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國 嚴 鵬 孫智力 薛明林 王旭東
深靜脈血栓屬于下肢關節(jié)置換術后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根據資料顯示,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普遍較高,約占42%[1]。深靜脈血栓形成后患者會有肢體腫脹,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基本肢體活動,嚴重者還會引起肺栓塞、截肢殘疾等癥狀。為了有效預防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應該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預防治療。此項研究通過對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預防手段的探討,采用對比論證法,分析物理模式防治策略預防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醫(yī)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4.35±3.19)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4.13±4.26)kg/m2;研究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58~74歲,平均年齡(65.24±2.87)歲,平均體重指數(23.83±5.93)kg/m2。以上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了同意書,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初次進行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住院患者;年齡大于52歲的患者;病情穩(wěn)定,意識清晰,能夠配合護理患者。②排除標準:無法配合鍛煉、精神障礙患者;患有深靜脈血栓患者;下肢皮膚疾病患者;不簽署同意書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基于止血帶條件下進行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切開患者膝關節(jié)正中位置,使用骨水泥型假體,再用繃帶予以包扎,解開止血帶。①對照組實施低分子肝素鈣治療,術后給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鈣(國藥準字H20052319),治療14 d。②研究組采取脈沖電磁場聯(lián)合中藥燙熨物理模式防治治療。中藥燙熨藥方:丹參、生川烏、生薏仁、忍冬藤、沒藥、乳香等。將藥材打碎經過米酒浸泡,裝入布袋進行烘熱,在患者患膝進行外熏燙,2次/d,早晚熏燙,30 min/次。利用電腦骨傷治療儀,30 Hz,固定于患者右膝關節(jié)內外側,2次/d。
1.4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血小板計數。②對比兩組患者凝血酶原時間(PT)、活動度(PTA)、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③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下肢腫脹情況。無腫脹;Ⅰ級:患者沒有明顯腫脹,下肢有皮紋;Ⅱ級:患者皮紋消失,有明顯下肢腫脹,并沒有張力性水泡;Ⅲ級:患者有明顯張力水泡以及肢體腫脹。對比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情況[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調查數據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血小板計數比較 兩組患者組內對比,治療后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對比術后14 d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血小板計數比較(x±s)
2.2 兩組患者PT、PTA、APTT比較 兩組患者的PT、PTA、APTT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T、PTA、APTT比較(x±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14 d下肢腫脹情況比較 例(%)
2.4 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情況 對照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6例(15.0%),研究組患者并無深靜脈血栓形成。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05,P<0.05)。
近年來,我國已經逐漸步入老齡化時代,人們對生活水平的需求也不斷加大,行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也呈上升趨勢。根據資料表明,行人工膝關節(jié)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每年就有11萬人左右[3]。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靜脈壁會存在一定傷害,并且還會有血液高凝等情況,手術中麻醉方法、手術狀況等一定程度上會引發(fā)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嚴重者會危及生命[4]。因深靜脈血栓癥狀具有隱蔽性,并不明顯,臨床醫(yī)學在進行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都會實施預防治療。資料顯示:根據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給予患者抗凝、物理治療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利伐沙班片具有高選擇性,能夠阻止內外源性凝血的相關活動,進而使血栓、凝血酶的合成受到阻礙,安全性相對較高。但因藥物屬于抗凝藥物,患者會有出血癥狀出現,因藥物價格高昂,使用較少。深靜脈血栓屬于中醫(yī)脈痹領域。因手術創(chuàng)傷出現氣血虧虛、氣虛無力等現象會有血瘀,不通則痛,治療時以活血行氣、化瘀為主要目的。燙熨治療能夠有效地活血化瘀,普遍被應用于臨床治療中,以藥理以及熱力為基礎,以此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中藥成分的三七藥材,從現代藥理進行分析具有較好的止血功效,紅花能夠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抗凝抗血栓。根據研究指出,脈沖電磁場能夠加快患者血液流速,緩解機體營養(yǎng)狀況,助于吸收,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對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實施物理模式防治策略,能夠降低深靜脈血栓形成率,減少下肢腫脹,效果顯著,在臨床醫(yī)學中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