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傳堅
關(guān)于麥冬(也稱“麥門冬”)有一個傳說。據(jù)《十州記》載,有一只鳥銜來一株草,綠葉像韭菜,花瓣淡紫色,與綠葉相映,煞是雅致。秦始皇便派人問鬼谷子,此草為何?據(jù)說鬼谷子擅長養(yǎng)性持身,精通醫(yī)術(shù),他見此草便說:“此乃東海瀛洲上的不死之藥。一株草就可救活一人。”秦始皇聞之,遂派方士徐福為使者,帶數(shù)千人,乘船入東海,以求長生不老之藥,此草即為麥冬。當(dāng)然說麥冬為長生不老之藥言過其實,但也從側(cè)面反映了麥冬的一些藥用功效。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言麥門冬,“心腹結(jié)氣,傷中傷飽,胃絡(luò)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饑。”麥門冬又叫“麥冬”,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階草或麥冬屬植物大葉麥冬的須根上的小塊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經(jīng)。麥冬因能養(yǎng)陰潤肺、化痰止咳,故用于治療陰虛肺燥、干咳少痰,或咳逆痰稠、以及嘔血、咯血。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記載麥門冬湯可治“火氣上逆,咽喉不利”,它對于咽喉干燥的緩解效果非常好。
麥冬功效
很多人容易上火,最常見的表現(xiàn)是咽喉干燥,夜間口干,吃點辛辣燥熱的食物就咽痛,還經(jīng)常扁桃體發(fā)炎、大便干燥、周身煩熱,這些都是麥冬的適應(yīng)證。
麥冬可滋陰降火,對喝酒、熬夜、吃火鍋后導(dǎo)致的鼻出血,可以用麥冬治療,如果配伍生地黃,效果會更好。在中醫(yī)古籍《濟生方》中便有這樣的記載:“麥門冬飲:麥冬、生地黃各一兩,水煎服,治衄血不止。”此處記載的“衄血”即指鼻出血。
鼻燥咽干、心煩健忘、心陰血不足的人,同樣可以服用麥冬。但脾胃虛弱、經(jīng)常受涼腹瀉、手足冰冷的人,不適宜服用。
麥冬驗方
1.滋陰潤肺 太子參3克,新鮮山藥250克,麥冬、玉竹各5克,桔梗2克,紅豆50克,白木耳、冰糖各適量。將山藥洗凈,切成丁備用,白木耳泡軟備用。將太子參、玉竹及麥冬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熬煮1小時,湯汁備用。將紅豆放入鍋中,加水浸泡1小時后,開大火煮沸,再轉(zhuǎn)為小火煮10分鐘,熄火悶約1小時;后再轉(zhuǎn)為大火,并加入山藥及白木耳,待煮沸后轉(zhuǎn)為小火,煮5分鐘,熄火悶30分鐘。每日1劑。適用于經(jīng)??诟缮嘣?、煩熱多汗、大便干結(jié)者。
2.素體陰虛 麥冬2500克(鮮品,去心),蜂蜜500克。把麥冬搗爛煮熟,絞取汁,接下來放入蜂蜜,放進鍋里(不要用鐵鍋)煮。在煮的過程中要不斷攪拌,待藥汁黏稠如飴,將其盛于瓷器中備用。每次一匙,每天兩次。
3.養(yǎng)陰止渴 麥冬30克,烏梅20克,煮水代茶飲。具有益胃養(yǎng)陰、生津止渴的功效,比較適用于糖尿病口渴多飲,喝水而不解渴,煩躁無力等癥。或取蘆根30克,麥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鐘,濾出煎液。藥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開后改為小火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將兩次煎出的藥汁混合,每日1劑。適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飲、心煩不寧,或見低熱,舌紅,脈細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