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萊蕪市中醫(yī)醫(yī)院泌尿外科,山東萊蕪 271100
輸尿管結石作為泌尿外科多發(fā)病之一,主要于尿道常見,疾病癥狀主要集中于排尿疼痛、排尿困難、尿潴留以及尿中斷等方面,如果呈現(xiàn)出繼發(fā)感染的情況后,會使得患者呈現(xiàn)出尿道膿性分泌物的現(xiàn)象,對此有必要確定有效術式展開尿結石治療[1]。該次研究將選擇該院2016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0例尿結石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針對尿結石患者明確最佳手術方法,以此說明同輸尿管鏡取石術比較,腹腔鏡手術方法應用可行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130例尿結石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數(shù)字奇偶法分組后明確各組手術方式;參照組(65例):男50例,女15例;年齡分布范圍為39~63歲,平均年齡為(48.52±3.53)歲;病程分布范圍為 4~11 個月,平均病程為(7.52±2.13)個月;研究組(65 例):男51例,女14例;年齡分布范圍為41~65歲,平均年齡為(48.63±3.59)歲;病程分布范圍為 4~12 個月,平均病程為(7.62±2.16)個月;此次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完成知情同意書簽署;觀察對比兩組尿結石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結果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于入組后的兩組尿結石患者,手術治療前,均完成導尿操作并且準備尿管進行留置,均協(xié)助進行側臥手術體位的采取,并且麻醉醫(yī)師均對患者展開全麻操作。手術期間,參照組具體為:于膀胱中將輸尿管鏡置入,對患者膀胱以及輸尿管口部進行檢查,利用插管,于患者結石位置,確保輸尿管鏡可以順利插入,并且于通道中將氣壓彈道探針合理插入,將結石打碎后,將輸尿管拔出[2]。研究組具體為:對于手術切口(2 cm)制作,選擇在患者十二肋邊緣同腋后線交界位置完成,并且將腰背肌以及皮下組織逐層分離,完成后,將患者腰背筋膜刺破,對腹膜間隙進行分離后,準備擴張氣囊順利置入,主要準備400~500 mL水注入完成擴張操作,>5 min,將擴張氣囊順利取出。之后切口制作,選擇在患者髂嵴上緣二指交界位置以及十二肋邊緣同腋后線交界位置完成,并且準備Trocar順利置入,完成后準備CO2(15 mmHg)注入,進行氣腹建立,并且將腹膜后脂肪切口,確保上段輸尿管能夠于患者嵌頓位置進行暴露,之后展開擴張操作,將輸尿管有效固定后,展開切開取石操作,完成后,將切口逐層縫合[3]。
觀察對比兩組尿結石患者手術愈顯率、手術總有效率、出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導尿管拔除時長。
痊愈:患者全部取出輸尿管結石,未表現(xiàn)出尿路感染以及腎積水現(xiàn)象;顯效:患者結石數(shù)量以及體積獲得減小,程度>50%;有效:患者結石數(shù)量以及體積獲得減小,程度<50%;無效:癥狀無好轉[4]。
對于兩組尿結石患者手術結果,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展開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手術愈顯率、手術總有效率)、計量資料(出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導尿管拔除時長)各以(%)、(±s)表示,各行 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同參照組尿結石患者手術愈顯率(61.54%)、手術總有效率(80.00%)對比,研究組(93.85%、98.46%)均呈現(xiàn)出顯著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9.573 2,11.527 1,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尿結石患者手術愈顯率、手術總有效率臨床對比
同參照組尿結石患者出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導尿管拔除時長對比,研究組均呈現(xiàn)出顯著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16.842 5,11.456 5,13.103 8,24.713 2,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尿結石患者出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導尿管拔除時長臨床對比(±s)
表2 兩組尿結石患者出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導尿管拔除時長臨床對比(±s)
組別 出血量(mL)手術時長(min)住院時長(d)導尿管拔除時長(d)參照組(n=65)研究組(n=65)t值P值109.52±12.39 78.06±8.56 16.842 5 0.000 0 90.26±7.55 75.62±7.01 11.456 5 0.000 0 15.45±2.99 10.31±1.03 13.103 8 0.000 0 10.10±1.32 5.22±0.89 24.713 2 0.000 0
輸尿管結石屬于發(fā)生率較為顯著的泌尿外科結石癥之一,男性患者表現(xiàn)出較高患病比例,于早期在治療期間,以開放性輸尿管切口取石術的應用較為常見,但是因為較長手術時長、較多失血量以及較大術后恢復難度等影響,使得應用率呈現(xiàn)出明顯降低[5]。當前,針對輸尿管結石患者在治療期間,微創(chuàng)手術的應用率逐年提升,主要集中于腹腔鏡手術以及輸尿管鏡取石術兩方面。對于輸尿管鏡取石術而言,其應用后雖然可以獲得一定效果,但是針對屬于上段結石患者治療期間,表現(xiàn)出較大的進鏡難度,并且存在較高概率呈現(xiàn)出結石移位以及結石殘留現(xiàn)象,需要多次展開手術治療才能夠對結石清除的完整性做出保證,從而使得患者的心理、身體以及經(jīng)濟負擔均呈現(xiàn)出顯著增加[6]。
腹腔鏡下輸尿管切口取石術的應用,表現(xiàn)出較高的結石清除率,并且腹腔不易受到污染,可以將術后腹腔感染率大幅度降低[7]。觀察該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同參照組尿結石患者手術愈顯率(61.54%)、手術總有效率(80.00%)對比,研究組(93.85%、98.46%)均呈現(xiàn)出顯著提升;同參照組尿結石患者出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導尿管拔除時長對比,研究組均呈現(xiàn)出顯著減少,同李鐵[8]在《沖擊波碎石治療應用于尿結石的臨床觀察》一文中表現(xiàn)出一致結論,此文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25%明顯高于對照組65.65%,可進一步說明腹腔鏡手術方法應用可行性。
綜上所述,尿結石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期間,腹腔鏡手術的有效實施,同輸尿管鏡取石術比較,對于手術愈顯率、手術總有效率提升,出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導尿管拔除時長減少,效果顯著,最終顯著促進尿結石患者康復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