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bert Kow Merlin Muktiali 劉躍宇(通訊作者)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 江蘇 蘇州 215000)
腹腔鏡肝臟切除術在近年取得了高速的發(fā)展,當前腹腔鏡不僅可用于治療良性肝臟腫瘤,其治療領域還擴展到切除癌變的肝臟組織[1]。為深入比較腹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用于治療肝癌患者的近期療效,本文選擇78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在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隨機選取78例,根據(jù)外科手術方式不同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傳統(tǒng)組。研究組3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3比16,年齡為(31~69)歲,平均年齡為(59.2±11.7)歲,ChildA級22例,ChildB級17例;傳統(tǒng)組3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2比17,年齡為(32~68)歲,平均年齡為(58.9±11.6)歲,ChildA級24例,ChildB級1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組成以及病情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對。手術前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已知曉手術風險和注意事項,手術治療同意書已全部簽署完畢。本次已獲得科室和院辦領導批準,所有實驗流程均符合項目要求。
研究組患者使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癌變的肝臟組織,傳統(tǒng)組患者則采取開腹外科手術治療肝癌。兩組患者在接受手術前都必須嚴格執(zhí)行禁食要求,保持空腹8小時以上,進入手術室后立即開放靜脈通路,吸氧、檢測心電圖,舒芬太尼靜脈滴注鎮(zhèn)靜,氣管插管輔助呼吸[2]。研究組患者在實施手術時,需要在其臍下1cm處留置觀察孔,腹內壓力保持在15mmHg,置入腹腔鏡后使用超聲刀將肝臟周圍的韌帶組織切斷,暴露癌變腫塊,分離肝實質后使用鈦夾進行夾閉或切割操作。當腫瘤位置暴露困難時,則手動使用LH。將切除的腫塊制作為標本移送病理實驗室檢驗。手術結束后使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留置腹腔引流管,縫合切口。傳統(tǒng)組使用根據(jù)病灶位置在上腹部實施開腹手術,使用電刀游離肝臟周圍的韌帶,暴露腫塊后使用電刀離斷肝實質。切除癌變部位后與研究組處理方式相同。止血關腹,留置腹腔引流管。
(1)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長、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長、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的并發(fā)癥比例;(2)比較兩組患者出院時的肝功能指標(白蛋白、白細胞數(shù)值以及谷丙轉氨酶水平)。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長、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長、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的并發(fā)癥比例均顯著低于傳統(tǒng)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術中與術后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準備出院時血液化驗結果中白蛋白(36.8±11.3 )g/L,谷丙轉氨酶(74.3±11.7)mmol/L,白細胞(5.8±1.2 )×109/L;傳統(tǒng)組患者準備出院時血液化驗結果中白蛋白(30.7±8.9)g/L,谷丙轉氨酶(106.2±8.5)mmol/L,白細胞(7.3±2.2 )×109/L。研究組患者出院時的肝功能指標改善程度均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開腹肝癌切除術相比,具有很多優(yōu)勢。腹腔鏡手術所造成的腹壁切口較小不會對人體造成過大的損傷,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3]。由于手術創(chuàng)口較小所以術后患者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較輕,鎮(zhèn)痛類藥物使用量減少,患者可早日下床自由活動?;颊咝g后的胃腸道功能受影響程度降低,自主進食時間時間提前,有利于患者提前出院。同時實施腹腔鏡手術由于手術時長縮短,患者結束手術后的機體免疫功能受影響程度降低,有利于患者接受下一階段的術后輔助治療,能夠有效降低術后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但是由于肝臟結構的特殊性,血管密布使其難以阻斷肝門血流,腹腔鏡手術中若出現(xiàn)出血屆時止血將較為困難,因此腹腔鏡手術治療肝癌技術相應也受到一定制約。
綜上所述,可知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肝癌所取得的近期療效顯著,遠期療效則需要長時間追蹤驗證。實施外科切除手術的肝癌患者應根據(jù)手術指征,反復研究CT,制定最適宜的外科手術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