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 要:賽艇運動員損傷發(fā)生最多的位置是腰部。本研究基于現(xiàn)有證據(jù)集中分析了導致該類損傷的發(fā)生機制及其預測因素,為賽艇教練員科學化指導運動訓練實踐提供充分依據(jù)。從流行病學角度得出過度使用、既往腰痛史和測功儀訓練負荷量大是導致腰部損傷發(fā)生最顯著的風險因素。從運動生物力學角度對賽艇測功儀技術動作的研究發(fā)現(xiàn)賽艇運動中腰椎-骨盆運動的重要性。在劃槳的初期和末期,進行更大幅度的骨盆旋轉而不是脊柱的屈伸是理想的技術。負荷強度和負荷量的加大導致技術動作變形,會大大增加發(fā)生重復損傷的風險。
關鍵詞:賽艇運動員? 腰痛? 預測因素
中圖分類號:G80-3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061-03
賽艇項目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非常復雜,很多變量都會影響到艇的速度。身體的多個部位必須要同時工作,通過一些關鍵的位置產(chǎn)生出巨大的力量,這些力量同時也對運動員的身體產(chǎn)生巨大的載荷。由于周期性的運動模式和訓練負荷量很大,單次訓練課中這些力量的產(chǎn)生要重復數(shù)百次。劃槳力量、訓練負荷量和訓練類型三者的相結合,使得賽艇運動員處于損傷發(fā)生的高風險之中。本研究通過分析賽艇運動員腰痛的流行病學特點,探析腰痛發(fā)生的機制及預測因素,以期更好地指導運動訓練實踐過程。
1? 研究證據(jù)檢索策略、剔除/納入標準和評估過程
關鍵詞選取rowing、rowers和injury在Pubmed數(shù)據(jù)庫,檢索時間截止到2017年9月,語言限定為英文,采用文獻追溯的方法以保證查全。第二和第三作者首先各自獨立通過題目、摘要和全文進行初步篩查來決定保留或剔除該文獻,如果存在意見不統(tǒng)一時第一作者參與決定。
建立納入或剔除標準,其中剔除文獻綜述或者來信和評論性質的研究、僅針對應力性骨折的研究,非專門針對賽艇項目(如將賽艇作為脊柱損傷康復手段)的研究,僅針對賽艇運動員除腰痛外其他單一性損傷的研究。對初步檢索結果評估,最終篩選出13項專門針對賽艇運動員損傷的研究納入分析。
由于納入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學不同使得難以對各研究結果進行相互比較。在13項研究中,僅4項研究收集了前瞻性數(shù)據(jù),其余9項采用問卷調查收集回顧性數(shù)據(jù)。其中6項研究報告了損傷的發(fā)生率。
研究對象主要為優(yōu)秀賽艇運動員,其中10項研究中的運動員達到國際級水平,涉及中學生賽艇運動員、賽艇業(yè)余運動員和賽艇運動參與者的研究各1項。
除1項專門針對腰痛的研究外,其余12項研究中有10項指出賽艇運動員損傷發(fā)生位置中以腰部最為常見。主要納入研究的具體情況詳見表1。
2? 賽艇運動員腰痛的流行病學特點分析
雖然仍需要更多設計良好的前瞻性監(jiān)測研究,但是現(xiàn)有研究關于賽艇運動員最常見的損傷發(fā)生部位是腰椎的結果高度一致。在納入分析的研究中,賽艇運動員1年內的腰痛發(fā)生率為32%~51%,普通人群1年內的腰痛發(fā)生率為6.3%~15.4%(僅首次發(fā)生)和1.5%~36%(首次發(fā)生或再次發(fā)生)。賽艇運動員的腰痛發(fā)生率高于普通人群,需要探索引起這一現(xiàn)象的因素。
大學階段發(fā)生過腰痛的賽艇運動員在隨后的生活中再次發(fā)生腰痛的概率要高于普通人群,各自為78.9%和37.9%,但在一生中腰痛的發(fā)生率方面,曾經(jīng)是大學生賽艇運動員的人群與普通人群沒有差異。
其中青少年賽艇運動員中男性和女性的腰痛發(fā)生率分別是64.5%和52.8%,而普通人群的發(fā)生率是18.1%。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賽艇運動員中腰痛的發(fā)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而在成年賽艇運動員中并未發(fā)現(xiàn)這種性別差異。
腰痛最常發(fā)生在冬季,其余依次是春季、秋季和夏季,所占比例分別為39%、33%、25%和4%,可能原因與在冬季經(jīng)常安排大負荷量的陸上訓練有關。
賽艇、滑雪、定向越野運動員在過去1年內腰痛的發(fā)生率分別為55%、63%和49.8%,而普通人群的比例為47.5%。此外,相比較其他項目,賽艇運動員由于傷病缺席的訓練課最多,需要進行入院治療的例數(shù)也最多。
運動性損傷監(jiān)測計劃的目的不僅僅要確定損傷的發(fā)生率,更要確定損傷的預測因素。一項針對1632名曾經(jīng)參加校際賽艇比賽運動員的調查顯示,32%的受訪者在大學期間發(fā)生過腰痛,與腰痛發(fā)生顯著關聯(lián)的因素包括接收調查時的年齡;16歲前的賽艇運動史;采用斧葉漿;采用自由負重、器械負重和賽艇測功儀訓練,測功儀訓練時間長于30min。
腰痛的發(fā)作還與某一特定的運動形式相關聯(lián),其中最常見的是水上訓練,其次是舉重和測功儀訓練,發(fā)生概率分別為72%,50%和29%。當對訓練類型進行評估時,男性中唯一存在顯著相關的預測變量是時間超過30min以上的測功儀訓練課。
針對普通人群和運動人群的研究確定了既往腰痛史是進一步腰部損傷發(fā)生的預測因素之一。但現(xiàn)有研究缺少對其他預測因素的調查,尤其是賽艇運動員所從事職業(yè)的影響。很多研究的對象選取得是國際級賽艇運動員,他們中大部分并沒有從事其他的職業(yè)。關于職業(yè)工作與賽艇訓練相結合對腰椎載荷的研究非常具有價值,通過這些研究可以進一步確定其他的預測因素,特別是在業(yè)余賽艇運動員群體中。
3? 賽艇運動員腰痛的發(fā)生機制
腰痛明顯與賽艇運動相關聯(lián),但是這種關聯(lián)性背后的機制是什么?高度重復地賽艇動作需要高水平的一致性、連貫性、準確性和連續(xù)性。另外,賽艇運動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力量和耐力水平,通過技術和協(xié)調將它們轉化為運動表現(xiàn)。該過程涉及諸多因素,包括劃艇技術,訓練手段(如負重訓練),賽艇測功儀訓練,對槳形狀和設計的改變等等。訓練實踐中如果預防腰部損傷和提高運動表現(xiàn),需要通過運動學分析來探索劃槳過程中賽艇運動員身體運動的情況[2]。
在實驗室內進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賽艇測功儀訓練技術的研究。該類研究的優(yōu)點是能夠控制諸如風速、水流狀況等外部影響因素,還可以探索疲勞等因素,但是不能真實反映水上訓練中的技術。部分研究強調了劃槳過程中骨盆在髖關節(jié)以上旋轉和脊柱旋轉的重要性,這一運動被稱為腰椎-骨盆運動(lumbopelvic motion)。賽艇運動員為了獲得最大的劃槳幅度,在提槳入水時,骨盆應充分前旋,而不是進行最大幅度的腰部前屈,在拉槳結束時,骨盆應充分后旋,而不是腰椎的過度后伸。盡管取決于劃艇的專項訓練能力和經(jīng)驗,持續(xù)劃槳所導致的疲勞使得技術動作變形,使得腰椎前屈增多和在冠狀面內上的運動增多。優(yōu)秀男子賽艇運動員的第三腰椎(L3)額狀面角位移在測功儀遞增負荷測試過程中顯著增加,第一級到最后一級之間的增加了(4.1±1.9)°。
相比較于水上訓練,測功儀訓練加劇了技術上的不利變化。優(yōu)秀男子賽艇運動員的腰椎最大前屈角度在進行測功儀測試時的增加幅度顯著大于水上單漿劃艇測試時,分別為(4.4±0.9)°和(1.3±1.1)°。相比較自主活動范圍,測功儀測試時增加了11.3%,而水上測試時僅增加了4.1%,測功儀測試過程中腰椎前屈角度顯著增加,而水上測試的變化最小。
賽艇新手運動員過多采用腰椎的屈伸,而骨盆的旋轉有限,且隨著訓練強度的增加進一步惡化,相似的變化在優(yōu)秀賽艇運動員中發(fā)生的程度相對要減少很多。上述這些研究結果對于損傷發(fā)生后重返比賽的運動員,或者是渴望更高水平競爭的年青運動員非常具有啟示。
在國際級青少年賽艇運動員中,訓練經(jīng)歷有助于減少損傷風險,但錯誤的技術動作和損傷發(fā)生之間的關系還不完全清楚?,F(xiàn)有的統(tǒng)計模型可以采用運動學數(shù)據(jù)來區(qū)分賽艇運動員是否存在腰痛史。賽艇運動的數(shù)學模型顯示腰椎-骨盆運動的模式的確影響脊柱的負荷,錯誤的腰椎-骨盆動作(即不能同時旋轉骨盆和彎曲腰椎)與L4/5和L5/S1承受更高的載荷和沖量相關聯(lián),但是如何利用這些研究結果來管理和預防損傷仍然面臨挑戰(zhàn)。
4? 從研究證據(jù)到指導訓練實踐
盡管現(xiàn)有的研究證據(jù)有限,但關于賽艇運動員腰部損傷的預測變量結果較一致。賽艇運動員可以在訓練季或賽季開始前的篩查中通過腰痛發(fā)生史來預測腰部損傷的發(fā)生,這種預測在業(yè)余運動員中尤其有效。對于積極參與賽艇運動的人群,需要鼓勵他們提前進行康復訓練,同時盡可能減少其他的損傷預測變量。
另外一個損傷的預測變量是進行賽艇測功儀訓練,尤其是單次超過30min以上的訓練課[1]。損傷風險的增加可以通過運動學分析結果進行解釋,隨著測功儀訓練時間的延長和高強度的劃槳使得技術的變形,進一步加重對脊柱的載荷。優(yōu)秀男子賽艇運動員在測功儀遞增負荷測試過程中,腰椎在額狀面發(fā)生了運動,其中槳頻是角度增加唯一顯著的預測因素。
實際上,在有限的比較水上訓練和測功儀訓練中腰部運動的研究中,優(yōu)秀男子賽艇運動員在測功儀測試過程中的腰椎前屈角度顯著增加,而水上測試中的變化最小,結果提示這種差異可能是測功儀訓練導致腰部損傷的原因,需要進一步觀察不同的腰椎運動對腰椎載荷的影響。
在水上訓練和測功儀訓練中進行技術監(jiān)控對于損傷的預防和管理非常重要。目前需要探索對賽艇技術監(jiān)控相關可穿戴設備及相關軟件的研究。
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結果提示正確合理的技術動作對腰椎所承受的載荷產(chǎn)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圍繞正確的技術動作進行合適的執(zhí)教和訓練對于減少損傷具有重要意義。教練員需要重點考慮的是如何利用已有的研究結果來引導訓練計劃,關于技術方面的明確信息,如保持身體姿勢和力量輸出需要隨時提醒運動員。改變其他訓練因素,如減少采用賽艇測功儀訓練和縮短訓練持續(xù)時間也可以減少損傷風險。對賽艇運動員的健康篩查應當調查既往損傷史,評估影響腰椎-骨盆環(huán)節(jié)運動的因素,包括髖關節(jié)屈肌群和股后肌群的柔韌性以及腰椎-骨盆區(qū)域周圍肌肉的功能。
為了進一步了掌握賽艇運動中的力量如何作用于腰椎,以及探索如何最好地教導賽艇初學者掌握正確的技術,未來的生物力學研究應該重點分析水上訓練時全身的運動情況。目前研究的重點是針對腰椎-骨盆環(huán)節(jié)的運動學,但是缺少對下肢、髖關節(jié)的力學及其相關肌肉活動的研究,可能存在諸如髖、膝和踝關節(jié)功能等因素也同樣影響對腰椎的載荷,需要做進一步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 Wilson F,Gissane C,Gormley J,et al.A 12-month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injury in international rowers[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0,44(3):207-214.
[2] Wilson F,Gissane C,Mcgrego A.Ergometer training volume and previous injury predict back pain in rowing;strategies for injur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4,48(21):1534-1537.
[3] Winzen M,Voigt HF,hinrichs T,et al.Injurie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in German elite rowers[J].Sportverletz Sportschaden,2011,25(3):1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