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璐 韓穎俊 沈福杰 酈佳瑩 毛宇明 張小萍 蔣守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飲食來源和食用方式的多樣化、不良的飲食習慣、人口的流動等因素,導致寄生蟲病在我國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上升的趨勢[1,2]。因此,對于醫(yī)療機構醫(yī)務工作者來說,掌握寄生蟲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征及臨床特征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上海某三甲醫(yī)院2011~ 2016 年間寄生蟲病住院病例為調查對象,通過回顧性分析,以便對臨床診斷和治療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對象
研究對象為2011~2016 年間在上海市某三甲醫(yī)院出院診斷為寄生蟲病的住院病例。
二、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研究方法,病人的病歷資料按《全國人體重要寄生蟲抽樣調查實施細則》中規(guī)定的統(tǒng)一調查表進行調查。疾病分類按ICD-10 標準進行[3]。
三、統(tǒng)計分析
應用EpiData2.0 對調查表進行電腦數(shù)據輸入,采用Excel 2007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一、病種分布
該院2011~2016年共收治207例15種寄生蟲病住院病例,分別為肺吸蟲病、囊蟲病、曼氏裂頭蚴病、華支睪吸蟲病、腸道絳蟲病、瘧疾、弓形蟲病、人芽囊原蟲病、阿米巴痢疾、鉤蟲病、棘球蚴病、旋毛蟲病、舌形蟲病、卡氏肺囊蟲肺炎、大片吸蟲感染。腸道絳蟲病中6例為闊節(jié)裂頭絳蟲病,1例為犬復孔絳蟲感染,7例未明確絳蟲種類。14例混合感染為5例曼氏裂頭蚴病+囊蟲病、3例曼氏裂頭蚴病+華支睪吸蟲病、2例曼氏裂頭蚴病+肺吸蟲病、1例囊蟲病+旋毛蟲病、1例囊蟲病+華支睪吸蟲病、1例曼氏裂頭蚴病+囊蟲病+棘球蚴病、1例曼氏裂頭蚴病+囊蟲病+肺吸蟲病。囊蟲病、肺吸蟲病、曼氏裂頭蚴病、華支睪吸蟲病、腸道絳蟲病、弓形蟲病、旋毛蟲病、舌形蟲病為食源性寄生蟲病,占總病例數(shù)85.99%。具體見表1。
二、時間和病例來源分布
2011~2016年各年住院病例數(shù)依次為31例、28例、35例、35例、32例、46例。其中,上海本地戶籍病例73例,占35.27%;外省市籍133例(64.25%);外籍1例(0.48%)。外省市籍病例來自全國23個省市,分別為浙江44例(21.26%)、江蘇19例(9.18%)、江西15例(7.25%)、安徽15例(7.25%)、四川6例(2.90%)、貴州5例(2.42%)、陜西4例(1.93%),福建、河南、黑龍江、遼寧各3例(1.45%),云南2例(0.97%),北京、廣東、海南、湖北、吉林、內蒙、青海、山東、山西、新疆、廣西各1例(0.48%)。
表1 不同病種病例數(shù)及構成比
三、性別、民族和年齡分布
所有病例中,男性135例,占65.22%,女性72例,占34.78%,男女之比為1.88∶1。病例數(shù)較多的寄生蟲病男女性別比分別為1.05∶ 1(肺吸蟲病)、4.25∶ 1(囊蟲病)、1.38∶ 1(曼氏裂頭蚴病)、2.80∶ 1(華支睪吸蟲病)。所有病例中,204例(98.55%)為漢族、1例維吾爾族、1例藏族、1例外籍。年齡構成方面,最小的為1 歲,最大92 歲。病例數(shù)主要集中在≥20歲各年齡組,占總數(shù)93.23%。其中0~歲、10~歲、20~歲、30~歲、40~歲、50~歲及≥60歲各年齡組病例數(shù)分別為5例、9例、45例、38例、41例、43例、26例。
四、實驗室診斷依據
43例肺吸蟲病、6例弓形蟲病、1例旋毛蟲病、1例舌形蟲病、1例卡氏肺囊蟲肺炎、1例大片吸蟲感染實驗室診斷依據均為血清學檢測(抗體)陽性。
42例囊蟲病中,25例實驗室診斷依據為血清學檢測(抗體)陽性,占59.52%;7例CT+抗體陽性,占16.67%;4例病理檢查陽性,占9.52%;4例MRI+抗體陽性,占9.52%;2例病理活檢+抗體陽性,占4.76%。
38例曼氏裂頭蚴病中,33例血清學檢測(抗體)陽性,占86.84%,3例病理活檢檢查陽性,占7.89%,1例影像學檢查(MRI)陽性,占2.63%,1例病理活檢+抗體陽性,占2.63%。
19例華支睪吸蟲病中,16例血清學檢測(抗體)陽性,占84.21%,2例病原學檢測(糞檢蟲卵)陽性,占10.53%,1例病理活檢(膽囊引流)發(fā)現(xiàn)蟲體,占5.26%。
14例腸道絳蟲病中6例為闊節(jié)裂頭絳蟲病,1例為犬復孔絳蟲感染,其余7例沒有明確絳蟲種類。6例闊節(jié)裂頭絳蟲病和1例犬復孔絳蟲感染均為病原學檢測陽性(糞檢查到成蟲),其余5例病原學檢測陽性(2例糞檢查到蟲卵,3例糞檢查到絳蟲節(jié)片),2例影像學檢查(腸鏡)查到蟲體。
8例瘧疾均為病原學檢測(血片鏡檢查到瘧原蟲)陽性。6例人芽囊原蟲病均為病原學檢測(糞檢查蟲卵)陽性。
5例阿米巴痢疾均為病原學檢測(糞檢)陽性,檢出阿米巴包囊者4例,檢出滋養(yǎng)體者1例。
3例鉤蟲病實驗室診斷依據均為病原學檢測陽性,其中1例為糞檢查到蟲卵,1例為糞檢查到蟲卵+影像學(腸鏡)查到鉤蟲,1例為影像學(胃鏡)查到鉤蟲。
3例寄生蟲感染(未明確分類)中,1例為腸道寄生蟲感染,病原學檢測(糞檢)查到蟲體,占33.33%,1例血清學檢測(抗體)陽性+影像學檢查(MRI)查到肌肉寄生蟲,占33.33%,1例為臨床病例參照既往病史診斷,占33.33%。
2例棘球蚴病中,1例肝棘球蚴病,診斷依據為血清學檢測(抗體)陽性,占50%,1例為肺棘球蚴病,血清學檢測(抗體)陽性+既往病史,占50%。
14例混合感染中,12例血清學檢測(抗體)陽性,占85.71%;1例CT+抗體陽性,占7.14%;1例B超+抗體陽性,占7.14%。
五、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情況
瘧疾、人芽囊原蟲病、阿米巴痢疾無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情況發(fā)生,其余病種情況見表2。
六、流行病學史
舌形蟲感染:曾食用過生蛇血。
旋毛蟲?。喊l(fā)病前曾在非洲食用過當?shù)厝忸惽彝掠蓄愃瓢Y狀。
華支睪吸蟲?。河惺秤玫~生魚片、不潔螺螄、生吃魚蝦等飲食史。
肺吸蟲病:有食用燒烤河蝦、小龍蝦、未熟螃蟹、腌制蟹、醉蟹、醉蝦、生海產品如日本料理等飲食史。
表2 不同病種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情況
囊蟲?。河惺秤蒙i肉、米豬肉等飲食史,有長期農村生活史或新疆生活史或下鄉(xiāng)史,同村人有類似頭暈頭痛癥狀等可疑共同暴露共同患病史。
曼氏裂頭蚴?。河酗嬘蒙?、生井水,食用蛙類、蛇(如生吞蛇膽、食用蛇皮等)、牛肉、野生動物等飲食史,有犬類接觸史。
調查顯示,2011~2016年間該院住院寄生蟲病病人以食源性寄生蟲病為主,同上海市1991~2001年住院寄生蟲病例以“三病”(血吸蟲病、瘧疾、絲蟲病)和土源性線蟲病為主的情況相比有較大差異[4],提示寄生蟲病譜發(fā)生了較大變化,這也同全國人體重要寄生蟲現(xiàn)狀調查報告中有關食源性寄生蟲感染率在部分省市明顯上升的結果基本一致[1]。在所有病例中,外省市病例占比達64.25%,且多為鄰近省份,這主要與該院醫(yī)療水平較高以及鄰近省份前來就診比較容易相關。
在性別分布方面,男性總體多于女性。尤其囊蟲病的男女性別比最大,這與國內學者調查結果一致[4~7],原因可能與男性比女性暴露更多有關,比如男性比女性食量更大、野味接觸更多等。
在年齡分布上,住院病例多為≥20歲成年人,提示成年人較少年兒童暴露更多有關。
從實驗室診斷依據來看,單純血清學(抗體)陽性診斷占總數(shù)68.11%,說明某些寄生蟲感染的病原學診斷比較困難,主要依靠血清學診斷,輔以影像學檢查。
超過半數(shù)的患者無明確的流行病學史,可能與回憶偏移有關。不同病種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情況不同,說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程度與感染蟲種有關,與某些研究結果一致[8~11]。對于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無嗜酸性粒細胞升高、無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者,為明確診斷,建議盡早做全套寄生蟲病免疫學檢查或相關寄生蟲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