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新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現(xiàn)狀進行研究,是對新疆高校多年來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的一個反饋總結。文章通過對新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分析,梳理出新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中現(xiàn)有的經驗做法和不足之處,對今后新疆各高校及其他高校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新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經驗;不足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學校和社會三者聯(lián)系起來,使教育從封閉的課堂走向了廣闊的社會舞臺,有利于形成教學、科研、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新型教育體制。對新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中存在的經驗進行梳理總結,有利于更好的促進新疆高校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對新疆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為新疆高校從學校管理向假期管理進行延伸填補管理中的盲點。
新疆高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經過多年的不斷發(fā)展,開展的有聲有色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體現(xiàn)為:暑期社會實踐的內容特色鮮明;暑期社會實踐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和暑期社會實踐的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三個方面。
一、新疆高校社會實踐的經驗
(一)暑期社會實踐的內容特色鮮明
新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隨著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需要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社會實踐的內容也由最初的勤工助學、生產勞動,逐漸豐富為專業(yè)實習、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理論宣講、創(chuàng)業(yè)實踐活動等。其中,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社會實踐活動是新疆高校社會實踐活動里極為特色的活動,這也是大部分內地高校社會實踐活動所不具備的。
如:新疆農業(yè)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藍疆公益團隊“小石榴培訓班”前往和田地區(qū)為孩子們上國語課;新疆藝術學院每年選派美術專業(yè)學生為當地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駐村工作組畫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題材的墻繪宣傳畫;新疆師范大學組織開展的南疆少數民族青年國語學習現(xiàn)狀的社會調查等。這些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很好的服務于新疆社會發(fā)展,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二)暑期社會實踐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
新疆高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促進新疆高校大學生健康成才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擔當舉措 。多年來,新疆暑期社會實踐工作在發(fā)展中取得一定成績,規(guī)模和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
成為新疆大學生社會實踐新品牌、新亮點的“新疆學子百村行”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始于2014年,由團中央和全國學聯(lián)指導開展,新疆自治區(qū)委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委等有關部門單位組織實施,中國青旅集團贊助支持。3年來,共有來自新疆各高校的1500余支實踐隊、5萬余名大學生奔赴北疆、南疆、東疆等14個地州的1200多個村(社區(qū)),開展以融情宣講、文化引領、志愿服務、社情調研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活動。2018年暑期新疆共青團組織全區(qū)近兩千名大學生紅領巾(雙語)小課堂大學生志愿者返回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全疆14個地州的700余基層村(社區(qū))為中小學生開辦“紅領巾(雙語)小課堂”,活動內容涉及主題教育.雙語教育.課業(yè)輔導.興趣活動.公益實踐等活動,使全疆近10萬中小學生收益。新疆各高校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規(guī)模也在逐漸擴大,以塔里木大學為例,擁有校院兩級團隊172支,校團委為每年社會實踐經費約35萬,配套學院資金每年暑期社會實踐資金支持在100萬左右。石河子大學擁有校級及以上團隊40余支,院級團隊近百支。
(三)暑期社會實踐的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
新疆高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多年來是由各學校團委總體部署安排,學院團委結合本院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自2017年6月,自治區(qū)下發(fā)《關于做好暑期返鄉(xiāng)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新機明發(fā)1453號),要求各地(州、市)黨委做好暑期返鄉(xiāng)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結合“民族團結一家親”和“三進兩聯(lián)一交友”活動,組織學生暑期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1]。這使得新疆暑期社會實踐工作在學校和政府之間形成強大合力,新疆各高校統(tǒng)一安排的社會實踐活動只能覆蓋到部分學生,而沒有被學校安排之外的其余大部分學生將在當地社區(qū)和“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提供的大量社會公益性崗位上找到自己這個假期的“歸屬”。
新疆各級“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社區(qū),充分利用返鄉(xiāng)大學生了解當地情況、熟悉當地群眾、雙語水平較高等優(yōu)勢,組織學生參與群眾工作、入戶走訪宣講、發(fā)聲亮劍、“八一”慰問老軍人文藝演出、清潔家園等活動。各地教育局也按照文件要求制定相應落實方案,如:新疆伊犁州的新源縣教育局組織返校大學生開展以“感恩家鄉(xiāng)變化,感恩偉大祖國”為主題的走訪活動;昭蘇縣教育局組織返校大學生開展“愛國愛疆”演講大賽;鞏留縣召開返鄉(xiāng)大學生“六個一”(召開一次座談會,觀看一次專題片,建立一個微信群,組織一次巡回示范宣講,參加一次實地參觀學習,開展一次文體競賽)活動等。在新疆各地政府組織的參與下,新疆大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得到了豐富,學校單一發(fā)力的模式得到了改善,千萬暑期返鄉(xiāng)大學生投身家鄉(xiāng)建設,使其在暑期社會實踐中親身體驗,接受鍛煉。
二、新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存在不足
通過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新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例如,社會實踐的實效性欠缺;社會實踐缺乏有效指導,實踐者權益得不到保障等。文章將從個人層面、高校層面、社會層面對這一問題進行逐層分析。
(一)個人層面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新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預期和實際收獲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落差,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1)個人實踐能力不足,知識有限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有近七成的學生認為在暑期社會實踐中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個人實踐能力不足,知識有限。在訪談中一些學生談到:
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覺得自己平時學的知識挺不扎實的,很多儀器的操作標準和方法在實際工作的時候都感覺一知半解。(受訪者:新疆農業(yè)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15級學生)
通過社會實踐感覺自己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不太好,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團隊中,我們很多成員互相不認識也不了解,所以很難配合著和大家完成一件事。(受訪者:塔里木大學,土木工程14級學生)
暑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對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進行全面“體檢”的過程,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是否扎實進行了檢驗,對個人的溝通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綜合素質也有了客觀的了解。
(2)對暑期社會實踐的認識不到位
雖然新疆很多高校都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一門課程,按學分制來給予成績,但是仍然有一些同學對暑期社會實踐不夠重視。參與活動往往是走走過場,有些學生為了應付學校,甚至直接找單位蓋章敷衍了事。在這些思想意識的支配下很多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缺乏實效性。
我們中有很多同學沒能夠認識到活動的意義,應付差事,濫竽充數或者消極對待,我覺得這樣使活動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受訪者:伊犁師范學院,新聞采編與制作15級學生)
很多團隊不太重視,為了實踐活動而實踐活動。我相信還可以完成的更好。(受訪者:新疆藝術學院,音樂表演16級學生)
也有一些學生認為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的“專利”,因而參與性不高,有些學生對學校組織的這些活動沒有興趣,偏向于自己安排暑期生活。這就使得真正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參與性不高,而學生大多都集中在勤工助學,生產勞動等類型的活動中。
(二)高校層面
新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高校層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合專業(yè)實習、見習開展的較少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學生中最感興趣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專業(yè)實習和見習,而事實上只有較少的學生參與過專業(yè)實習和見習。這反映出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與學生專業(yè)聯(lián)系較少,專業(yè)性不強。由此可見,在新疆大學生對專業(yè)需求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還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2)缺乏專業(yè)的指導教師
目前,新疆高校大部分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由團委干部、輔導員來擔任指導教師。他們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指導學生進行科技下鄉(xiāng)、學術調研、普法宣傳、文藝演出等工作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雖然有些專業(yè)課教師也參與指導,但是這些參與指導的教師教師往往臨時受任命,或人員有限,因而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熱情不高,沒有起到引領、幫助學生的作用。
(3)經費有限
經費不足也是學生社會實踐中遇到的一個較大問題。
經費太少,去遠點兒地方路費都不夠用,除了這個問題,別的方面效果還是很好的。(受訪者:伊犁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14級學生)
我們的實踐經費1000元,正好夠我們十個人往返石河子到烏魯木齊的車費,其余活動都需要自理,有的時候還需要學生干部墊付。(受訪者: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專業(yè)14級學生)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經費是暑期社會實踐活開展的資金保證。但是目前很多社會實踐活動由于缺乏較多經費的支持,沒有達到預期的實踐效果,讓學生總是感覺還留有一些遺憾。
(4)媒體宣傳不到位
校內對于暑期實踐的宣傳力度較大,但這種宣傳缺乏深度和廣度,沒有延伸到社會中。因而,整個社會對于新疆高校暑期實踐的認同度不高,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支持。每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高校內是報道火熱,但是校外相關報道較少。
我認為媒體宣傳力度仍需加強,宣傳力度不強造成了很多實踐團隊得不到外界的認可和幫助,這也對實踐活動也造成了一部分影響。(受訪者:新疆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yè)14級學生)
此外,對暑期社會實踐的報道往往注重活動開始后的一些跟進報道,而在活動開始前沒有營造宣傳的預熱期和活動后的熱議期。這也就沒有很好的將優(yōu)秀的成果進行廣泛推廣,在社會上沒有營造出應有的影響力。
(三)社會層面
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大多數都需要與社會接觸,到社會中去鍛煉,因而社會層面的問題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影響。而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者權益得不到保障是非常最突出的問題。
我參加的一些勤工助學類的實踐活動,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快開學了跟老板或實習單位結不上工資,自己也不知道該通過何種渠道去索要。(受訪者:新疆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15級學生)
新疆高校大學生在一些基層單位參與的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一系列法律問題,包括以勤工助學這種有償性的社會實踐中出現(xiàn)的權益問題,都是屬于缺乏一定的法律和法規(guī)保障 [2]。其中有一些企業(yè)利用學生找工作迫切心理,便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然后以種種借口回絕學生,或使學生蒙受損失,上當受騙,給正常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目前社會上存在的這些實踐者權益得不到保障的事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疆高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自治區(qū)黨委辦公廳.關于做好暑期返鄉(xiāng)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新機明發(fā)1453號)[Z].2017-06-07.
[2] 竇婷婷.新疆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新疆:新疆大學,2009:36.
基金項目:文章系共青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2017年“新疆學子百村行”調研項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婭男(1989.10- ),女,漢族,甘肅酒泉人,新疆農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