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
在茫茫人海之中,他也許貌不驚人。呆板的職業(yè)裝、微胖的身板、憨厚的性格、隨和的言語,似乎根本不能勾勒出儒雅、精明、干練的“律師標準形象”。但是,當你和他交流過之后,一名執(zhí)業(yè)律師應有的睿智、品格和情懷便展露無遺。
他就是重慶軍航律師事務所主任殷地明,有著21年軍旅生涯的他,在自主擇業(yè)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中,以律師職業(yè)為起點殺出一條血路。
殷地明出生在重慶一個偏遠山區(qū)的貧困農民家庭,從小沐浴在黨和國家溫暖的陽光下健康成長,對困難弱勢群體的悲憫情懷與生俱來。
1982年年底入伍的他,轉業(yè)前是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qū)人民武裝部的正營職干部。在軍隊長期堅持寫作的習慣,使他練就了深厚的文字功底,所寫文章屢見報端,有“軍中秀才”之美稱。
在港口區(qū)武裝部工作的七年時間里,殷地明因經常處理應征入伍、民兵預備役、軍地糾紛、復轉軍人安置等工作,得以與基層群眾廣泛接觸。他發(fā)現,基層群眾對法律的了解知之甚少、敏感度低,依法維權意識較差。面對基層群眾對法律的渴求,他堅定了學習與運用法律幫助基層群眾解決紛爭的志向。于是,他利用工作閑暇,系統(tǒng)自學法律并獲得大學本科文憑。在工作中,他經常幫助當地人民群眾解決法律問題,一時間“軍營律師”在當地傳為佳話。
2003年年初,從軍二十一載的殷地明,轉業(yè)回到了家鄉(xiāng)重慶。在脫下軍裝走向社會之時,擺在他面前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循規(guī)蹈矩,等著計劃安置,過著四平八穩(wěn)的日子;二是放棄“鐵飯碗”,選擇自主擇業(yè)去追逐夢想。
家里人都希望他安置到機關事業(yè)單位,如果自主擇業(yè),創(chuàng)業(yè)失敗后全家人都要跟著受累。家人的擔憂不無道理,俗話說“男人三十不學藝”,他已經年近四十,再闖一條創(chuàng)業(yè)路必然平添很多艱難與風險。這一點,他不是不明白,在人生大轉折的路口,他猶豫了。猶豫的是他酷愛法律,當一名律師是他人生最大的夢想。在現實與理想面前,這個抉擇太難。他想:人生只有一次,自己為什么不為夢想去奮斗、拼搏一次。幾經思考和思想斗爭,他毅然決定,不要組織安排工作,自主擇業(yè)。
開弓沒有回頭箭。一開始,殷地明把做律師想得很簡單,輕敵思想帶給他的是一次次挫折、一個個無奈。2003年春節(jié)剛過,他信心滿滿到幾家律所尋找實習機會,但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所有回答驚人一致:“通過了司法考試再說”。
如此幾番碰壁,殷地明才真正認識到之前的想法實在太幼稚。幾個月下來,不僅理想未實現,還耗費了不少精力和財力。萬般無奈之下,為讓生活有保障,他參加應聘一家國有房地產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崗位,憑借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軍人氣質,如愿從眾多競爭者中勝出,很快熟悉并適應了工作需要,各項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深受公司領導和同事們的信任,公司開出的工資待遇也遠高于他的退役金。
有了一份穩(wěn)定且收入不低的工作,按理說該知足了,但殷地明心里仍有不甘,律師夢始終在他腦海里魂牽夢繞。為此,工作之余,他重拾書本踏上了艱辛的趕考之路。然而,由于時間倉促且思想準備不足,第一次考試以5分之差名落孫山。
考試敗北,親人埋怨,朋友奚落,一時間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殷地明開始質疑自己的“律師夢”是否太過異想天開,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這時,管理服務部門的領導和戰(zhàn)友們?yōu)樗驓夤膭?,并積極聯(lián)系知名律師指導幫助。組織關心和戰(zhàn)友支持再次堅定了他追夢的信心和決心。
2004年,殷地明重整旗鼓,再次踏上迎考征程。為了集中精力復習,他將老婆孩子送到岳父母家,辭去了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以“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激勵自己,一頭扎進書山題海。在那段時間,他幾乎足不出戶,由于用腦過度,經常失眠,頭發(fā)大把大把脫落,家人十分心疼,紛紛勸他放棄當律師的念頭,妻子含著眼淚對他說:“只要肯干,干啥不能找碗飯吃,何苦要在這一棵樹上吊死?!钡钚排σ欢〞谢貓?,絕不輕言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2004年11月,他終于順利通過了司法考試,如愿以償地拿到通向律師職業(yè)的“門票”。
>>上圖∶殷地明律師深入基層農戶為群眾提供免費法律服務
>>下圖∶殷地明律師(右三)在農民工維權活動中為群眾免費解答法律問題以上照片均由作者供圖
理想雖然很豐滿,但現實卻往往很骨感。通過司法考試,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雖然有了走進律所大門的資格,但面對比自己小十多歲的“老師”,年屆不惑的殷地明也只是一名小學生,從最基礎的律師助理干起,每天像個新兵一樣,在辦公室給人端茶倒水,做的工作全是做筆錄、整理卷宗、跑公檢法機關送資料等輔助性事務,不僅沒有法庭上唇槍舌劍的機會,業(yè)務來源更是一大難題。進入律所近一年的時間里,他沒有獨立接到過一個案子,不僅沒有收入,而且地位尷尬。
2005年8月,實習近一年的殷地明在老師的幫助下終于接到了一單業(yè)務,如果能完成將會有一筆可觀收入,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第一次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他渾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四處奔走調查收集證據、逐個上門與當事人溝通案情,在被喻為秋老虎的農歷七月天里跑了十多天,走了數百里路,在即將成功之時卻因為某些原因當事人放棄打官司,自己不但白忙活了十多天,反而倒貼數百元差旅費。
雖然出師不利,殷地明卻并未氣餒。他深知,作為執(zhí)業(yè)律師,只有業(yè)務能力強了,知名度高了,才會擁有屬于自己的舞臺。他為此辛勤地努力著,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擔了不少風險。
2009年年初,殷地明與同事代理了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一起民事糾紛案件,下飛機后連夜趕往云南邊陲的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天上飄著鵝毛大雪,歷經五個多小時的顛簸,凌晨三點才達到目的地。次日,當他們再次從維西前往迪慶時,望著窗外深不見底的金沙江河谷,兩腿發(fā)軟、直打哆嗦。同往的同事對他說:“早知道這么危險,打死也不接這單業(yè)務!”就是在這種極其險峻的條件下,他們在十余天的辦案時間里5次坐車穿行于金沙江河谷中那幾乎被冰雪覆蓋、積雪深逾尺厚的盤山小道上,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行程1300余公里,在險要之處還數次出現車輛打滑、熄火等險情,每當此時,他都搶先下車組織乘客推車、鏟雪、排險。這趟差事真是險象環(huán)生,幾經努力,終于為客戶在法律上贏得了公正。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殷地明看來,自己成功算不了什么,軍轉律師整體有所作為才是他的夢想。
經過數年打拼,殷地明不僅在律師行業(yè)立住了足,而且扎穩(wěn)了“根”,律師業(yè)務紛至沓來,知名大所也紛紛邀他加盟。2013年,他加盟于某知名律所當了合伙人,律師業(yè)務不成問題,個人收入也有保障,發(fā)展前景非??捎^。但是,他并未滿足于此。尤其是他了解到重慶轄區(qū)尚有百余名軍轉律師在數十家律所分散執(zhí)業(yè),且大部分軍轉律師因定位不明而被邊緣化,他的心情始終不能平靜,總是在琢磨著為重慶軍轉律師的發(fā)展做點事情。
于是,他毅然決然向事務所提出辭呈,遠離執(zhí)業(yè)舒適圈,開啟了他帶領軍轉律師集體創(chuàng)業(yè)之旅。為此,他做了大量基礎性鋪墊工作:摸清重慶軍轉律師底數、搭建網絡溝通平臺、數次組織召開軍轉律師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座談會、研析典型律所的治理結構與運營機制等。
經過近兩年的精心策劃,重慶軍航律師事務所終于在2019年1月9日順利成立。軍航所是以重慶軍轉律師為主體創(chuàng)立的軍轉特色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全部為軍轉律師,以服務“五軍”對象(即:軍隊、軍人、軍工、軍轉、軍屬)為特色,建立了合理的決策與分配機制,構建了暢通的人才成長空間,倡導網絡律所、智能服務的發(fā)展理念。目前,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勢頭。
在軍航所逐步走入正軌之后,殷地明又思考著全國軍轉律師如何共同發(fā)展等更廣闊的命題,先后與北京、山東、云南、黑龍江、遼寧、江蘇、四川等地的軍轉律師代表開展了廣泛交流與溝通,為推進全國軍轉特色律所的聯(lián)盟式發(fā)展傾注心血。
“做一名有責任、有良心的律師?!笔且蟮孛鲿r常提醒告誡自己的話。
2008年9月,殷地明代理一件建設工程款糾紛案,按照約定,勝訴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部分按20%比例收取風險律師費。該案持續(xù)近6年,費盡周折,在他的極力推動下,直到2014年4月中旬,當事人雙方以450萬元的支付金額調解結案。按約定,他可獲得30萬元律師費。但不幸的是,他的當事人身患膀胱癌已臥床不起。當他將歷盡千辛萬苦得來的450萬元支票送到當事人病榻前,看著虛弱的身軀,他的眼睛濕潤了,不忍心和當事人結算律師費。他心想:“這點律師費就當是給一個身患絕癥的當事人一點點資助和安慰吧?!?/p>
殷地明常說:“做律師不光是打贏官司那么簡單,有效化解沖突各方的紛爭與心結才更顯律師功德?!?/p>
2011年4月3日早晨,殷地明接到客戶電話:“公司大門被幾十個不明身份的老頭、老太太堵住了,十萬火急,你趕快過來?!彼⒓匆庾R到這是一起群體性事件,必須謹慎處理,當即火速趕赴現場,一面深入細致詢問情況、了解意圖,一面親自端茶倒水、安撫情緒。通過了解得知,這是他的客戶在10年之前收購某街道集體企業(yè)時,因法律上的疏忽,導致該企業(yè)60余名退休員工的醫(yī)療保險問題未得到解決。他看著一個個年過古稀,拄著拐杖、拖著病殘身軀的老人,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他暗下決心,要為這群老人解決難題。為尋求妥善的處理辦法,他無數次奔走于客戶、政府和這些退休老人之間,商量處理方案、與客戶溝通利弊,經過不懈努力,客戶主動拿出150余萬元幫60余名退休老人辦理了醫(yī)療保險。整個事件從接手到處理完畢僅20余天,參與處理的政府領導感嘆地說:“處理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奔娂姺Q贊他是好樣的。領到醫(yī)保補助金的當天,這些老人專門為他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
像這樣的例子,在殷地明代理的案件中還有很多。做律師14年來,他所代理民事案件的調解率在60%以上,被譽為“金牌調解律師”。每當他談到如何通過調解方式處理紛爭時,總是如數家珍。他覺得:通過調解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糾紛與積怨,這本身就是一種無量功德,為此多辛苦一些是值得的。
“只有心懷感恩,才會贏得社會認可,心里才覺得踏實?!币蟮孛魇沁@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眾所周知,律師提供法律咨詢是要收費的。殷地明卻把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作為回饋社會的方式之一,長期堅持且分文不收。只要條件允許,就利用周末時間帶領黨員律師深入社區(qū)擺攤兒設點,免費為群眾解答法律問題。這些年來,他積極參加農民工招聘、軍人軍屬就業(yè)、殘疾人保護、涉法信訪等公益性現場免費咨詢,且先后在十余個街道社區(qū)建立了免費法律咨詢聯(lián)系點,參加各種免費咨詢活動100余場次,為群眾提供免費咨詢達3萬余人次,為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或免費服務100余人次,深受受助群眾的稱贊與信賴。
從尋夢到圓夢的16年里,殷地明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執(zhí)著堅持、在正義與責任面前勇于擔當、在人民群眾面前樂于奉獻、在弱勢群體面前彰顯悲憫,他永葆軍人本色、勇立潮頭、砥礪奮進,詮釋了一名軍轉律師的優(yōu)良品格與堅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