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 李慶國 郭顯峰
摘要:科技類電視專題片從創(chuàng)作到產出,拍攝制作和后期編輯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決定專題片出色與否的關鍵。本文針對科技類電視專題片的特點,對制作過程中的幾個要點問題提出見解。
關鍵詞:科技類電視專題片;拍攝制作;后期編輯
引言:
科技類電視專題片可以通過形象與聲音的有機結合,運用藝術手段,準確而生動地解釋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使觀眾更直觀地了解專題內容,更好地服務于科研工作和裝備建設,因而近年來頗受科技會議、學術論壇的喜愛,廣泛應用于階段匯報、成果驗收、技術推廣等多種場合。科技類電視專題片篇幅短、節(jié)奏快,科學性強,信息量大,在拍攝手法和后期編輯上形成了其獨具的特點。本文以所從事的工業(yè)題材科技類電視專題片入手,結合工作實踐,著重分析其拍攝制作與后期編輯過程中的特點和要領。
一、科技類電視專題片的拍攝制作
1.專題片策劃和腳本編寫
科技類電視專題片的時長大多在十分鐘以內,一般不超過三十分鐘,語言表述上要求簡潔精煉,條理清晰。因此,科技類電視專題片的開場要開門見山,直點主題。專題片的內容不可過于繁雜,應采用段落性結構把大篇的敘述分割成章節(jié),可按“總分總”的布局來撰寫解說詞,各章節(jié)應做到合理分配篇幅重難點突出。解說詞應符合播音的要求,將書面語言轉化為視覺語言,如文章中的“下面、那么、綜上所述、上文提到”等詞語皆不必要。盡可能避免解說詞存在諧音、歧義、拗口等現象,將長難句子簡單化。為保證科學嚴謹性,要將解說詞中的科學符號做出讀法標注以便解說人員正確朗讀。
隨著影視行業(yè)的整體制作水平提升,受眾已不滿足于以往簡單的宣講模式科技專題片,更希望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想要為影片增光添彩,可以在開頭和結尾做文章。片頭可做懸念引人入勝,片尾可做情緒渲染進行感情升華。采取的形式可以是文案上的也可以是剪輯手法上的創(chuàng)新,不宜過長,一分鐘以內即可。也可使用大量特效和音效制作出震撼效果,來達到驚艷觀眾的目的。
2.專題片素材的準備和拍攝
科技類電視專題片一般不出現人物,拍攝對象以科技產品或科學事件為主。由于某些科學事件不可再現,科技類電視專題片會應用到大量已有素材,這些素材多來源于歷史資料和電視臺直播的節(jié)選,此時應選擇清晰度比較高、具權威性的素材以保證專題片的真實性。
科技類電視專題片的拍攝應遵從編導要求的色調,進行統(tǒng)一的燈光布局。深邃、神秘的事件或重工業(yè)、歷史感較強的主題多采用低調照明,高新技術、輕工業(yè)、化工產品一般采用高調照明。根據不同的拍攝對象選擇合適的鏡頭和光圈,全景適于表現規(guī)模壯觀的場景,如風力發(fā)電、太陽能電池組等,特寫適于表現精密儀器,如焊接的火花、轉動的刀具。全片應至少出現三次不同角度拍攝的產品或設備全貌,以便觀眾更清楚地了解被介紹的對象。由于科技專題片的篇幅短,盡可能避免使用長鏡頭,不宜做過大幅度的攝像機位移,應盡量保證平穩(wěn)、勻速的運動方式。應盡可能多地在同一鏡頭中呈現更多信息量,如拍攝局部特寫時畫面中兼顧企業(yè)LOGO,拍攝全景時帶入墻上的條幅、標語,以展現管理水平、企業(yè)宗旨等信息。拍攝過程中還要注意聲音的采集,某些科技事件過程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聲音,如發(fā)動機的轟鳴、準備時的倒數口令、領導人的講話等,應進行同期聲采集。
二、科技類電視專題片的后期編輯
1.視頻的剪輯
科技類電視專題片的鏡頭組接要簡練快捷,以便用較短的篇幅反應較多精彩的內容。視頻素材的選擇以鏡頭組為宜,從全中特等不同景別不同角度來向觀眾展示要介紹的內容。畫面內容力求提供更多信息量,作為解說詞之外的視覺補充,也為下一個鏡頭做好鋪墊。無關聯的鏡頭之間可以設計巧妙的轉場鏡頭來銜接,以增強影片的流暢性。如用穿過顯微鏡的目鏡鏡頭,連接顯微鏡外觀和顯微鏡觀察到的景象;用縮小的地圖模型來連接兩個不同城市、地區(qū)或國家等。科技類電視專題片一般以冷色為主色調,傳達冷靜、理智的感覺。為使風格嚴肅、嚴謹,應采用統(tǒng)一、規(guī)整的標準字體,文字內容應清晰明了,根據人眼閱讀速度來配置頁面內的文字量,如存在大篇幅的文案,盡量將其轉換為圖表形式來表達。
2.音頻的配置
科技類電視專題片的解說朗讀應吐字清晰、鏗鏘有力。年輕的聲線適于介紹輕盈、新型、有活力的產品,渾厚的聲線適于表現沉穩(wěn)和滄桑感的重工業(yè)。人聲應為全片最突出的音頻,背景音樂次之,同期聲或環(huán)境音有時可高過音樂。如無解說,則以音樂為主。
音樂一般選用舒緩的鋼琴曲或激昂的交響樂來作為背景音樂,忌用熟知的流行音樂或有人聲的音樂,響度基本穩(wěn)定,避免高潮和低谷差別過大的音樂,不可蓋過解說音量。音樂節(jié)奏的剪輯應配合篇章段落有起有落,并根據介紹的內容搭配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如波瀾壯闊的場景搭配氣勢磅礴的音樂,高精尖的技術搭配輕快活潑的音樂。音頻要保證分軌配置,將音樂、人聲、音效分別置于不同的工程音軌,并選擇立體聲播放。
3.特效和動畫
科技類電視專題片的特效應體現科技感,目的是使畫面看起來更干凈和規(guī)整,將圖表、數字、曲線、直方圖等表現成顏色鮮明、一目了然的樣式,避免使用朦朧的濾鏡和過于花哨又缺乏實際含義的特效。科技類電視專題片會用到大量動畫來展現事物的內部結構和外形特征等,這需要編輯人員跟技術人員深入溝通,了解產品的特征、結構、功能、優(yōu)勢等,設計出合理的分鏡腳本,并按計劃進行動畫制作。
三、小結:
綜上所述,制作科技類電視專題片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剪輯和拍攝基本功,還要積累一定的相關科學知識,熟悉所制作影片的科學內容,才能圓滿地完成任務。認真挖掘科技產品或事件的亮點,重點突出、內容準確、邏輯清晰才是做好專題片的關鍵。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化的加工,使畫面美觀流暢,音樂節(jié)奏張弛有度就能提高整片高的藝術和科學價值。
參考文獻:
[1]傅正義.影視剪輯編輯藝術[M].第2版.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2009:355-397.
[2]胡夢瑤.論科技類專題片的創(chuàng)作思維[J].大眾文藝.2016,1:196-197.
[3]陳思璇,李嬙.工業(yè)題材科技專題片創(chuàng)作流程雜談[J].傳媒論壇.2016,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