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
發(fā)條上得太緊的表走不久,馬力加到極限的車開不長,繃得太緊的琴弦彈不久。因此,善用表的人不會把發(fā)條上得過緊,善駕車的人不會把車開得過快,善操琴的人不會讓琴弦繃得過緊。
有一個人家徒四壁,他向佛祖祈禱:“如果我發(fā)財了,我絕對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吝嗇?!狈鹱婵此蓱z,就給了他一個裝錢的口袋,說:“這個袋子里有一個金幣,當(dāng)你把它拿出來以后,里面又會有一個金幣,但當(dāng)你想花錢的時候,只有把這個錢袋扔掉才能花?!?/p>
那個窮人就不斷地往外拿金幣,整整一夜都沒有合眼,地上到處都是金幣。這一輩子就是什么也不做,這些金幣也足夠他花了。每次當(dāng)他決心扔掉那個錢袋的時候,他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金幣,整個屋子裝滿了金幣??墒撬€是對自己說,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金幣還在源源不斷地出來,還是讓金幣更多一些的時候再把袋子扔掉吧。到最后,他虛弱得連從口袋里拿出金幣的力氣都沒有了,還是不肯把袋子扔掉,最終死在了錢袋的旁邊。
這個故事譏諷那些貪心不足、欲望無邊、不知止的人。
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知足和知止,一字之差,境界卻相差甚遠(yuǎn)。知足,是人家給你多少,你知道差不多了,但還可以接受。而知止,則是你主動去擋住,說夠了,不要了。知止就是度,度就是分寸、智慧,更是水平。
鄭國有個宰相叫子產(chǎn),酷愛吃魚,有人就投其所好,送魚給他,子產(chǎn)不肯接受。送魚人問:“您喜歡吃魚,為什么不接受饋贈呢?”子產(chǎn)回答說:“正因?yàn)槲蚁矚g吃魚,所以不能接受這種饋贈,這會讓我失去職位和薪水。我不接受,反而能憑著薪水吃上魚?!?/p>
子產(chǎn)是明智的,他知道對欲望進(jìn)行控制,尤其對那些需要放棄尊嚴(yán),甚至違反法律道德的所得,能及時做到知止。
隋朝大儒王通曾說:“大智知止,小智唯謀?!敝故亲约涸O(shè)定一個為人處世的界限,在獲得過程中,能見好就收,把握分寸。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只有學(xué)會知止,才能像子產(chǎn)一樣吃到你喜歡的“魚”。如果不懂知止,貪得無厭,就只能像那個從袋里往外掏金幣的窮人,金幣再多也無用,最終帶給你的不是幸福,而是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