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南
(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外語(東盟國際)學院,云南昆明 650033)
從古至今,色彩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從大自然中認識色彩,并將色彩作多種用途,比如用色彩染布、制陶、用于藝術創(chuàng)造等。除此之外,顏色代表著某些特殊的意義, 顏色在不同社會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與象征。對于顏色,泰國人的認識也隨著泰國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近年來,由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qū)的不斷推進,中泰兩國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在不斷增加, 隨著中泰兩國人員交往的密切,中泰間的跨文化交際也在不斷增多。該文旨在從色彩這一角度出發(fā), 探討泰國社會及泰國語中顏色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泰國文化,促進中泰跨文化交際。
在泰國文化中, 色彩與泰國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比如,色彩與泰人服飾穿著、飲食烹飪、手工制造、建筑等密切相關。
(1)色彩與泰國人的日常生活。
泰國地處熱帶,全年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因此,泰國社會崇尚暗含著權力與力量的金色與黃色。 由地理環(huán)境造成的色彩文化進一步體現(xiàn)在泰國的建筑藝術與服飾色彩當中,如泰國的王宮、寺廟等象征王權與神權等的建筑,大都采用金色為主體色。 泰國的寺廟、宮殿等建筑等大都金碧輝煌, 黃色與金色體現(xiàn)了王權與高貴。而這一色彩文化傳承至今,則進一步體現(xiàn)在泰國的服飾穿著當中。 泰國王室今天依然選擇金色與黃色作為其服飾的主體顏色。泰國的日常服飾,尤其是泰國王室及貴族階級的服飾大都金光燦爛,從古至今,泰國貴族階層喜歡穿著利用傳統(tǒng)的泰國織棉(用絲與金銀絲各半混合織成)的服飾,看上去奢侈豪華。
(2)色彩與泰國人的信仰。
泰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眾信仰佛教, 因此泰國人在對色彩的使用上,也受到其信仰的影響。佛教講究因果報應,佛教對天堂、凡世和地獄有著清晰的劃分。在泰國的小乘佛教當中,純潔的白色象征著天堂、紅色象征著蕓蕓眾生,黑色象征著黑暗的地獄。 因此,泰國社會的色彩文化也受到佛教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南半島地區(qū)的佛教最早傳自印度, 泰國受印度文化的影響較深,這種文化建立于印度的王權觀念上,其特征表現(xiàn)在婆羅門和佛教的崇拜、《往世書》里的神話和遵守《法論》等方面。印度神話“羅摩衍那”和“摩柯婆羅多”在泰國廣為流傳,因此,泰國的色彩文化也深受印度神話影響。印度文化認為一周的七天各有一個守護神,每個守護神都有其對應的顏色。而這一觀念也傳至泰國。尤其在阿瑜陀耶王朝時期,泰國人的色彩信仰尤為明顯。時至今日, 泰國社會普通民眾信奉一周星期幾出生人對應不同的性格品行, 且不少泰國寺廟供奉有星期佛供人敬拜。由于一周星期幾分別有不同的代表幸運色,因此今天依然有極少部分泰國人根據(jù)星期對應的色彩來穿著相應顏色的服裝。 泰國社會對星期佛的色彩信仰還體現(xiàn)節(jié)日上,泰國九世王的王后詩麗吉出生在周五,周五的幸運色是淺藍色, 因此泰人便在母親節(jié)當天穿著淺藍色服裝表示對王后的愛戴;同樣,由于泰國九世王普密蓬是周一出生,周一代表黃色,因此在九世王在世時的父親節(jié),泰國人大都穿著黃色服裝來慶祝,以表達自己對國王的愛戴之情。隨著時代的變遷,今天的泰國政治中,黃色成了擁護國王與王室派系的象征。泰國2006年發(fā)生政治變動,時任國家總理的他信政府被推翻,使得泰國不斷發(fā)生頻繁的街頭政治運動。而街頭政治運動中的“黃衫軍”與“紅衫軍”之爭也恰恰反映了擁護、支持國王的“黃衫軍”與擁護他信的“紅衫軍”色彩政治背后的政治勢力之爭(見表1)。
表1 泰國的星期與守護佛及顏色對應表
泰語中的色彩文化詞反映了泰國的歷史與文化背景。 泰語中的(皮膚白的人)譯為白種人;洋人。(白皮膚客人)譯為白皮膚印度人或阿拉伯人。(黑皮膚的客人)翻譯為黑人,黑印度人。以上色彩文化詞語反映了泰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開放程度較高的國家,自阿瑜陀耶時期便有不少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在泰國居住。時至今日,泰國依然有不少早已融入泰國社會、 且在泰國長期居住的西方人及印度人。與中文中的紅色大都表示吉祥不同,泰語中的紅色一般象征著熱情。 甚至泰語中的紅色常用來指代不好的事物,如泰語中的(旗子紅),表示馬上停止比賽,如泰語中的(錢紅),譯為假幣。 由于泰國古代的錢幣由銅、金、銀鑄造而成,泰人一般用銀幣來買東西,銅是最便宜的。 在泰國古代,外表看起來像是銀的假幣, 內里卻是用銅鑄造而成, 因為銅的顏色是紅色,所以古代泰國社會的假幣稱為“紅幣”。 除此之外,泰語中的紅色還有事情泄露的意思,如(事情紅起來),譯為秘密已經(jīng)泄露。 泰語中紅色有時也可以指好的事物,如泰語(紅的證書)翻譯為最好的、最佳的。與中文中用常用黑色和白色(如“黑白不分”)來表示事物反差不一樣的是,泰語中用常用黑色和紅色來表示事物的反差或結果。
色彩在泰國社會所具有的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變遷而不斷發(fā)生變化。自古以來,泰國社會中的色彩文化都體現(xiàn)在泰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飾穿著、日常用品、飲食文化等方面。 由于歷史上西方殖民者的侵入,泰國社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深刻。由于近代泰國曼谷王朝拉瑪四世國王和拉瑪五世國王的改革, 泰國因此廢除了泰國社會中不少舊有風俗習慣。如泰國常年天氣炎熱,古代泰國男性經(jīng)常上身赤裸或搭一塊布, 泰國男性甚至在覲見國王時也不穿著上裝,因此拉瑪四世蒙固(Mongkut)國王向政府官員宣布泰國的服裝穿著必須向西方學習, 男性必須統(tǒng)一穿著制服,甚至不同的政府官員穿著不同顏色的服飾。雖然泰國古代從未有卡其色一詞, 但由于泰國國王對政府官員的統(tǒng)一改革, 規(guī)定公務人員必須穿上卡其色的西式褲子, 使得卡其色這一色彩詞在近代泰國開始被人們廣泛使用。 卡其色這一詞語來自英語單詞Khaki,這一顏色詞在泰國社會的使用側面反映了近代泰國社會的文明變遷。
隨著社會的變化, 今天不同的顏色在泰國社會代表著不同的人群。如在泰國近代社會,卡其色指所有的政府公務人員,但現(xiàn)在提到卡其色,泰人首先想到的是警察。不僅如此,在過去市民穿黃色衣服代表對國王的尊重,但隨著泰國政治的變化,在政治運動中穿黃色衣服的則指擁護國王的派系。 除此之外,在泰國,顏色的含義也在發(fā)生改變,如在過去,泰國并沒有發(fā)生泰國南部三府的動亂事件,但是自2004年開始,泰國社會開始發(fā)生社會分裂。泰國南部的北大年、也拉和陶公三府的暴力極端分子在泰國南部地區(qū)發(fā)動了無數(shù)動亂,這也使得今天的泰國南部三府成為了泰國最為危險的地區(qū)。由于泰南三府處于高危地區(qū),因此泰國人常常用紅色地帶()來指代泰國南部三府。 與紅色指代危險地區(qū)相反, 泰國人則常用白色地帶()來指代安全地區(qū),甚至泰國社會將那些無吸毒、 無貪污腐敗現(xiàn)象的學校稱之為白色學校()??梢钥吹?,泰國社會中顏色詞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隨著社會變遷而不斷發(fā)生變化。
從古至今, 色彩在泰國社會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時代與社會的變遷,顏色在泰國社會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 而隨著近年來中泰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合作的日益增加,了解泰國的色彩文化, 避免在中泰跨文化交際中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解, 是中泰跨文化交際研究領域需要探索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