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寶寶從母體中分娩出的一瞬間,就可完成胎兒向新生兒名稱的轉化了。與此同時發(fā)生變化的包括寶寶所處環(huán)境、生存方式等,新手爸媽在欣喜同時,寶寶哇哇大哭、不定時尿尿、大便、未脫落的臍帶等情況,經常會使新手爸媽感到手忙腳亂、焦頭爛額,在受傳統(tǒng)育兒觀念影響下,生怕自己的護理出現(xiàn)錯誤,造成對懷里小不點的傷害。而新生兒嬌嫩的皮膚、未發(fā)育完全的消化系統(tǒng)、脆弱的免疫系統(tǒng)可引發(fā)一系列癥狀,因此需要精心的正確護理,以保證新生兒健康水平。本次文章整理了新生兒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及相關護理方式,以便為新手爸媽對自己寶寶護理時提供明確護理依據(jù),以保證寶寶健康水平。
1 寶寶體溫偏高怎么辦?
新生兒設定溫度比成年人高,通常范圍為36.9~37.5℃,體溫設定成年人不同,而成年人對寶寶溫度測量時多數(shù)以手掌溫度進行測量,因此測量結果并不可靠,一般均存在偏高水平[1]。同時新生兒一般體溫波動較大,活動、大哭、用力等均會引起體溫上升,但一般上下浮動不會超過1℃,因此若借助體溫測量工具發(fā)現(xiàn)寶寶體溫上升,超過正常水平,但寶寶未表現(xiàn)出明顯精神狀態(tài)差異,因奶量正常并且未發(fā)生感冒、腹瀉等癥狀,則無需過于擔心,也不用干預,等寶寶安靜下來后再次測量體溫,若仍處于較高水平,則需要增加體溫測量頻率,并觀察寶寶情況,若出現(xiàn)無原因哭鬧、拒絕飲食等情況,在排除胃脹氣情況下,應去醫(yī)院檢查,是否發(fā)生感染等情況。
2 寶寶睡覺后滿頭大汗是怎么回事?
寶寶處于快速生長發(fā)育期,新陳代謝水平旺盛,但因植物神經調節(jié)功能發(fā)育不全,因此在睡覺時會以頭部出汗的形式將體內積的熱量排出體外,此種情況頭部出汗情況最多,屬于生理性出汗,無需過多干預,一般1~2小時后出汗情況消失,僅需注意保暖,避免在出汗過程中受涼誘發(fā)感冒;若在寶寶出汗不止,伴有夜晚突然性哭鬧、入睡困難,排除尿尿、大便及饑餓等情況,可考慮為缺鈣,可進行微量元素檢查,若確診為缺鈣,可遵醫(yī)囑增加鈣劑攝入,或增加維生素D攝入量,多曬太陽,促進鈣吸收,改善缺鈣癥狀。
3 寶寶紅屁屁怎么辦?
新生兒肌膚嬌嫩,非常容易發(fā)生濕疹[2]。紅屁屁在醫(yī)學上又稱為尿布疹,發(fā)生原因與便便和尿液刺激、小屁股長時間悶熱潮濕、寶寶小屁股皮膚敏感等原因引起,為防止出現(xiàn)紅屁屁,在寶寶拉臭臭或尿尿后,應先用清水為寶寶清洗小屁屁,若室內溫度適宜可選擇自然風干,若溫度不適合寶寶長時間暴露小屁屁,則用干凈毛巾輕輕拍干即可,千萬不要來回擦拭,避免損傷寶寶皮膚;穿尿布不要緊貼寶寶小屁股上,應留有縫隙以便空氣流通,即使采用的尿不濕透氣功能好,也不要將尿不濕緊貼在小屁屁上。如果已經發(fā)生紅屁屁了怎么辦?應及時更換尿布,保持小屁屁干燥清潔,若紅屁屁較嚴重,可采用凡士林、氧化鋅軟膏涂抹在患處,防止繼續(xù)感染,在操作時應及時清洗雙手,避免感染;若紅屁屁太嚴重,伴有出血、滲液、瘙癢等情況或寶寶出現(xiàn)高熱情況,應及時就醫(yī)。在更換尿布時要注意的是,男寶寶拉臭臭或尿尿后,清潔方式為自下而上,即從肛門處向小雞雞方式清潔;女寶寶的清潔方式為從陰道口向肛門方向清潔,避免尿路感染。皮膚褶皺處濕疹與紅屁屁處理方式相同,即保持干燥、若過于嚴重及時就醫(yī)。
4 寶寶怎樣洗澡?
一般建議溫度適宜且有條件的家庭應每天都為寶寶洗澡。而寶寶皮膚嬌嫩,出生后肌膚自帶天然油脂,對寶寶皮膚起到保護作用,因此在6周之前僅用溫水清洗即可,洗澡時注意在寶寶小肚子上蓋一塊濕熱毛巾,避免肚子著涼,清洗時間5~10分鐘,水溫在38~40℃,也就是家長手掌感受到溫熱但無燙感受即可。在6周后,可采用新生兒專用香皂、沐浴露進行清洗。洗澡前可用無菌紗布用溫水沾濕,輕輕擦拭寶寶口腔及臉頰,后逐步清潔寶寶肢體、軀干、屁屁。如果室內溫度較低,可降低洗澡頻率,更改為2天洗一次即可。洗澡完成后立即用寶寶專用浴巾、浴袍等將寶寶裹住,待頭發(fā)、皮膚擦干后再穿上小衣服避免著涼。
5 寶寶臍帶怎么護理?
新生兒在與母體分離后,臍帶會被截斷,顏色逐漸變?yōu)榭蔹S、發(fā)黑,外觀萎縮。當寶寶哇哇大哭時,許多新手爸媽認為是寶寶臍帶引發(fā)的疼痛。但寶寶臍帶自然萎縮脫落過程中無明顯不適感,如果在此期間寶寶有哭鬧行為,可以檢查一下寶寶是不是餓了,或者是尿尿、拉臭臭了。但在臍帶護理中,應定時檢查臍帶情況,并用碘伏浸潤的棉簽在臍帶周圍進行點涂,防止發(fā)生感染[3]。如果臍帶連接處發(fā)生流膿,但沒有異味也沒有流血情況時,可先用碘伏將分泌物擦拭干凈,覆蓋無菌紗布后用醫(yī)用繃帶進行包扎,平時注意保持臍帶位置清潔,避免摩擦,一般幾天后可痊愈。如果情況嚴重則需要立即就醫(yī),避免發(fā)生嚴重感染。如果臍帶處于部分脫離、部分連接情況,不要刻意剝落臍帶,僅需做好日常消毒清潔護理,等待臍帶殘端自然萎縮脫落即可。
6 寶寶吐奶、打嗝怎么辦?
寶寶出生后,消化系統(tǒng)功能發(fā)育不完全,胃部入口比較松,無法有效隔斷已經進入胃部的奶汁,可使奶汁較容易流回食管,極易發(fā)生打嗝、吐奶等情況。無論是母乳喂養(yǎng)、奶制品喂養(yǎng)或混合喂養(yǎng)寶寶,喂養(yǎng)過程中、喂養(yǎng)結束時及時拍嗝預防打嗝吐奶情況,一般建議母乳喂養(yǎng)應暫時停止喂奶或改變喂奶姿勢間隔進行拍嗝,人工喂養(yǎng)應每150mL就進行1次拍嗝。拍嗝方式有3種:(1)將寶寶臉向下,橫向趴在家長大腿上,一只手托住寶寶胸部,一只手輕輕叩拍寶寶背部;(2)將寶寶臉沖向家長胸膛或肩膀,一只手托住寶寶屁屁和后背,一只手輕輕叩拍寶寶后背;(3)寶寶后背沖向家長胸膛坐在家長大腿上,身體前傾,家長一只手扶住寶寶下巴和肩膀,一只手輕輕叩拍寶寶背部,直至打嗝為止。即使寶寶在喝奶過程中或喝奶后睡著了,也應該繼續(xù)拍嗝,并且寶寶睡著后應將寶寶抱起來拍嗝。若持續(xù)拍嗝仍不見寶寶打嗝,就可以不繼續(xù)拍嗝,但在寶寶入睡后保持側身睡覺,避免睡覺過程中吐奶引發(fā)誤吸情況。
參考文獻:
[1] 謝萌, 施玲玲, 周麗娜,等. 音樂配合先俯后仰臥位撫觸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7,32(11):974-976.
[2] 高慧慧. 新生兒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探微[J]. 世界中醫(yī)藥, 2017,12(S2):266-267.
[3] 劉瑞香, 郝建花. 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的共同參與式探討[J]. 中外醫(yī)療, 2017, 36(5):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