“好鋼用在刀刃上!”我認為,讓好老師教差學生才是真正的“好鋼用在刀刃上”。我曾經同時教最好的班和最差的班,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學校的時光都是幸福的。我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我還想說,沒有差生就沒有優(yōu)師。真正的優(yōu)秀老師,是差生“培養(yǎng)”出來的、磨煉出來的。
我覺得成功的教育標準之一就是無數美妙而溫馨的瞬間構成它的全部記憶。很多善良的、有良知的老師倒在了應試教育面前,停止了自己對學生的同情:你不要怪我狠心,我也沒辦法,于是大量的作業(yè)就壓過去了。我是怎么想的呢?我當了校長后跟老師講:一個老師要守住自己的“一厘米主權”。射殺翻越柏林墻青年的軍人在接受審判時說:“軍人必須服從命令,上級讓我開槍的?!狈ü僬f:“你為什么不槍口抬高一厘米?”應試教育余威仍在,但是我們作為成人,應該用我們堅實的臂膀,為他們承擔一些壓力,而不要變本加厲,更不要助紂為虐。
年輕的朋友們,我希望你們成為教師后,同樣能守住自己的“一厘米主權”,盡管現實中,你面臨著諸多壓力和挑戰(zhàn):可能你參加工作第一天,就被學生氣哭了;可能家長不講道理,不把年輕的你放在眼里,還對你鬧和對你吵……這些都讓你很窩火,然后到了期末,學??己嗽u比,明明你比別人做得多,結果分數還沒有別人高;你那么努力,但還有風言風語;你可能幾年評不上職稱……當你被壓抑、被打擊,只有一個選擇:壯大自己。
如果你用心做教育,哪怕一輩子也沒有著書立說,沒有一次像我一樣做講座的經歷,你每天就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但你一樣可以把自己瑣碎的日子鑄造成偉大的人生,一定可以讓你的每一位學生都收獲幸福,可以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教育故事,譜寫自己的教育詩篇。當你退休的時候,到了我這個年紀的時候,你回過頭想這一切,會感慨:哦,原來那是我給我自己導演的一部大片—《致我們永不逝去的青春》。
責任編輯︱張楚然
讀者熱線:010-62003451
投稿郵箱:zgdy_jiangt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