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綜合
生命體征是用以判斷患者的病情輕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醫(yī)學最常用的四大臨床生命體征是呼吸、體溫、脈搏和血壓。2017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將一個人的有氧能力列為“第五臨床生命體征”。
早在50年前,有氧運動的創(chuàng)始者庫珀博士就提出心衰、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后應(yīng)該及早運動。當時,很多醫(yī)療權(quán)威諷刺、挖苦、批判他,說“到庫珀診所,不是去找希望,而是去找墳?zāi)埂薄?0年過去了,庫珀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醫(yī)學的理解。
十八世紀的醫(yī)生,沒有任何治療冠心病的藥物,也沒有支架和搭橋手術(shù),他們把一些心絞痛患者帶到森林里伐木。3個月以后,這些患者的心絞痛都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今天,盡管我們有比以往越來越好的心臟支架,有他汀類藥物,有阿司匹林,有不斷更新的抗心血管疾病藥物,但是有氧運動依然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輔助的慢性病預(yù)防和治療效果。
有氧能力又稱心肺功能,是人在做體力工作時把大氣中的氧氣輸送到細胞中的綜合能力,代表著人的整體健康水平。
有氧能力的評價指標是最大攝氧量。最大攝氧量是指人體在進行有大肌肉群參與的力竭性運動中,循環(huán)和呼吸等系統(tǒng)功能達到最高水平時,單位時間(通常以分為單位)所能攝取到活動肌肉而被肌肉所利用的最大氧量。也就是說,在運動強度增加到一定限度后,無論你是張大嘴巴還是加快呼吸都無法利用更多的氧氣,這時血液利用的氧氣數(shù)量就是最大攝氧能力。它代表了一個人有氧運動的極限值。
美國心臟協(xié)會的科學聲明是用“有氧梅脫值(MET)”來表示一個人的有氧能力。每千克體重從事1分鐘活動,消耗3.5毫升氧氣,這樣的運動強度為1MET。1MET的活動強度只比健康成年人的基礎(chǔ)代謝稍高一些,相當于健康成年人安靜坐著時的代謝水平。
有氧能力對健康的預(yù)測,其可信度較高。有氧能力高的人可對身體健康產(chǎn)生積極影響:1每增加一個有氧梅脫值,能增加人的生存系數(shù)可能高達8%~35%。2成年人有氧梅脫值低于5時,死亡率明顯增加;相反,有氧梅脫值大于8時,生存率明顯增加。3有氧能力高的人群,比有氧能力低的人群患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統(tǒng)癌癥的可能性要低20%~30%。4有氧能力高的老人,比有氧能力低的老人患老年性癡呆等老年疾病的可能性低36%。5稍稍提高有氧能力(即提高1~2個有氧梅脫值),就可以降低10%~30%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上驳氖牵粋€人的有氧梅脫值通過科學運動2~3個月便可得到改觀。
如何科學運動呢?運動處方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運動方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頻率和注意事項。全面的運動訓練應(yīng)包括有氧運動、抗阻訓練、柔韌性訓練及平衡功能訓練4種形式。運動強度的制定是難點,運動強度過大有風險,強度過小達不到效果。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具有低強度、長時間、慢速度、長距離,全身大肌肉群參加活動的特點,可以提高運動時的攝氧量,以達到增強心肺功能的目的。其主要形式有:1周期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上下臺階等,是鍛煉時的首選項目;2技術(shù)復(fù)雜的周期性運動,如游泳、劃船、滑冰、滑雪等,對于技術(shù)有一定要求,優(yōu)點是趣味性增大;3非周期性有氧運動,如一些球類運動,運動技術(shù)較為復(fù)雜,但能量消耗也多變,適用于運動功能較高的鍛煉者;4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動作緩慢柔和,對于心靈、氣息、意志等具有一定的鍛煉效果,適用于老年體弱者。
有氧運動可以連續(xù)地加快人體心搏,提高心率,鍛煉心臟,從而也被稱為心血管運動。但是,1周只運動1次是沒有效果的,至少保證1周運動3次以上。
抗阻訓練 抗阻訓練可以明顯提升肌肉的質(zhì)量,有利于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提高基礎(chǔ)代謝率,改善運動耐力,刺激骨質(zhì)形成,可防治骨質(zhì)疏松,改善糖脂代謝。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會逐漸萎縮及減退,尤其是老年人肌萎縮及肌力減退加速。所以,不論是青年、中年、老年均需要肌力訓練,老年人更應(yīng)強調(diào)抗阻訓練。
柔韌訓練 柔韌訓練能夠改善軟組織張力,維持關(guān)節(jié)活動正常活動范圍,從而使骨骼肌發(fā)揮最佳功能。
平衡功能訓練 平衡功能也是人體的基本功能之一,與心功能儲備一樣,平衡功能也需要儲備。平衡功能訓練有助于減少跌倒風險、減輕不慎跌倒后造成的損傷,對于老年人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