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環(huán)球財經》評論員
中國愛國青年一代主流的橫空出世,對中國模式與和諧世界的重大意義
新時代中國青年近衛(wèi)軍——“80后”(及部分“90后”)愛國青年一代主流,他們幾乎超出所有人意料的橫空出世,對中國模式與和諧世界的重大意義,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環(huán)球財經》重點探討,中國的原教旨自由主義者,作為反面教員,是如何把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生生惡心成愛黨愛國者的”。
一向被認為是嬌生慣養(yǎng)的中國“80后”(及部分“90后”)一代,在2008年反西方傳媒造假、抗震救災及北京奧運會中,作為有社會責任感及實踐能力的新時代中國青年,以出乎意料的方式集體登上了時代舞臺,許多人被年輕一代深深感動的同時,發(fā)出了“中國的未來有保證了”這樣的感慨。
中國青年近衛(wèi)軍的橫空出世,離不開改革開放30年、蘇聯解體及世界金融危機這個國內國際大時代背景,也離不開引發(fā)知識傳播革命的互聯網:各大中文網持續(xù)多年的網上激烈論戰(zhàn)中,作為論戰(zhàn)主力的“80后”及“90后”成長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近衛(wèi)軍。網絡作為主流傳媒,青年人網上論戰(zhàn)水平之高,可以從去年西方傳媒的哀嘆中看出:“自以為擁有全球話語權的西方傳媒,遭遇了強大而出乎意料的對手:年輕的中國網民”。
所謂的“‘60后’的理想”,就是“60后”在1980年代形成的所謂“西方自由民主啟蒙思想”,可惜,這個結論存在兩方面的誤判。
首先,“60后”許多人確實在1980年代多多少少受了各種西方思潮的影響,但隨后的工作實踐,以及中國模式的成功,蘇聯的解體,美國的單極霸權直至這次金融危機,使大多數“60后”一代已經冷靜理性地面對過去的思想。
其次,1980年代逐漸成型的中國“改革開放思想”,“80后”不僅沒有拋棄,反而在不斷發(fā)揚光大,可惜,這個“改革開放”,同某些西方人士理解的“走向西方彼岸”不是一回事。
中國崛起之路,面臨美國的阻力
這句話帶有年輕一代網絡語言特有的尖刻,但卻反映了一個現實:堅持所謂1980年代“西方自由民主啟蒙思想”的少部分“60后”,是中國原教旨自由主義陣營的主力軍之一,這恐怕就是人們常說的“時代的烙印”。
見多識廣的年輕一代主流,對這批人不僅是反感的,甚至還是蔑視的:“唉,這批人也挺可憐的,當年是沒見過什么世面的土包子,被西方徹底洗了腦,自己走不出來就算了,現在居然還想用這套舊貨給我們洗腦?!?/p>
總體而言,中國的年輕一代因此認識美國西方,比美國西方年輕一代認識中國,要客觀、全面、理性得多。
面對新時代中國青年近衛(wèi)軍的橫空出世,自由主義陣營中發(fā)出了“啟蒙已死”的哀嘆,按中國自由主義的話語,“啟蒙”就是用西方的所謂“自由民主”給中國人民“開啟民智”,雖然他們歷史上已不止一次被迫宣布“救亡壓倒啟蒙”,不止一次被迫宣布“啟蒙已死”。
中國原教旨自由主義者用來對中國公眾“啟蒙”的榜樣,是被他們無條件神化的、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美國西方,他們對美國西方的“謳歌”,甚至會讓這些國家的大部分正直的學者和公眾感到不好意思和臉紅。
與其說是“啟蒙已死”,還不如說是他們信奉的新蒙昧主義教條——“美國西方是人類現代化進程的惟一標準”,破產了。在全球化及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和世界都在深刻反思發(fā)展模式,反思資本的本質,反思“國家控制資本,還是資本控制國家”,這樣的反思正在催生一場真正的全球新啟蒙運動。
中國原教旨自由主義者在中國“自由主義”陣營中屬少數派、極端派,他們無法簡單同美國自由派畫等號,后者因強調政府作用和社會公正,常常被美國保守派貼上“社會主義”標簽。當然,以抽象“世界公民”自居的他們,更不能同強硬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美國保守派畫等號,中國原教旨自由主義者,本質上是“無條件信奉美國西方主義者”,這個本質決定了他們的三大特征。
一是面對美國、西方的深層民族自卑心理:常見的是“我的精神家園在英倫”,極端的就成了“中國需要當300年殖民地”“就作美國精確制導導彈下的亡靈”“我建議美國把中國切分成七個國家?!?/p>
二是面對中國國家與公眾自封的道德優(yōu)越感:“自以為壟斷了西方自由民主的大殺器,擺出一副占據道德高地的姿態(tài),冒充可笑的精神貴族,妄圖給中國公眾洗腦?!?/p>
三是從反體制走向反國家反民族:雖然他們最愛標榜的是“我們反體制是為了愛國”,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透了他們對中國現體制下取得的任何發(fā)展成績都是無視甚至是敵視的——因為他們本能地認為這就證明他們的信念、他們的反體制是錯誤的。中國的發(fā)展進程不是不存在問題,很多人士真誠地批評這些問題是為了中國更好地進步,但原教旨自由主義者對中國存在的任何問題都上綱上線——“體制問題!絕對的體制問題!”
而對美國西方存在的嚴重得多的問題,他們馬上祭出永恒的法寶“(萬能的)民主有(法力無邊的)自我糾錯機制”,這基本上就很像傳說中的假先知了:“中國在現體制下只能崩潰”,這是他們理論的焦點,網友們譏之為“中國崩潰論唱了幾十年,中國沒崩潰,他們快精神崩潰了”。
美國西方在地緣政治、軍事、經濟、傳媒等方面對中國“圍堵”的一面,也是當代中國青年近衛(wèi)軍形成的重要反面教材,但年輕一代還是理解國際關系中現實主義一面的。而作為中國人的原教旨自由主義者對中國國家與公眾的偏執(zhí)攻擊,在青年一代引起的反彈往往更激烈,人們很難責怪網友給他們貼上“洋奴”“西奴”的標簽。
人類社會普遍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公正的價值,這是毫無疑問的,只是對實現這些價值的路徑,有不同的看法。
先看自由市場經濟。英美和西方只在自己強大時才真正有條件采用,當英國落后于西班牙與荷蘭時,英國的政策是海盜攻擊、航海條例和發(fā)動英荷戰(zhàn)爭;當英國同清朝貿易巨額逆差、白銀大量流出時,英國的政策是對清朝走私鴉片和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當美國落后于英國時,美國對本土的工業(yè)進行高關稅保護;今天,美國要求全世界“金融市場自由化”的前提,是美國軍事霸權下的石油美元霸權。完全沒有歷史、政治與軍事概念,是原教旨自由主義者、特別是其中市場原教旨自由主義者幼稚和膚淺的主要原因。
再看美國西方的選舉政治。資本主義的本質是“資本”而不是其他元素,資本的本能就是形成“金權天下”的資本專政,這次金融危機把美國的這個基本特征暴露無疑,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可以相互制衡,但誰也制衡不了至高無上的資本權力,很多迷信美國新聞自由的人,如果認識到新聞傳媒無非是資本控制下的企業(yè),可能就會多少會清醒一些。網絡上進行的“中國模式與美國模式之爭是國家控制資本,還是資本控制國家之爭”是很有道理的。
而且,美國這套來源于希臘羅馬的選舉政治,和希臘羅馬一樣在歷史上從未避免過奴隸制、內戰(zhàn)和對外侵略。如果說金融危機后,美國可以馬上拋棄自己向世界推銷多年的華盛頓共識,進行銀行國有化;如果說羅馬在危機中可以拋棄“奴隸主共和”走向帝制,誰又能保證,以“新羅馬帝國”自居的美國,為了捍衛(wèi)自己統(tǒng)治世界的神權天命“終極信仰”,不會在未來更嚴重的內外族群、金融及霸權危機中改變這套選舉政治工具呢?把這套美國西方選舉政治當成實現“自由民主人權”價值唯一路徑的理論,邏輯何在呢?
原教旨自由主義者攻擊中國青年近衛(wèi)軍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最經常揮舞的就是這幾根話語大棒。
一是“極端民族主義”,任何嚴肅的學者都無法否認,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具有“天下主義”人文情懷的主要民族之一。今天的中國,不存在世界各地或明或暗的種族、民族和外國人歧視,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中華民族偉大悠久包容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極端民族主義”的標簽毫不相關。
看看中國原教旨自由主義者崇拜至極的西方主要國家:美國,從最早登陸的清教徒到歷任總統(tǒng):“山巔之城”“人類的燈塔”“注定領導世界”等等“莊嚴宣告”不絕如縷,去年大選,“美國至上”“國家第一”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以色列,一方面拒絕簽署《核不擴散條約》,另一方面又公開宣稱不惜以武力阻止任何其他中東國家擁有核武器;日本,在六方會談中,堅持把朝鮮綁架幾十名日本人問題上升到“核問題”的高度,日本新聞界對此問題的密集轟炸,甚至會讓人誤認為歷史上是朝鮮侵略了日本,而不是日本侵略殖民朝鮮幾十年并屠殺綁架了上百萬朝鮮人。
中國原教旨自由主義者既沒有意愿,更沒有膽量,天天高調批判美國、以色列、日本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極端民族主義”。
二是“義和團”,把“義和團”與愚昧迷信、誤國、抗拒先進文明畫等號,作為大棒揮向愛國主義。
“義和團”是我們的先輩在國家面臨帝國主義瓜分形勢下英勇而絕望的反抗,失敗的命運絲毫不應減弱我們這些后人對他們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敬仰,至于其歷史局限性和迷信因素,我們應該更多地從悲劇角度理性認識。帝國主義侵略者頭面人物赫德及瓦德西都對“義和團”運動給予了出乎意料的高度評價,并從中看到中華民族復興的強大生命力,中國原教旨自由主義者對“義和團”的妖魔化,在道德水平上還不如這些侵略者頭面人物。大文豪馬克?吐溫在痛斥八國聯軍侵華的同時,聲稱“義和團是愛國者,我也是義和團員”。
近兩千年前,猶太民族為了反抗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發(fā)動了兩次大起義,結果是上百萬人遭到屠殺,第二圣殿被毀(只留下了“哭墻”),猶太民族失去家園兩千年,但是,猶太民族從來都視自己先輩的英勇反抗為本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是“民粹主義”,原教旨自由主義者對“民主”完全是葉公好龍,一旦發(fā)現他們的傳銷廣大公眾不買賬,馬上背棄民主原則,指責公眾是被“黨和政府用愛國主義洗腦的民粹主義”。
最推崇美國的中國原教旨自由主義者,對“民粹主義”的態(tài)度簡直讓任何一名中立的觀察家感到莫名其妙:眾所周知,美國政治中一個最有趣的現象,就是競爭對手競相攻擊對方是華盛頓權力圈子里的“精英”,競相標榜自己是來自某個邊遠小鎮(zhèn)的捍衛(wèi)普通人利益的斗士,美國大選時兩大陣營相互攻擊用詞之激烈極端,這恐怕才是地道正宗的“民粹主義”吧。至于扯到什么中國公眾“民粹反智主義”,2000年大選很多美國選民說“我們就是要投小布什的票,讓他保護我們不受戈爾這類優(yōu)等生精英的欺騙”,不知道原教旨自由主義者對此有何感想。
誠然,網絡上存在各類較為偏激的言論,這是全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的現象,確實需要正視,但是原教旨自由主義者說什么只有中國才存在這樣的現象,并把“罪名”扣在年輕網友頭上,這完全是公開無恥的造謠,很多網友把國外網站的許多偏激內容做了轉帖。
至于據此進行病態(tài)的所謂民族性反思,顯然就更成了無的放矢,沒有什么價值,難怪他們被網友們譏之為“反思黨”,Fansility,Zhuangbility。
而且,原教旨自由主義者本身,就是各類網絡偏激言論最主要的發(fā)布者和傳播者。
原教旨自由主義者毫無正常邏輯地攻擊新中國的一切,贊美美國西方的一切,頑固偏執(zhí)地攻擊青年一代“極端民族主義”“義和團”“民粹主義”,作為最好的反面教員,強烈催生了青年一代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本來對現實有諸多不滿,但實在是生生被這幫人惡心成了堅定的愛黨愛國者”,這句網絡名言,就是對反面教員們的最好詮釋。隨著論戰(zhàn)的進一步持續(xù),“惡心”又開始走向“娛樂”。(原文刊載于《環(huán)球財經》2009年12月刊,有刪減)E
猶太民族的哭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