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麗
(南陽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一病區(qū),河南 南陽 473000)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內科常見危重癥,具有發(fā)病迅急、病死率高、反復發(fā)作的特點[1]。胃鏡下止血已成為診斷與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方法,但易給患者帶來焦慮、恐懼等應激反應,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止血效果[2,3]。舒適護理以整體護理為基礎,重點關注患者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靈性舒適,旨在通過提高患者的舒適體驗,保證診療操作的順利開展[4]。有關舒適護理應用于胃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文獻報道很多,學者多從舒適度、滿意度展開研究[5,6],本文以應激反應、止血效果為切入點,分析舒適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胃鏡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 研究對象選擇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胃鏡治療患者84例,均符合以下標準:①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道出血患者;②具有正常溝通或交流能力;③伴有嘔血或黑便癥狀。排除標準:①嚴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本組男53例,女31例;年齡27~72歲[(56.04±7.25)歲];出血原因:消化性潰瘍出血41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31例,其他出血12例;嚴重程度:輕度29例,中度47例,重度8例;臨床癥狀:嘔血28例,黑便41例,嘔血伴黑便1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含中專)43例,大專及以上19例;家庭經濟狀況:≥3000元/(月·人)56例,<3000元/(月·人)2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體位干預、飲食指導、病情觀察、并發(fā)癥預防等。觀察組聯(lián)合應用舒適護理干預:①組建舒適護理干預小組:成員包括主治醫(yī)師、??谱o士、患者家屬,初步制定《上消化道出血胃鏡治療患者舒適護理方案》,組織??谱o士、患者家屬學習。②評估:入院1~2 d,查閱患者病歷資料,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評估患者應激反應程度,制定針對性的舒適護理方案。③舒適護理:A.預防性舒適護理:根據評估結果,分析可能導致患者應激反應的因素,觀察患者面部表情、軀體活動、體態(tài)手勢等細微變化,開展有意識的預防性護理;B.環(huán)境舒適護理:為患者營造干凈、整潔、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如控制適合的溫度、濕度、為患者保暖,增強親友探視時間與頻率;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肌肉放松訓練,平復焦慮、抑郁情緒。C.心理舒適護理: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向患者詳細介紹消化道出血、胃鏡治療相關知識;采用鼓勵性語言,向患者介紹胃鏡治療成功案例,增強積極治療的依從性;給予患者更多精神上、生活上的支持與照顧,增強患者被尊重感、安全感,緩解恐懼情緒。D.生理舒適護理:密切觀察患者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主動詢問患者主觀感受。嘔血時,做好體位干預,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暢;要求患者使用漱口的方式,減少口腔與咽部不適應感;排便時及時用溫水清洗肛周,也可使用凡士林油涂抹;采用更換體位、按摩受壓皮膚的方法,預防壓瘡的發(fā)生。
表1 兩組上消化道出血胃鏡治療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3 觀察指標①應激反應:治療前及治療后6 h,測量兩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等生理應激反應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評兩組焦慮、抑郁等心理應激反應。②止血效果:包括徹底止血時間、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止血成功率是指止血治療5 min后內黏膜無活動性出血,7 d內大便隱血檢查為陰性;再出血是指止血治療7 d后仍有嘔血、黑便癥狀。③滿意度:采用自制《上消化道出血胃鏡治療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包括護理方法、服務態(tài)度、護理技能、溝通能力、并發(fā)癥預防等,采用百分制,分為非常滿意(≥90分)、滿意(70~90分)、不滿意(<7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或卡方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理與生理應激反應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SAS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6 h,兩組SAS、SDS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HR、MAP明顯高于同組干預前(P< 0.05),且觀察組患者SAS、SDS、HR、MAP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理與生理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2 兩組患者止血效果比較觀察組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止血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再出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滿意度(95.24%)明顯高于對照組(80.9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止血效果比較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n(%)]
上消化道出血不可避免地會給患者帶來強烈的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胃鏡操作伴隨的咽喉反射、嗆咳、呼吸困難等各種不良反應,更是加劇了這種應激反應程度[7],影響診療操作的順利進行,也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常規(guī)護理干預多從健康教育、體位干預、飲食指導、病情觀察、并發(fā)癥預防等方面展開,但對于提高患者治療過程中舒適度、緩解應激反應效果并不十分明顯。
舒適是個體在特定環(huán)境中所保持的一種和諧安寧的精神狀態(tài),也是一種輕松自在的主觀感覺。護理集合整體護理、個性護理、創(chuàng)造性護理為一體,也是人性化護理的重要體現(xiàn),更契合“生物-心理-社會”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8]。許萍[9]研究報道舒適護理可保持胃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液流變學的相對穩(wěn)定,增強患者診治過程舒適度。趙遇迎[10]則報道舒適護理可縮短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時間與住院時間。本文通過比較止血效果、患者滿意度,所得結論也支持上述文獻觀點。
相關研究表明,上消化道出血胃鏡治療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與生理應激反應。強烈的應激反應可能誘發(fā)無活動性出血轉變?yōu)榛顒有猿鲅?,加重患者病情[10]。護理人員的首要職責就是盡可能地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緩解患者應激反應程度[11,12]。本文研究中,我們在評估患者應激反應程度的基礎上,采用預防性舒適護理、環(huán)境舒適護理、心理舒適護理、生理舒適護理等各種手段,如營造舒適病房環(huán)境、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肌肉放松訓練、構建社會化支持系統(tǒng)給予患者更多情感支持等,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HR、MAP等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馬士容[13]將舒適護理應用于冠心病PCI圍術期研究中,也報道舒適護理可降低患者SAS、SDS評分,抑制血清皮質醇(Cor)、C反應蛋白(CRP)、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升高,說明舒適護理在緩解患者心理應激與生理應激反應效果值得肯定。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舒適護理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干預中,能夠減輕患者心理與心理應激反應,提高止血效果,維系良好的護患關系。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尚未對舒適護理干預頻率進行分析,也未對不同出血程度患者應激反應、止血效果進行比較,需要后續(xù)研究中去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