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ARCHI 度向建筑
一家活躍于設計領域的建筑設計事務所,公司創(chuàng)始于荷蘭鹿特丹。度向建筑的合伙人均有多年海外的工作經(jīng)歷,豐富的設計實踐使度向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敏銳的設計感知力,并以之致力于中國的公共建筑及城市設計領域。在度向建筑的設計實踐中,簡單的邏輯是思考淬煉的方式,設計最終達成的豐富生活是度向堅持的設計理想。
宋小超
MONOARCHI 度向建筑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荷蘭貝爾拉格建筑學院Berlage Institute,獲建筑及城市設計碩士學位,重慶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歷經(jīng)國企設計院,外資公司和個人工作室等各種性質和氛圍的設計機構, 作品曾獲得第四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展覽三等獎,第一屆和第二屆北京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優(yōu)秀獎。后赴荷蘭留學, 留荷期間曾先后工作于MVRDV 事務所,FABRICations 事務所,并與多位國際建筑師合作開展設計及研究, 代表作有挪威DNB 銀行總部,泰國蘇梅島生態(tài)度假酒店,大理邊界酒店,杭州崇文學校萬科校區(qū)等?;貒蠊餐瑒?chuàng)立MONOARCHI 度向建筑。在建筑實踐的同時也熱心于建筑設計的教育工作,為同濟大學建筑學院趣村夏木塘建造大賽的客座講師。
地點:上海
建筑面積:90 m2
設計時間:2017.12—2017.2
竣工時間:2018.5
設計負責人:宋小超、王克明
施工單位:上海添賜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攝影師:邱日培、宋肖澹、孫凡
王克明
MONOARCHI 度向建筑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荷蘭貝爾拉格建筑學院Berlage Institute,獲建筑及城市設計碩士學位,沈陽建筑大學獲建筑學學士學位。曾就職于眾多國際知名事務所,荷蘭MVRDV 建筑事務所,奧地利維也納藍天組建筑事務所 COOP HIMMELBLAU,澳大利亞BAU 建筑事物所,具有豐富的國際及國內建筑設計經(jīng)驗,代表作有挪威DNB 銀行總部,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韓國首爾龍山商務中心,上海前灘基督教堂,上海趙巷商業(yè)中心,青浦農業(yè)展覽館等?;貒蠊餐瑒?chuàng)立度向MONOARCHI 度向建筑。在建筑實踐的同時也熱心于建筑設計的教育工作,現(xiàn)為上海同濟大學設計與創(chuàng)意學院及寧波諾丁漢大學建筑學院的客座講師。
平面圖
改造前院落
改造房間前入口
改造前辦公區(qū)
MONOARCHI 度向建筑是坐落在上海的年輕建筑設計公司。辦公室位于建國西路原上海法租界的核心位置,原始的社區(qū)的建筑設計參照了當時的不列顛與西班牙的異域風情。雖然歲月漂洗并幾經(jīng)人為摧殘,在上海喧囂市中心中仍舊保留一份寧靜,此社區(qū)作為上海歷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見證,已被列為歷史保護建筑群。社區(qū)內部以住宅區(qū)為主,因為作為建筑師,偏好在有故事的場所中辦公,所以于2018 年遷入至此并根據(jù)建筑設計公司的工作需求進行了改造。
MONOARCHI 度向建筑的辦公室位于小區(qū)內部一棟三層獨立洋房的首層中,建筑面積約100 平方米。整幢建筑最早為一個家庭所有,但因特定歷史原因產(chǎn)權被分割,目前一層居民與二、三層的居民共享一個30 平米的獨立院子。出于對這座老宅的喜愛和尊敬,建筑師在最初接觸這棟房子的時候就決定了對原有的建筑室外和室內的結構格局不做任何的破壞與改變,盡可能的保留住歷史的這份厚重感。
MONOARCHI 度向建筑需要在這小型空間創(chuàng)造出8 人的工作空間以及與建筑相關的展示空間需求。第一步是精簡,剔除居住功能;第二步是復合,在主要辦公區(qū)的中部植入展覽空間,以滿足不定期小型展覽的需求;通往會議室的過道加寬形成為評圖區(qū)域;會議室與小型圖書館混為一室;原有衛(wèi)生間和淋浴的隔墻被打開,轉換為模型室,材料室和打印室,這三者與廚房用餐空間連通,模型室的桌面和廚房臺面等高,使兩者可以互相擴展。
建筑師在室內空間的形式處理上采用了拱形,這一方面是對本街區(qū)內上海老法租界的最具特色的拱廊和拱門的一種致敬。不同尺度的拱形界定出了不同的空間,大拱頂?shù)墓ぷ骺臻g,半拱頂?shù)臅h室,以及不同功能空間之間作為過渡的小型拱廊,比如評圖廊道,以及另兩個拱形過廊。另一方面,拱形也對原有建筑格局進行了包裹和保護;再者,拱形的形式特點使得在人頭頂之上的空間被巧妙利用,開發(fā)了更多的儲藏空間和多用途空間。
在材料的選擇上建筑師關注的是材料對空間的塑造能力和對空間的復合利用能力。黑色螺紋鋼的可塑性勾勒出拱的形態(tài),鋼材與磁石的結合使展覽可以布滿整個空間;辦公室入口,評圖廊道和轉換廊道這些穿越式空間使用清水混凝土,它的厚重使這幾處空間獲得了建筑師鐘愛的儀式性;建筑師把空調,服務器等服務空間隱匿于評圖廊道背后,清水混凝土具有的隔音性能,使辦公室獲得了更安靜的效果。拉絲不銹鋼的可被精確塑造的能力和微弱的反射能力,使構造細節(jié)得到了保證,也使拱形獲得了某種形式上的拓展。
30 平米的院子曾經(jīng)雜草叢生無人使用,建筑師用黑色金屬網(wǎng)格支起一個平臺,有限的落點和網(wǎng)格的空隙保證了植物的生長,鄰居也因此而被吸引下來共享這一方寧靜天地。
上海作為城市的歷史僅有150 年,所以此類近80 年的老建筑對城市而言彌足珍貴。但是太多的老房子為了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租金與經(jīng)濟利益被業(yè)主任意的肢解和搭建,令人惋惜。建筑師有能力通過自己的設計拯救這些有故事的老房,創(chuàng)造更舒適的共享空間。MONOARCHI 度向建筑選擇了這間老宅的責任就是捍衛(wèi)其曾經(jīng)的歷史并繼續(xù)延續(xù)下去。
在一片以居住為主的社區(qū)中注入一個辦公空間,核心矛盾是如何解決兩者和諧共存,并且有良好的互動。在流線上避免干擾到樓上住戶,保護其居住私密性;同時,鏤空金屬露臺保存了原有院落生態(tài)又成為了與鄰居共享的休憩平臺,而辦公室入戶門的雕刻玻璃模糊了室內外的視線,也隔絕了鄰居的干擾。
無腿的辦公桌,懸浮的拉絲不銹鋼桌面,彎折成拱形的鋼筋,這些對建筑材料的反復探索,是建立在小型空間使用性的研究之上的,避免建筑材料淪為室內的裝飾,建筑師考慮如何利用材料的物理特性構造功能和空間,例如鋼筋不僅勾勒的是拱的形態(tài),同時又是儲物空間,也是展覽空間。所以這個辦公室不止于MONOARCHI 度向建筑的辦公空間,也是MONOARCHI 度向建筑對自己設計理念和哲學的實驗。
辦公區(qū)與展臺
十字雕刻玻璃入口夜景
空調內機百葉
通往衣帽間的拱門
通往模型間的拱門
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