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淑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一定的名人名言、名人事例和時事新聞的素材積累,我們的觀點再正確,也很難有足夠的說服力去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但我曾經(jīng)有不少學生在高三的時候跟我抱怨:“老師,關于素材積累我已經(jīng)積累了有五六本了,可是這沒用,根本沒有提升我的作文水平?!?/p>
問題出在哪?我只想說,腦子不動,努力白費。
1.對素材照搬照抄,沒有任何自己的文字。這種行為的潛意識是先應付作業(yè)再說,或許抄一抄就能提升作文水平。
2.照搬別人的評論。有的同學是能夠?qū)λ夭挠幸欢ǖ暮Y選、抓重點寫、把握主要內(nèi)容、重點句,但卻忘了積累素材的目的是為我所用。
3.只停留在膚淺的思想層面。高中階段作文的重心是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拔高,在這一階段,引導學生做好作文素材的積累至關重要。下面,從不同的角度對高中語文作文素材的積累指導進行探究。
照搬照抄的素材很可能會出現(xiàn)離題偏題傾向。所以我們把一些語言表達優(yōu)美、有說服力的素材拿出來,進行換主題的仿寫,提升我們素材運用和表達能力。
這些素材仿寫在我們學生的不少隨堂練習書里很常見,常常在練習的最后一題里,也是學生經(jīng)常會忽略的題目,我們可引導學生積極關注,刻意練習。同時把仿寫訓練方法運用到素材積累中,在周而復始的訓練中提升素材運用和表達能力。
所謂擴寫,就是把主題模糊、語言粗糙的素材進行加工,運用適當?shù)南胂蠛图僭O,在遵從原意的前提下,做到豐富素材內(nèi)容,增長素材篇幅,也使得素材語言更加生動形象。
關于擴寫素材,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刻意練習。比如給出一個素材短句,最好是來自學生已學過的課文素材,在沒有資料輔助的情況下,選定主題,讓學生當堂擴寫,再擇優(yōu)分享,點出普遍問題。通過這種及時反饋、有效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更好地刻意練習,提升擴寫素材的能力。
很多時候,不管是課文里,還是新聞里,我們學生所接觸到的素材都是篇幅較長,且多主題的。如何加工呢?答案是壓縮。
高中的不少篇目如《鴻門宴》《荊軻刺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等都是篇幅很長、內(nèi)容豐富、主題多樣的素材,我們教師可利用當下的課文,讓學生圍繞主題寫概要,提升學生緊扣主題壓縮素材的能力。
有些經(jīng)典素材,如陶淵明、李白、司馬遷等,因為具有典型性,而在高考成為學生充當論據(jù)的搶手貨。我們素來會批評這些素材陳舊,可也在滿分作文中出現(xiàn)不少。這位我們傳遞出一種信息:經(jīng)典性的素材,只要善用,就能充當多個主題的論據(jù)。即一材多用。
一材多用,正如廚師做菜,普通的廚師只能做蘿卜炒絲;而高明的廚師卻能做出色香味俱全、花樣美觀的菜。要用好素材,關鍵在于吃透素材,見別人所未見。
如《歸去來兮辭》這篇出自陶淵明的經(jīng)典散文,有的人從中看到了他拋卻浮華絕不無世俗同流合污的真我選擇;有的人則從中看到了陶淵明看清自己不適合做官,適合做田園詩人,最終做出了發(fā)揚長處的選擇;有的人則看到了陶淵明在面對“皆為利往”的世俗,抵住各種嘲笑和非議,放棄了讓人眼紅的官宦生涯,這是一種放棄的勇氣。
很多時候,即便是同一視角同一素材,寫出來的作品也是參差不齊,高低有分。原因在于有的學生只看到素材的淺顯意思,而有的學生卻能解讀出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
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謂家喻戶曉,多數(shù)同學只讀出了里面溫暖、愉快和輕松的心理狀態(tài),看出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深入閱讀,我們才發(fā)現(xiàn)抒情——主人公把三個最世俗化也是最真摯的祝福留給了別人,最終把自己隔絕到了塵世之王?!爸辉浮眱勺知q言幸福是你們的,“我”只愿獨自面對大海,背對世俗。聯(lián)想到兩個月后詩人自殺,讀者內(nèi)心也會涌現(xiàn)出一份悲涼。
平常我們可利用課文,引導學生多角度深入解讀。
如果說前面是針對每個素材的深入解讀和多層意義的分析,那么接下來就是通過一個素材的主題,去回憶我們已知的素材,圍繞主題加以概括或呈現(xiàn)。這就是運用發(fā)散思維,關聯(lián)同一主題素材。
不少同學常反饋到了考場,面對一個主題,居然想不出多個相應的事例和名言,事后發(fā)現(xiàn)這些事例和名言自己其實都知道。顯然出現(xiàn)這樣的遺憾原因有兩個:一是對事例和名言不熟,導致只是聽,卻無法記,更不用說用。二是發(fā)散思維的欠缺,平日里就素材論素材,卻很少把素材與素材進行關聯(lián)、分析和加以比較。
總而言之,想要使高中生通過素材積累提升議論文寫作水平,那么就必須防止他們不假思索、照搬照抄。教師必須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素材積累的重要性,同時引導學生如何結合課文、課外閱讀去更好積累素材。通過有效的素材積累,提升自己的概括能力、仿寫能力、想象力、分析力和發(fā)散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