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貞艷,陳建林,關紅瓊,張程圓,韋秋圓
(1.海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產科,海南 ???570311;2.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 婦產科,湖南 長沙 410011)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妊娠與血壓升高并存的一組疾病,其發(fā)生率為5%~12%,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母嬰健康。HDP 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fā)妊娠和慢性高血壓并發(fā)子癇前期。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是由HLA基因復合物所編碼的產物,是調節(jié)人體異體移植作用和免疫反應的一組基因[1]。HLA-DR 為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Ⅱ類抗原標志物,可介導T 淋巴細胞活化和抗原呈遞,在自我和異己的識別中扮演重要角色[2-3]。本研究通過測定50 對祖籍海南的HDP 母親及嬰兒和50 對正常妊娠母親及嬰兒的HLA-DRB1等位基因共享率,旨在初步探討HDP 的發(fā)病原因和可能機制。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海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50 對祖籍海南的HDP 產婦及其嬰兒為HDP 組。納入標準:HDP 組均符合第8 版《婦產科學》[4]HDP 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家族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疾病、輸血史、人工助孕史、免疫治療史等。另外選取同期于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無HDP 的產婦及其嬰兒50 對為對照組。HDP 組:年齡22 ~38 歲,平均(27.7±3.2)歲;孕周30 ~38+5周,平均(34.2± 3.3)周;初產婦36 例,經(jīng)產婦14 例。對照組:年齡23 ~36 歲,平均(27.9±3.6)歲;孕周32 ~40 周,平均(35.6±3.4)周;初產婦38 例,經(jīng)產婦12 例。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產婦均知情同意,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1 DNA 提取均采集外周靜脈血4 ml,離心獲得白細胞,置入-20℃冰箱冷凍保存,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提取DNA:Blood DNA Kit(瑞士Omega公司)。DNA 總量≥5 μg,濃度50 ~200 ng/μl,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為260 nm/280 nm:18.0 ~2.0。
1.2.2 PCR 擴增DRB1 位點擴增2 號外顯子(目標基因270 bp)。PCR 擴增程序:96℃預變性2 min,95℃變性30 s,60℃退火30 s,72℃延伸40 s,重復這 3 個步驟共35 個循環(huán),通過電泳條帶鑒定目的基因。
1.2.3 Sanger 測序將PCR 產物純化進行Sanger 測序(SBT 法),測序反應程序:96℃預變性2 min,96℃變性10 s,55℃退火5 s,60℃延伸1 min,重復這3 個步驟共25 個循環(huán)。測序反應純化后采用3730xl基因測序儀測序。
1.2.4 分型采用HLA-3.26 版本數(shù)據(jù)庫,通過Utype分型軟件對測序峰圖進行序列分析確定基本基因型。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蝾l率(GF)按方根法計算,按Haldane-Woof 公式計算相對危險度(RR),比較采用Fisher 確切概率法,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HDP 組共檢出17 種等位基因,對照組共檢出16種等位基因。HDP 組未檢出DRB1*07∶01,對照組檢出4 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87)。見表1。
表1 HDP 組與對照組基因共享比較 (n=50,例)
母嬰HLA-DBR1 共享按抗原,HDP 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90)。見表2。
HDP 組分別有0、45和5例共享0、1和2個DR抗原,分別占0.00%、90.00%和10.00%;對照組分別有1、44和5例共享0、1和2個DR抗原,分別占2.00%、88.00%和10.00%。HDP 組與對照組母嬰抗原共享按個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64)。
表2 HDP 組與對照組母嬰抗原共享情況 (n=50 對)
研究顯示HDP 的發(fā)病呈逐年上升趨勢[5]。多數(shù)患者及家屬對HDP 的認識程度不高,HDP 的病情輕時往往不受重視,一旦病情較重患者則擔心影響胎兒健康成長。目前,HDP 的確切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多認為其具有較高的遺傳傾向和免疫失衡性,特別是與人類基因組中具多態(tài)性的HLA 系統(tǒng)有關聯(lián)[6]。
HLA 是目前發(fā)現(xiàn)與疾病關系最為緊密的基因復合體系統(tǒng)之一,根據(jù)其編碼HLA 分子的分布、多態(tài)性與功能,HLA 可分為I、Ⅱ、Ⅲ3 個基因區(qū)[7]。HLA-I類基因區(qū)位于染色體頂端,包括HLA-A、HLA-B、HLA-C、HLA-E、HLA-F、HLA-G、HLA-H、HLA-J、HLA-K、HLA-L 10個位點,其中HLA-A、HLA-B、HLA-C 被稱為經(jīng)典HLA-I 類基因,是3 個最早發(fā)現(xiàn)的功能位點。HLA-Ⅱ類基因區(qū)靠近染色體著絲點,包括DR、DQ、DP、DN、DO、DM 6 個亞區(qū),其中DR 亞區(qū)有1 個α 基因和4 個β 基因,分別編碼α 和β 鏈,兩者具有相近的分子量,可形成異二聚體,表現(xiàn)出不同的DR 抗原特異性[8]。HLA-DR 抗原具有多態(tài)性,HLADRB1 的等位基因超過460 種[9]。某個特定個體肯定具有HLA-DRB1基因的表達,但不一定有DRB2-DRB9基因的表達,因此對DR 位點的分型是集中在編碼DR抗原的主導DRB1 位點的分型[10]。HLA-DR可能直接作為免疫基因,降低孕婦對胎兒組織抗原的遞呈及識別能力,造成封閉抗體產生不足[11]。
HLA-DR等位基因產物的表達有共顯性特點,即同源染色體對應座位上的2 個等位基因皆能得到表達[12-13]。HLA-I 類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細胞表面,HLA-Ⅱ類基因編碼的抗原僅分布于淋巴樣組織中的各種細胞表面,如B 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活化的T 細胞,其功能是將外源性抗原肽遞呈給CD4 陽性T 細胞。HLA 是誘發(fā)同種異體排斥反應的主要抗原,也是參與抗原提呈的關鍵分子。目前HLA 分型技術廣泛應用于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時供者和受者組織相容性的配型[14-15]。移植排斥反應發(fā)生與否及其反應的強弱,關鍵取決于供、受者間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差異程度,即供受者間HLA 匹配的程度。經(jīng)典的器官移植國際通用配型標準源于美國器官分享聯(lián)合網(wǎng)絡(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UNOS),即HLA-A、B、DR 6 抗原配型標準。若供者和受者的HLA-A、B、DR 位點相容性高,則移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其中HLA-DR 的作用最為重要[16-17]。結合器官移植國際通用HLA-A、B、DR 6 抗原配型標準和HDP 患者胎盤的超微病理學分析結果,可認為妊娠這一半自體移植是否產生免疫排斥反應,導致HDP 發(fā)生和HLA-DR位點是否相容密切相關。張展等[18]研究顯示,子癇前期組母嬰同時攜帶HLADRB1*14 基因的頻率低于正常晚孕組。本研究HDP 組和對照組的HLA-DRB1 等位基因,母嬰HLA-DRB1 共享按抗原、等位基因及個數(shù)比較均無差異,該結果由于樣本量有限,其結論有一定局限性。無法提示HLA-DRB1 的母嬰相容性與HDP是否存在確切相關性。
綜上所述,海南地區(qū)HDP 病患者母嬰HLA-DRB1 基因共享率相對健康孕婦無明顯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