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艷
【摘要】《三打白骨精》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文章通過孫悟空三次棒擊白骨精的過程,贊揚了他聰明機智,對師父忠心耿耿的美好品質。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人物形象入手,通過分析文本的語言特色,巧妙把握其中的性格特點。
【關鍵詞】原著閱讀;《三打白骨精》;學習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案例背景
《三打白骨精》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由《西游記》中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 猴王”這個章節(jié)改編而成。改編后的課文摒棄了原文里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的敘述風格,而以現在的白話文代替。文章通過孫悟空三次棒擊白骨精的過程,贊揚了他聰明機智,對師父忠心耿耿的美好品質。同時,其他人物形象也很鮮明,白骨精的陰險狡詐、詭計多端躍然紙上,唐僧的迂腐和善良也刻畫得入木三分。同時,饞嘴貪吃的豬八戒也有一些戲份展現。
對于敘事類的文章,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小說三要素入手,比照原著閱讀,品讀細節(jié),通過分析文本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反復手法的運用,作者精妙準確的語言,巧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相機進行讀寫遷移運用,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扎實地訓練學生的閱讀力。
二、案例描述
(一)初識環(huán)境,設定基調
師:在《西游記》的故事中,《三打白骨精》是其中比較精彩的篇章。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從中我們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生1:在這部分,主要人物已經出場了,我看到了師徒 ? ?四人。
生2:唐僧感到饑餓,孫悟空便去摘桃,為下文白骨精的出場做好了鋪墊。
生3:我看到了當時的環(huán)境挺特殊的,從文中的“山勢險峻”“峰巖重疊”可以看出來。
師:俗話說“山高必有怪,嶺峻定生精”,在原文中,這里的環(huán)境描寫又是怎樣的呢?對比讀一讀。
【峰巖重疊,澗壑灣環(huán)?;⒗浅申囎?,麂鹿作群行。無數獐豝鉆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云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p>
……
(二)分析人物,品味細節(jié)
1.學習“一打”,初識人物
師:讀一讀悟空第一次棒打白骨精的文本,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人物的表現,寫下你的批注。
生1:我來說一說白骨精,如“不勝歡喜”“自言自語”“搖身變作”“徑直”“特地”等詞,感覺白骨精真狡猾,想欺騙唐僧,而讓唐僧上當。
生2:孫悟空真厲害!白骨精剛要實施詭計,他便及時趕 ?來,“火眼金睛”“舉起”“當頭就打”“劈臉一棒”等詞,看出來孫悟空的聰明機智。
生3:我覺得從“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縷青煙逃走了”更能看出來白骨精的奸詐。
生4:唐僧很善良,從“連忙扯住”“責怪”“這才”等詞可以看出。
生5:老師,我讀到了八戒“奪過罐子就要動口”,感覺豬八戒真貪吃!
師:同學們讀得真到位,解讀得也很細致。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出來嗎?
同學們練習繪聲繪色地朗讀。
2.由扶到放,學習“二打”“三打”
師:孫悟空第一次棒打白骨精,同學們通過關鍵字詞的感 悟,讀懂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自學突破“二打”和“三打”的經過。
出示相關表格,里面標示出了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細節(jié),讓學生邊讀邊練習填寫,然后再次總結人物性格特點。
在孫悟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棒打白骨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互動學習、討論,對人物形象特點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也是對文本語言特點的一個細化和梳理的過程。
(三)探討情節(jié),讀寫遷移
師:《三打白骨精》這個小說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作者在故事情節(jié)描寫上有什么秘訣?
生1:我覺得作者故事情節(jié)描寫一波三折,用“三打”表現出人物的特點。白骨精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充分說明她的詭計多端,陰險狡詐?。≡谶@過程中,也能看出孫悟空的聰明機智和唐僧的善良迂腐。
生2:我知道中國許多傳統故事里都有“三”,如劉備三顧茅廬,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莊,這樣的目的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吸引讀者興趣。
師:情節(jié)描寫過程中,作者的用詞也是非常準確生動的,比如……
生1:孫悟空的“三打”(“一打”是“劈臉一棒”;“二打”是“當頭一棒”;“三打”是“掄起一棒”),每次語句都不相同。
生2:白骨精三次被打(第一次用的是“妖怪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縷青煙逃走了”;第二次是“丟了具假尸首在路上”;第三次是“妖怪化作一堆骷髏”),三次用詞都不重復。
師:同學們解讀得非常到位,正是故事情節(jié)的一波三折、引人入勝,語言的準確生動、細膩傳神,才成功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使得“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經久不衰。
師:故事最后,孫悟空第三次怒打白骨精后,并沒有寫唐僧的表現,請你展開想象,當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畢露時,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用一段話生動具體地寫下來。(注意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來表現人物特點。)
師:原著中是怎樣描述的呢?讀一讀《西游記》,講講自己喜歡的故事,為“大話西游”交流會做準備。
三、案例反思
這是一篇精彩紛呈的敘事類故事,人物形象在一次又一次的故事敘述中得以鮮明突出,情節(jié)也是跌宕起伏。對于此類文本的教學,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充分遵循《語文課程標準》的 要求,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把握人物形象,深化對文本思想的感悟。在本課教學中,筆者主要是通過以下幾點來展開教學的:
(一)從環(huán)境描寫入手,認識到環(huán)境對于小說的作用
在筆者通過回顧上節(jié)課的教學概況后,正式解讀文本時,從文本的開頭部分,讓學生找出給我們交代了哪些信息,然后,主抓環(huán)境描寫,讓學生認識到環(huán)境描寫對于敘述類文章的重要作用,即為下文人物白骨精的出場做好了鋪墊,即在這樣一個驚險峻峭的地方,肯定寓示會有不尋常的事情發(fā)生,給精彩情節(jié)的展開埋下了伏筆。
(二)細節(jié)教學由扶到放,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凸顯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要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氣氛。在具體細節(jié)的展開環(huán)節(jié),筆者主要通過以下策略進行:首先,在孫悟空第一次棒打白骨精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方法,即從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細節(jié)之處,去認識人物的內心世界,分析人物復雜的性格特點。而且,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細細感悟。在品讀、感悟之中,對文本的特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其次,在“二打”“三打”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教給學生必要的學習方法,讓他們開展自學互助活動,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對人物特點和情節(jié)進展有了逐步的了解。
(三)結合文本歸納寫法,重視對文本寫法的遷移運用
教材中精心安排的文本,我們不僅需要進行細致解讀,還需要從文本中學習寫法,做到能夠遷移運用。在本文中,筆者通過帶領學生分析細節(jié)描寫的妙處,給學生傳達這樣一種觀點:即在表現人物性格特點時,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他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諸多細節(jié)來做說明,把內心對人物的認識通過細節(jié)直觀地顯現出來。其次,關于反復手法的運用和用詞的準確生動,通過分析“三打”的次數之多、用詞之準,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從而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掌握新的寫作技能,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機整合。“墻內開花墻外香”,讓學習力生長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