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剛 叢文龍 徐正文
摘 要:文章通過實際工作經驗對目前電子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的在檢定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對JJG1010-2013《電子停車計時收費表檢定規(guī)程》中一些條款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電子停車計時收費表;停車場;計量檢定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9.219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保有量也在持續(xù)增長,停車難成為每個城市面臨的熱點問題。近些年,為解決道路擁堵、停車難等問題,各地政府規(guī)劃建設了很多電子計時收費停車場以及道路兩側路邊計時收費停車樁,此舉對緩解交通擁堵及停車難現(xiàn)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停車計時收費準確性的問題卻一直飽受車主質疑,在市民投訴中關于停車計時計費準確性的投訴也不斷增加。原國家質檢總局于2013年公布實施了JJG1010-2013《電子停車計時收費表檢定規(guī)程》,自規(guī)程更新至今已經有近6年時間,筆者結合自身檢定過程中積累的一些實際工作經驗,對該檢定規(guī)程提出以下幾點思考和建議。
1 停車計時誤差要求值得商榷
在JJG1010-2013《電子停車計時收費表檢定規(guī)程》條款5.4中對停車計時誤差要求為±1min,結合條款5.5中規(guī)定,電子停車計時收費裝置(系統(tǒng))的存儲費率應符合當?shù)赜嘘P部門的收費規(guī)定則計費準確,由此,在跨時段時間區(qū)域,停車計時計費裝置便容易出現(xiàn)計時誤差合格、計費不合格的問題。舉個例子,筆者所在城市某電子計時收費停車場,物價部門規(guī)定的收費標準為每半小時1元,對30min點經過計量檢定,檢定結果為29min50s,按照條款5.4要求,該系統(tǒng)誤差在最大允許誤差±1min之內,計時準確性應判為合格,如有車輛停車計時計費系統(tǒng)顯示為30min5s,停車計時計費系統(tǒng)依據(jù)當?shù)匚飪r部門的收費標準顯示需要收費2元,因此就出現(xiàn)會多收車主1元停車費現(xiàn)象,不符合筆者當?shù)厥召M規(guī)定,計費準確性應判為不合格,由此便出現(xiàn)計時誤差與計費誤差前后矛盾的問題。因此,為了保持規(guī)程中5.4條款和5.5條款的一致性,從保護消費者利益角度出發(fā),筆者建議可以將計量檢定規(guī)程中計時誤差要求更改為(-1~0)min。
2 停車計時誤差檢定點的選擇有待商榷
在JJG1010-2013《電子停車計時收費表檢定規(guī)程》中,條款7.3.6規(guī)定應選擇6個檢定點,分別是(TM-1)min、TM、(TM+1)min、(TN-1)min、TN、(TN+1)min,其中TM、TN分別指免費停車時間和實際的單位收費時間。但筆者在實際檢定工作中,嚴格精確控制TM、TN及其±1min的檢定時間點存在一定難度,筆者認為在TM和TN時間點增加或減少1min檢定點意義不大。
另外,筆者通過調研當?shù)赝\囉嫊r收費裝置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停車計時計費裝置的TM、TN時間在30min、60min、120min中居多,筆者建議將停車計時誤差檢定點從(30±1)min、(60±1)min、(120±1)min三個時間點以及該時間倍數(shù)時間點中進行選取。
3 對規(guī)程中關于固定收費、跨時段收費檢定建議
條款7.3.7中,固定收費、跨時段收費的要求是需要將停車計時收費裝置時鐘調整到固定收費、跨時段收費階段后進行檢定,筆者認為該要求初衷主要是基于提高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檢定效率,但是在實際停車場電子計時收費實際運營中,由于對停車場計時收費裝置調整后固定收費、跨時段收費兩個檢定時長需持續(xù)時間較大,此舉將極大地影響計時收費停車場的正常運行,由此也會產生在時鐘調整期間其他正常停車用戶的計時準確性出現(xiàn)較大偏差現(xiàn)象。而且,目前不少最新電子停車計時計費裝置時鐘是通過GPS自動授時或者通過服務器進行授時,授時服務器同時同步標準時間,用以避免由人為更改時間而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因此筆者建議對于固定收費和跨時段收費的檢定需要在實際時段的情況下進行檢定。
4 對于多出入口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檢定方法規(guī)程應予以明確
目前對于大型商業(yè)綜合體停車場、醫(yī)院停車場、以及大型的商用停車場大都存在多出入口的設置,而且可能存在某些停車場為了緩解出口因為增加收費環(huán)節(jié)而導致車流緩慢的現(xiàn)象,出口數(shù)量大于入口數(shù)量的設置。JJG1010-2013《電子停車計時收費表檢定規(guī)程》對于多臺不同收費裝置的停車對當前時刻同步誤差有明確要求,檢定方法也明確給出,但此類停車場的各出入口的時鐘日差檢定、停車計時誤差檢定、計費正確性檢定等沒有給出明確的檢定方法。因為出入口增加以后,車輛出入停車場入口和出口就會出現(xiàn)排列組合數(shù)量的可能性,筆者建議應該對每種組合可能性停車計時誤差、計費正確性誤差檢定項目明確給予檢定,以保證整個系統(tǒng)計時收費準確性,而對于時鐘日差檢定項目,筆者建議可以在各出入口當前時刻最大同步誤差檢定項目合格時只對其中一臺的時鐘日差項目進行檢定即可。
5 檢定電子停車計時計費裝置時標準器與被檢系統(tǒng)同步性實現(xiàn)的問題
JJG1010-2013《電子停車計時收費表檢定規(guī)程》概述中,對電子停車計時計費表、停車場電子計時收費裝置的介紹中主要針對的檢定對象主要是紙質條碼、接觸式IC卡、非接觸式IC卡、磁卡等,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目前社會上傳統(tǒng)紙質條碼式或卡式電子計時收費停車場保有量已經非常少,停車計時計費設備大部分都已升級成出入口為電子攝像頭自動識別車牌號碼并根據(jù)系統(tǒng)時間自動記錄車輛入場及出場時間的工作模式。因此傳統(tǒng)打卡式計量檢定標準裝置已經很難對車輛入場、出場時間與被檢電子停車計時計費系統(tǒng)進行同步,由此帶來標準器對車輛入場時間、出廠時間判斷引起誤差亦不可忽略。目前最新的電子停車計時計費裝置,不再以地感線圈作為攝像頭拍攝的觸發(fā)開關,而是根據(jù)系統(tǒng)智能視頻偵測方式,由攝像機不斷對停車場出入口視頻信息進行實時識別檢測,一旦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運動的物體,便進行視頻跟蹤,當系統(tǒng)檢測到該物體進入設定虛擬地感線圈范圍時,便觸發(fā)攝像頭進行抓拍,通過對車牌號碼、車輛輪廓等信息分析,可以準確識別判斷出車牌號碼信息、車輛品牌型號等信息,然后再進行后續(xù)計算處理,而系統(tǒng)通過分析處理識別的非車輛物體不再進行抓拍識別,即便物體有車牌信息亦給予忽略。因此在此類停車計時裝置的檢定過程中模擬車輛將不再識別,檢定難度更加擴大。此類最新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檢定時標準器如何與被檢設備同步入場與出廠,以及檢定過程中的模擬車輛識別都將成為一個亟待解決問題。
6 新型電子計時收費樁的檢定問題
目前,筆者所在市政府為了緩解城區(qū)“停車難”、“出行難”問題,正在大力推廣停車智能化管理項目,將市區(qū)內易出現(xiàn)“停車難”、“出行難”繁華路段道路兩側劃線停車位,通過設立在車位邊的智能側向識別樁對停在收費車位車輛進行計時收費,該設備工作原理同樣是通過攝像頭對停車車輛停入車位時間和駛出車位時間進行拍攝記錄,拍照觸發(fā)方式跟上述智能停車場相似,所有智能識別樁對車位上所停車輛全部信息通過網(wǎng)絡上傳到服務器,系統(tǒng)再通過對拍攝照片進行分析計時并收費。但由于該停車識別樁沒有現(xiàn)場顯示部分,因此對于處理該類停車樁的計時計費糾紛的檢定同樣成為一個問題。
因此,筆者建議盡快對JJG1010-2013《電子停車計時收費表檢定規(guī)程》進行必要的更新,以更加適應停車場計時收費裝置的更新速度,并在此拋磚引玉,以期更完美的解決筆者提出的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目前電子停車計時計費表未列入我國強檢計量器具目錄,各停車場運營單位自主委托檢定的積極性并不高。根據(jù)調研,現(xiàn)在筆者所在市內電子停車計時計費設備基本沒有通過計量技術機構的檢定,在全省范圍內的電子停車計時計費表經過計量檢定的同樣很少,因此很難保證目前社會上保有的停車場的計時計費裝置的準確性,同時來自市民關于停車場亂收費投訴的數(shù)量只增不減,因此,筆者建議計量行政主管部門盡快調研將其納入我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目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者簡介:于海剛(1983-),男,山東臨朐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電學檢測室主任,一級注冊計量師,國家計量標準二級考評員,主要研究方向:電學、聲學、流量儀器儀表計量檢定、校準及計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