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華
(惠州市惠城區(qū)水利水電工程質(zhì)量監(jiān)督站,廣東 惠州 516001)
塑性混凝土防滲墻作為一種20世紀8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新型防滲技術,發(fā)展迅速,在國內(nèi)外得到廣泛應用。隨著大批工程的投入運行,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從設計理論到施工方法,都在逐步完善。目前,我國塑性混凝土防滲墻主要用于施工圍堰、老壩除險加固等方面,主體工程基礎防滲的應用尚出于摸索階段[1]。本文針對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在聯(lián)和水庫土壩防滲加固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聯(lián)和水庫位于惠州市博羅縣福田鎮(zhèn),庫區(qū)集雨面積110.8 km2,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供水、防洪、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加固后水庫總庫容8094萬m3,工程等別為Ⅲ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主壩為均質(zhì)土壩,壩長330 m,最大壩高46.02 m,主壩防滲墻長315.50 m,最大墻高50.52 m,防滲墻面積9067.36 m2。
壩體填筑土層屬素填土,褐黃色、褐紅色,由風化殘積土填筑而成,主要由砂質(zhì)粘性土組成,混少量強風化巖碎屑物,分布不均,上部混含塊石土,土質(zhì)壓實狀況稍差,中下部土質(zhì)均勻,總體土質(zhì)壓實狀況一般,粘性較好,稍濕~濕,上部多呈松散狀,中下部呈可塑狀。壩基主要有粉細砂土:呈灰褐色,飽和,松散~稍密狀,以細砂為主,粉砂次之,于河床最大斷面有揭露,主要分布于主河床約50 m寬度的范圍內(nèi),層底高程12.2 m~19.9 m,厚度3.4 m~5.4 m。
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工藝是通過沖擊鉆機修筑防滲墻,按照鑿孔、清孔換漿以及澆筑混凝土的順序進行作業(yè)。鑿孔前應做好準備工作,尤其是對施工中的導墻基礎設施修筑、泥漿含砂量控制及清孔換漿、混凝土澆筑等過程進行嚴格控制[2]。
(1)塑性防滲墻厚度
防滲墻厚度應滿足抗?jié)B及耐久性要求。承受水頭低于70 m時,塑性混凝土采用的滲透系數(shù)一般為28 d的滲透系數(shù)K28=10-8cm/s~10-6cm/s。在滲透壓力作用下,防滲墻的耐久性主要取決于機械力侵蝕和化學溶蝕作用,且兩種侵蝕破壞作用都與水力坡降密切相關,因此防滲墻厚度B應根據(jù)其允許的水力梯度和承受的最大水頭來計算[3]。
式中:H為防滲墻承受的最大水頭,根據(jù)大壩滲流計算成果,防滲墻處浸潤線最大水頭差約為20 m;Jp為防滲墻的允許水力梯度(通常取Jp=50~60),本工程取允許水力梯度為50。
防滲墻厚度應考慮施工設備的因素:沖擊鉆造孔,墻厚不小于0.6 m;液壓抓斗,墻厚不小于0.5 m。本工程采用沖孔法施工,參考已建工程,取防滲墻厚度為0.6 m。
(2)防滲墻深度
防滲墻的深度應穿過壩基粉細砂土層和強風化花崗巖,進入相對不透水層1 m,工程主壩防滲墻最大深度確定為50.40 m。
(3)防滲墻變形模量
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應力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墻體受力后的變形與周圍土體變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應盡量調(diào)整防滲墻的變形模量和應力應變關系與周圍土層接近,提高防滲墻的安全度[4]。
2.2.1 防滲墻
防滲墻主要由段板、墻套連接形成,墻段、套接接縫直接影響墻體的防滲性能。劃分槽孔段長度時,必須確保造孔、壩體穩(wěn)定,并對施工期間所用設備的鑿孔規(guī)定、混凝土攪拌設備施工條件等進行檢查,確保大型設備順利通行。
工程每段槽孔長度為6 m,并按間隔分序法施工槽孔,即先施工奇數(shù)號槽孔,再施工偶數(shù)號槽孔。槽孔建造采用沖孔法施工,選用CZ-22型沖孔鉆機施工。泥漿制備應控制好泥漿的比重、失水量、膠體率、含砂量、穩(wěn)定性和觸變性等。施工中按規(guī)定的配合比配置泥漿,各種成分誤差不得大于5%,儲漿池內(nèi)的泥漿應經(jīng)常攪動,保持泥漿性能指標均一。
槽孔質(zhì)量檢驗合格后可通過置換泥漿、抽取孔底沉渣、接頭刷洗等方法進行清孔。清孔換漿完成1 h后進行檢查驗收,在距孔底0.5 m~1.0 m處泥漿取樣:孔底淤積厚度不大于100 mm;槽內(nèi)泥漿密度不大于1.15 g/cm3,含砂量不大于6%[5]。
混凝土澆筑采用泥漿下直升導管施工,導管間距為4.0 m,導管距槽孔兩端距離1.0 m,埋入混凝土1.0 m~5.0 m,保持槽孔混凝土面高差不大于0.3 m~0.5 m。
槽孔澆筑混凝土后形成單元墻段,相鄰兩槽孔的銜接部分采用接頭管法連接。
2.2.2 墻頂施工平臺
鑿孔是土壩加固施工中的重要流程。土壩槽孔施工期間,施工機械規(guī)模較大,考慮到設備的存放和施工,墻頂處需設置上下游施工平臺。
為保證平臺施工使用的沖擊機以及吊機等相關機械設備正常通行,壩頂寬度設為10 m。平臺頂部設置泥結砂礫承重層,厚度以0.2 m~0.3 m為最佳,以滿足平臺下方的壩體施工及通車要求,填筑上部壩體前去除承重層[6]。
2.2.3 基巖帷幕灌漿管
為規(guī)避混凝土防滲墻結構遭到破損,防滲墻內(nèi)必須設置灌漿管[4]。管道材料以塑料管道或鋼管為準,內(nèi)徑以130 mm最佳。
本工程選用塑料管道。為了提高管道定位的精準性,需保證埋管的垂直度,并在管道內(nèi)放置外徑約110 mm的鋼管,待施工結束后去除。施工中盡量避免使用鉆孔機,保證灌漿管埋設于防滲墻中心線[7]。
塑性混凝土防滲墻與常規(guī)混凝土防滲墻都需要進行混凝土質(zhì)量檢查和墻體質(zhì)量檢測,但在方法上存在差異。
工程對塑性混凝土的質(zhì)量檢測主要包括抗壓強度、彈性模量、抗?jié)B系數(shù)。因塑性混凝土強度低,不宜采用鉆孔取芯的方法對成墻混凝土進行取芯,應選擇在混凝土澆筑時現(xiàn)場取樣,用樣本試驗結果代替墻體的實際性能指標。工程對28 d齡期混凝土樣本進行系列相關指標檢測。
(1)抗壓強度:共進行101組28 d齡期的強度試驗,最大值3.5 MPa,最小值1.6 MPa,符合設計要求;
(2)彈性模量:共進行8組混凝土彈性模量試驗,最大值485.5 MPa,最小值405.1 MPa,滿足設計要求;
(3)抗?jié)B性能:共計8組試驗,經(jīng)測試,均符合工程設計的滲透系數(shù)要求。
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具有彈性模量低、極限應變大、和易性好等特點,且成本低廉、質(zhì)量可靠,對因滲水量增加引起的工程質(zhì)量降低有顯著效果,在水利工程中被廣泛應用。施工中,應針對工程實際進行施工機械、施工方法的選擇,以確保施工效果良好??紤]到壩體填土滲透系數(shù)較大,采用抓斗法施工槽段可能產(chǎn)生漏漿現(xiàn)象,聯(lián)和水庫工程選用CZ-22型沖孔鉆機進行施工,效果良好,值得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