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
【摘 要】黃梅戲,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在全國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而《天仙配》,是黃梅戲“老三篇”之一,深受全世界觀眾喜愛。它講述了一段沖破神權(quán)而又感人至深的仙凡之戀。本文將從董永的性格分析著手,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淺談我塑造這一人物的情感處理與唱腔技巧,以及對角色傳承的感悟。
【關(guān)鍵詞】《天仙配》;老三篇;董永;情感;唱腔;傳承
中圖分類號:J825?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8-0033-01
《天仙配》中的主要人物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主要圍繞他們的愛情線索而展開。董永是小生行旦,王少舫、黃新德、劉國平等黃梅戲表演藝術(shù)家都曾扮演過,自20世紀50年代至今,“董永”一角不斷地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而我從2016年開始,再芬劇院讓我飾演董永,先后與潘檸靜、江李匯搭檔,表演的《天仙配》走過合肥、天津、武漢、玉溪、六盤水等近二十座城市……
一、董永的人物特點及性格特征
要想飾演好董永,就必須熟悉其人物特點。不管在造型上,還是在表演上,都要以前輩們?yōu)閰⒖紭藴?,結(jié)合自身實際情況,在原有人物的基礎(chǔ)上再度創(chuàng)作。
董永勤勞樸實,忠厚勇敢,身世凄涼,這是董永的人物特點。董永出場是在第二場戲“路遇”中,采用“導(dǎo)板”的戲曲表現(xiàn)形式出場,董永在賣身葬父之后,趕往地主家去做長工,他此時的心情十分悲痛。根據(jù)角色的情感需要,所以在臺步上要表現(xiàn)出心情悲痛的樣子。
在回家途中,他遇到一個村姑打扮的女子,擋住去路,但也無心交談,回避無門,只能換一條路走。不料,又在途中遇到這個女子,經(jīng)過一場波折,董永無奈地唱道“你為何要耽誤我窮人的功夫。”這是出場后的第一段唱腔,采用黃梅戲“平詞”的唱法,表演出董永悲涼的情緒,第一句導(dǎo)板要唱出深沉的感覺。
在表演形式上要做到聲情并茂,把握表演的火候,結(jié)合唱腔,表現(xiàn)出董永當時的狀態(tài)。
二、結(jié)合戲曲表現(xiàn)手法演繹角色
(一)巧用道具。董永出場時的道具,只有一把油紙傘、一個行囊。在相遇這場戲中,導(dǎo)演安排了幾個恰到好處的小動作。比如唱到“大路不走,走小路”的時候,用手掂了掂包裹,用傘指了指小路。這幾個細節(jié)的巧妙處理,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董永看到那名女子在那里把他攔住,回來繼續(xù)走大路。在這期間,他又掂了掂包裹,用傘撥了撥草叢,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動作,要求演員做得流暢自然,同時結(jié)合演唱,體現(xiàn)完美的身段。這就需要演員私下不斷練習(xí)、不斷探討。
我在表演的時候,不斷模仿前輩們的唱腔、動作、手法等,加之李萍、劉國平兩位老師給我指導(dǎo),讓我塑造角色更加明白。同時結(jié)合自身情況,不斷練習(xí)、處理細節(jié),基本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二)唱腔處理。整場戲的重點是“路遇”這段,也是整個作品的核心。在這場戲中,董永有一個主要唱段。他在七仙女三番五次堵住去路的時候,無奈唱出自己的身世,“家住丹陽姓董名永”這段唱腔是董永自訴苦衷,表白自己身世,希望七仙女不要再來糾纏他。所以在處理這段唱腔時,就必須把董永的可憐身世、及心理變化表現(xiàn)出來。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唱段人人都能哼唱,此時董永在表演和唱腔上,要穩(wěn)重有變,要表現(xiàn)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在“分別”一場,董永要把悲的基調(diào)唱出來,這就需要演員揣摩人物的心理變化,至情深處,通過唱腔達到感染觀眾的目的。
(三)人物感情。董永和七仙女在大槐樹的見證之下,結(jié)為夫婦,之后準備回傅員外家做長工時,想起自己的凄涼身世時,百感交集,就有了戲劇中“賣身”這一唱段。在這段唱腔中要表現(xiàn)出人物欣喜又難過的矛盾心情,他勸七仙女不要跟著他一起受苦。這個時候演唱者要唱得情深意切,唱出董勇心酸的心情,表現(xiàn)出董永憨厚老實的特點。
七仙女聽到董永的勸說之后,表達了同甘共苦的決心。這段唱詞,勾起了董永的感情,把董永從悲情之中釋放出來,隨著之后劇情的發(fā)展,由悲到喜,夫妻二人興致勃勃地趕往地主家。我在這段戲曲的表演過程中,著重塑造董永的欣喜和悲憤兩個心情,認真刻畫人物形象。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借鑒名家名派表演過程中的精華,彌補自身的不足,我在唱腔上下了很大功夫,使唱腔具有黃梅味。
在“分別”這場重頭戲中,要求演員表現(xiàn)出先喜后悲的反差,在夫妻雙雙把家還的唱段中,營造溫馨、其樂融融的場景。在“龍歸大?!钡某沃校憩F(xiàn)出董永欣喜若狂的心情,為后來的分別埋下伏筆。在得知七仙女返回天庭時,要與之前的表演形成巨大反差,要唱出悲憤的感情,把董永的不舍以及生離死別那種感情表現(xiàn)出來。
從嚴鳳英、王少舫;馬蘭、黃新德;韓再芬、熊辰龍;吳美蓮、劉國平等,到如今的我們,近百年的《天仙配》傳承工作從未停止。我們要把黃梅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這是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是安徽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
參考文獻:
[1]蘇俊.藝無止境—我演董永的點滴心得[J].黃梅戲藝術(shù),2015,(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