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雪麗
劉 過
謫仙狂客何如?看來畢竟歸田好。玉堂無此,三山海上,虛無縹緲。讀罷《離騷》,酒香猶在,覺人間小。任菜花葵麥,劉郎去后,桃開處、春多少。
一夜雪迷蘭棹。傍寒溪、欲尋安道。而今縱有,新詩冰柱,有知音否?想見鸞飛,如椽健筆,檄書親草。算平生白傅風(fēng)流,未可向、香山老。
劉過是陸游的晚輩,他比陸游小近三十歲,但是“整頓乾坤”“誓斬樓蘭”的英雄氣質(zhì)和“身在江湖,心憂天下”的愛國情懷將他們的心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首詞是陸游歸隱山陰后劉過寄給他的一首贈答詞,詞中細(xì)致地鋪敘了陸游歸隱生活逍遙閑適,表達(dá)了作者對陸翁的殷殷思慕之情,同時又希望他能夠重新出山,為國家建立一番功勛事業(yè)。這首詞筆勢縱橫跌宕,構(gòu)思新奇,寓意深微。
“謫仙狂客何如?看來畢竟歸田好”首句從歸田之樂寫起,以唐代詩人謫仙李白與狂客賀知章作比,稱贊陸游的詩才。和賀知章一樣,陸游晚年也隱居山陰,被迫享受歸田之樂?!坝裉谩币韵轮辽掀Y(jié)束,都是寫歸田之樂。
“玉堂”三句,寫歸田的快樂程度,高過天上人間一切樂事。玉堂是翰林院的別稱,此處泛指高級文學(xué)侍從供職之所。就官府而言,“玉堂無此”,說明“居官之樂”根本無法和歸田之樂同日而語;三山,蓬萊、方丈、瀛洲,三座虛無縹緲的仙山。就仙境而言,仙山虛無縹緲,微茫難求,又說明神仙之樂也不如歸田之樂現(xiàn)實、可求。
“讀罷《離騷》”三句,具體描述歸田生活。屈原在《離騷》中反復(fù)傾訴了對楚國命運的關(guān)懷、要求革新政治的意志和以身殉國的壯烈情懷?!妒勒f新語》記載東晉名士王恭的話:“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陸游把個人榮辱得失置之度外,自然“覺人間小”,而自樂其樂了。這句不只敘述陸游的讀書飲酒生活,還暗示陸游有著和屈原一樣的高潔人品。
接下去運用劉禹錫詩意,以“菜花葵麥”四句,從處世態(tài)度寫放翁的歸田之樂。劉禹錫因為在玄都觀寫賞花詩而被貶,十四年后回到京城,原盛開的桃花已蕩然無存,只有菜花在開放。劉禹錫以桃花比喻朝廷小人。而劉過反用典故,說自己離開后,陸游的歸隱之處,菜花葵麥的所在,又新開了桃花,增添了不少春色。暗示陸游早已不在乎朝廷的事情。
這幾句詞,既是看破世事的解脫語,又是對朝政無可奈何的反諷和嘲弄。它既深刻揭示了陸游內(nèi)心世界的矛盾,又巧妙地引出了下片作者勸放翁入世的記敘。
詞的下片,寫對陸游的思念和希望他重新出山的勸勉。 “一夜”三句用了《世說新語》“雪夜訪戴”的典故。東晉書法家王子猷居山陰,大雪之夜,無法入睡,飲酒時詠左思《招隱》詩,突然勾起了對好友戴安道的思念。王子猷隨即乘坐一小船,連夜前往探望。但是,到了戴安道家門口卻不進(jìn)門拜訪,別人問他為什么,王子猷回答:“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句以戴安道比喻陸游,以王子猷自比,既表現(xiàn)了作者對陸游的思念,欲至山陰拜訪;又暗示他也準(zhǔn)備“招隱”,約請陸游出山。
“而今縱有,新詩冰柱,有知音否?”用唐代詩人劉叉的典故,劉叉少年時有俠義之氣,曾因殺人而亡命天涯,后來遇天下大赦,發(fā)憤讀書寫詩。劉叉后來以險怪的《冰柱》詩獻(xiàn)給韓愈,成為韓愈賓客。后來,劉叉不滿意韓愈為人寫墓志銘,攜韓愈之金而去,歸齊魯,不知所終。這句說明自己雖具詩才,但知音難覓,只有同樣才氣超然的陸游才能欣賞自己。
“想見鸞飛,如椽健筆,檄書親草。算平生白傅風(fēng)流,未可向、香山老?!薄跋胍婝[飛”用的是《山海經(jīng)》的典故:“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見則天下和?!毕胍婝[飛意思是想見天下太平。這幾句盛贊陸游既有文才,又有武略,當(dāng)親草檄書,報國殺敵,萬萬不可如白居易,在歸田之中了此一生。
這首詞使用層層深入的寫法,從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展現(xiàn)了陸游的生活與內(nèi)心世界,反映了他看似狂放而實則俊逸的思想品格。詞人似乎對歸田之樂充滿向往,但是又希望陸游出山、殺敵報國,把歸隱與入世兩種看似矛盾的生活理想融合在一首詞里,把“歸田之樂”渲染得越充分,也就把后邊棄隱從戎、殺敵報國的思想襯托得越光輝,越能表現(xiàn)作者以及放翁矢志報國、至死不渝的愛國品質(zhì)。顯示了作者筆力之雄健,構(gòu)思之新奇,詞風(fēng)之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