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陳嫻(通訊作者)
(重慶陸軍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眼科 重慶 400042)
作為兒童在成長階段容易產生的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弱視問題會影響患兒自身正常的視力,在當今有極高的發(fā)病率,并且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1]。兒童患者在成長階段之所以會受到這種疾病的影響,主要是因為部分患兒存在著先天問題,或者是其在視覺發(fā)育階段的關鍵時期進入眼內的光對患兒的眼部缺乏足夠的刺激,剝奪了黃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機會或兩眼視覺輸入不等,從而引起清晰物像與模糊物像間發(fā)生競爭,使得患兒單眼或雙眼出現(xiàn)了問題,最終將會導致患兒的視力持續(xù)減退,甚至出現(xiàn)失明的問題[2-3]。因此給予患兒及時性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對于患兒的身體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為了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還需要結合患兒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患兒護理方面的工作。為此我科將收治的143例小兒弱視患者進行了護理研究計劃的制定,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
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通過隨機數表分組法以甲組(n=72例)和乙組(n=71例)的形式將我院選取的143例小兒弱視患者進行分組,其中甲組男性37例,女性35例,患兒年齡3~12歲,均值為(7.59±4.38)歲。乙組男性35例,女性36例,患兒年齡4~11歲,均值為(7.23±3.86)歲。被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之間的差異具有可比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乙組:及時對患兒的視力進行嚴格的檢查,并結合患兒自身視力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措施進行問題的解決。甲組:系統(tǒng)化護理措施的運用。(1)健康檔案的建立和完善。對患病患兒各方面的內容加深了解和認識,有利于幫助醫(yī)護人員提高對患兒眼部疾病治療的效率。為此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兒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與患兒有關的健康檔案,檔案內容主要包括患兒的年齡、性別、弱視性質、弱視程度等,確保護理人員能夠根據患兒的健康檔案做好患兒的護理工作。(2)負面情緒的護理?;純耗挲g尚小,對到醫(yī)院接受疾病的治療存在著恐懼心理,會對患兒疾病治療的依從性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利于患兒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為此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兒自身的健康檔案和當前的實際情況與患兒進行溝通和交流,有耐心地用兒童的語氣靠近患兒,并且對患兒實施針對性的指導,以取得患兒的信任。若患兒在接受治療出現(xiàn)了哭鬧等不配合醫(yī)療工作的現(xiàn)象,護理人員就需要及時對患兒進行安撫,有必要的話將患兒懷抱在懷里,并給予患兒更多鼓勵性的話語,比如“加油,你很棒”“你是勇敢的男孩或者女孩”,從而使得患兒的情緒逐漸恢復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進而積極投入到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提高與患兒家屬之間溝通和交流的重視,向患兒家屬講解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危害性,并且還要向其講解疾病治療的方式,確?;純杭覍俜e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3)飲食護理。由于患兒正處于成長階段,因此在患病給予患兒更多的營養(yǎng),有利于促進患兒身體素質水平的提升,進而促進自身抵抗力的提高,能夠有效抑制疾病的發(fā)展。為此護理人員需要為患兒提供科學的營養(yǎng)搭配,為患兒準備低脂肪、高蛋白的飲食,并且避免患兒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時還需要為患兒準備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以促進患兒自身營養(yǎng)水平的提高。
(1)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疾病治療的依從性進行比對。(2)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疾病治療的效果進行比對。經過治療后,患兒的視力呈上升趨勢,并且在2年的時間內未出現(xiàn)視力下降的現(xiàn)象,表明患兒經過護理后治療效果為顯效;經過治療后,患兒的視力增進≥2行,并且在2年的時間內視力恢復效果持續(xù)上升,表明患兒的治療效果為有效;經過治療后,患兒的視力未見改變或提高1行,甚至還出現(xiàn)了持續(xù)退步的現(xiàn)象,表明患兒的治療效果為無效。
數據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甲組護理后疾病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乙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治療依從性的比較(例)
甲組護理后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乙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治療效果的比較(例)
作為兒童在成長階段會遇見的一種較為常見的眼科疾病,需要結合患兒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治療工作。一般情況下,兒童年齡到了6歲之后,其自身的眼球將會趨近于成年人的眼球,因此兒童如果在這階段出現(xiàn)了視覺不完善的問題,就需要對患兒盡早進行治療,并且能夠產生理想的治療效果。之所以會有如此效果,主要是因為年齡較小的患兒,尤其是3歲~6歲年齡段的患兒,該范圍的患兒眼球壁薄軟,并且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能夠提升患兒疾病的治療效果[4]。
因此要想促進患兒視力問題得到良好的改善,就需要在合適的年齡段對患兒實施治療。但是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由于大部分患兒的年齡相對較小,缺乏疾病治療的依從性,會影響患兒疾病治療工作的正常進行。為此在患兒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做好患兒疾病治療的護理工作,將會顯著提升患兒疾病的治療效果[5]。而綜合護理措施作為護理人員在對患兒實施護理所使用的一種新型護理措施,在對患兒實施護理之前對患兒進行健康檔案的制定,有利于幫助護理人員結合患兒自身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而這其中,將心理護理和飲食護理對患兒實施護理,將會產生理想的護理效果。通過這些護理措施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幫助患兒在接受護理促進自身負面情緒得到良好的改善,促使患兒疾病治療依從性得到顯著的提升,同時在獲取更多的營養(yǎng)之后,患兒身體素質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有利于幫助患兒減少受到其他病菌感染問題的影響,對于患兒疾病問題改善效果的持續(xù)提升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6]。
結合研究,將系統(tǒng)化護理措施運用到弱視患兒疾病的護理過程中,患兒護理后疾病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后的效果均顯著優(yōu)于使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接受護理的患兒(P<0.05)。以此表明,對患兒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措施,對于患兒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患兒的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對接受弱視治療的患兒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有利于幫助患兒提高疾病治療的依從性,同時也有利于幫助患兒身體的改善,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