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武
民主是個好東西,無論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國家,都把民主視為核心價值。全世界許多國家直接把民主二字寫入國名之中,但真正能夠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現(xiàn)代化國家的少之又少。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民主從來不是國家實現(xiàn)強大之因,而是發(fā)展之果。把因果關系搞顛倒了,國家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
民主的定義五花八門,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從人類政治制度的設計與演變看,選舉制代替世襲制、監(jiān)督制代替獨裁制、法治代替人治,是政治制度演化的巨大進步。曾經被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弗朗西斯·福山認為是政治制度終極版本的西方民主制,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尤其是無法解決全球化中的兩極分化難題。當勞動、資本、技術、信息等在全球范圍內加以配置的時候,資本家的貪婪也發(fā)揮到了極致。隨著一些產業(yè)向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的梯度轉移,發(fā)達國家的產業(yè)工人遭受到直接沖擊,他們成為全球化中最失意的人群。加上本國的工會力量逐步走弱,失去了與資本家叫板的資本,于是痛感階級的人數(shù)急劇上升,政治極化、貧富的兩極分化也達到了新的高峰。
經濟全球化加速發(fā)展,與之相配套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卻無法適應這種變化。政治家們在周期性和結構生矛盾面前無能為力,政壇像走馬燈一樣。中國的崛起既給世界帶來焦慮,更帶來了驚喜,人們希望從中國的制度優(yōu)勢中給世界多一種選擇。福山后來不得不修改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應當給中國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全球化的動力迅速衰減。美國金融危機逐漸向全世界傳導,變成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在中東更多表現(xiàn)為物價飛漲,失業(yè)率居高不下,一些國家失業(yè)率高達25%以上,年輕人的失業(yè)率更是高達50%。以突尼斯國花命名的“茉莉花革命”,從2010年底迅速向埃及、利比亞、沙特等國擴散,有的國家一推就倒,有的國家打而不倒。
無論是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還是當年的“倫敦之夏”以及“華爾街之秋”,街頭政治在全球輪番上演,警民對抗烈度均呈上升態(tài)勢。街頭政治更多地在網上策劃,一個帖子就可以成為“集結號”,像埃及2011年1月爆發(fā)的“倒穆運動”,一個帖子就吸引了上百萬群眾上街。與2004年第一次“橙色革命”沒有死傷情況不同,烏克蘭2014年的第二次“橙色革命”死者高達125人,傷者近2000人,顏色革命變成了赤裸裸的“血色革命”。
2017年,39歲的馬克龍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tǒng),意氣風發(fā)的他不僅有振興歐洲的抱負,更有重整法國經濟的計劃。但由于對民間疾苦體會不深,多次提高燃油稅,讓住在邊遠郊區(qū)的中下層人群難以承受,終于爆發(fā)了持續(xù)數(shù)周的“黃背心運動”。7月14日,法國迎來國慶日,在香榭麗舍大街除了軍事表演之外,“黃背心”抗議者也上演了對抗把戲,最后以警察逮捕152名滋事者而收場。到目前為止,“黃背心運動”共有10人死亡,多人受傷,法國警民之間的激烈對抗程度為近年來所罕見。
需要指出的是,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方興未艾,政治權力的基礎正迎來千年之變。從神權到王權、從王權到貴族、從貴族到精英,如今正從精英轉向草根。一方面,政治人物都轉向利用社交網絡動員群眾。但另一方面,信息社會的加速發(fā)展,虛擬世界的管理不到位,致使信息傳播方式嚴重變形。表面上看,信息社會的開放度越來越大,但實際上,網絡自媒體進一步強化了組織形態(tài),網絡的智能推送有意識地投其所好,不同的聲音越來越容易被屏蔽,所以導致社交群內形成了政治理念高度契合的人群。“大家只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權利,而不會考慮給予他人同等的尊重”。
民主社會的另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協(xié)商。無論是民主協(xié)商,還是協(xié)商民主,其實質是尋找最大公約數(shù)。但社會的分裂,使得尋找利益交集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英國的脫歐運動就是最新一例。特雷莎·梅在宣布辭去首相的當天,引用了英國溫頓爵士的一句話,“妥協(xié)不是骯臟的字眼”,感嘆英國政治越來越沒妥協(xié)的空間。
在西方社會街頭政治頻發(fā)的今天,表面上看,這些運動都是自發(fā)的,也很少有人站出來承認這場運動是由其組織和發(fā)動的,無組織的背后其實掩蓋著有組織的架構,成了街頭政治的最好保護色。當政府尋求與這些組織進行對話的時候,找不到合適的對話者。而被裹挾、不明真相的群眾又覺得自己的訴求遲遲得不到答復,變得更加不耐煩和激進,進而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不容忽視的是,全球化讓受教育程度低的群體更容易受到誤導和傷害,受不良情緒感染的概率更高,社會的燃點變得越來越低。資本主義社會特別強調“個人奮斗”,但利益的固化及向上流動的機會越來越小的時候,往往也造成了一些人群的不滿和失望。資本家以賺錢為目的,資本控制的輿論導向也是宣揚市場原教旨主義,而較少主動考慮社會公平,這就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加以利益調節(jié),這也就是為什么近年來一些國家強烈呼喚強人政治的原因。
強人政治,既是選民對利益追求的需要,也是社會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社會要求政府強化有形之手的作用,而不能放任市場無形之手的操縱,特別是在打擊虛擬世界的經營壟斷方面,和現(xiàn)實世界同等重要,以防止財富向少數(shù)人進一步集中,這是緩和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矛盾的重要抓手。否則,資本主義的制度困局只能越陷越深?!?/p>
(作者是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