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園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長大水下公路交通隧道成為連接跨江河湖海城市之間和城際之間重要的交通動脈,對江河湖海兩端城市區(qū)域產(chǎn)業(yè)結構互補、經(jīng)濟協(xié)同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隧道長度逐年突破,尤其水下隧道下穿的暗埋段長度越來越長,目前國內(nèi)在建城市公路隧道水下段已超過10 km。水下隧道下穿江、河、湖、海時,在施工難度可控范圍內(nèi),若在水中建造人工島、設置隧道通風排煙機房,極大增加了工程投資和工程復雜性,并且隨著國家環(huán)評報批、生態(tài)紅線規(guī)定越來越嚴,在生態(tài)湖等設島的可能性減小,這對水下隧道通風排煙及疏散逃生防災系統(tǒng)提出了新難題[1]。從國內(nèi)現(xiàn)狀看,分段排煙方式可實施性較難。調(diào)查得知,目前我國建成及在建的特長水下隧道大多采用縱向通風+重點排煙方式[2]。重點排煙量是重點排煙系統(tǒng)的最重要參數(shù)之一,我國相關規(guī)范針對公路隧道重點排煙量的計算方法均不詳細,涉及內(nèi)容少。本文分析了影響重點排煙量的因素、計算方法,為該系統(tǒng)的合理設置提供理論基礎,保證了隧道內(nèi)發(fā)生火災時人員和車輛能夠安全撤離。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針對城市交通隧道的防火設計有相關規(guī)定,其中城市交通隧道的通風和排煙系統(tǒng)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3]:
長度大于3 000 m的隧道,宜采用縱向分段排煙方式或重點排煙方式;單洞雙向交通隧道,宜采用重點排煙方式。
規(guī)定大于3 km的長大隧道宜采用縱向分段排煙或重點排煙方式,以控制煙氣的影響范圍。重點排煙是橫向排煙方式的一種特殊情況,即在隧道縱向設置專用排煙風道,并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排煙口,火災時只開啟火源附近或火源所在設計排煙區(qū)的排煙口,直接從火源附近將煙氣快速有效地排出行車道空間,并從兩端洞口自然補風,隧道內(nèi)可形成一定的縱向風速。
條文說明中提到重點排煙的排煙量應根據(jù)火災規(guī)模、隧道空間形狀等確定,排煙量不應小于火災的產(chǎn)煙量。隧道中重點排煙的排煙量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數(shù)值,沒有明確重點排煙量計算方法,選取國際道路協(xié)會(PIARC)推薦的煙霧體積流量作為參考,見表1。
_表1_國際道路協(xié)會推薦的煙霧體積流量
《公路隧道通風設計細則》(JTG/T D70/2-02-2014)針對公路隧道通風設計中防排煙系統(tǒng)有相關規(guī)定,其中公路隧道火災防煙與排煙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4]:
用全橫向、半橫向及集中排煙的公路隧道,火災煙霧生成率可按表2取值。
_表2 全橫向、半橫向及集中排煙的隧道火災煙霧生成_率
本條煙霧生成率的取值參照了國際道路協(xié)會(PIARC)、歐洲等國外相關技術資料。采用全橫向、半橫向及集中排煙的隧道火災排煙需風量與煙霧生成率、隧道斷面積、縱向風速等因素有關。
湖南省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的《公路隧道消防技術規(guī)范》(DB/43729-2012)針對湖南省公路隧道通風設計中集中式排煙系統(tǒng)排煙量推薦值見表 3[5]。
表3_排煙量推薦值
上海市住建管理委員會批準發(fā)布的《道路隧道設計標準》(DG/TJ 08-2033-2017)針對上海地區(qū)城市和公路機動車專用道路隧道設計有相關規(guī)定,當隧道采用重點排煙時,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6]:
排煙量應按設計火災規(guī)模計算確定,并考慮土建排煙風道和排煙口的漏風量等因素。
(1)隧道火災時的排煙量可采用《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 51251-2017)羽流質(zhì)量流量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7-8]。
當Z>Z1:
當Z≤Z1:
式中,QC為熱釋放速率的對流部分,一般取值QC=0.7Q(kW);Z為燃料面到煙層底部的高度(m);Z1為火焰極限高度(m)。
體積產(chǎn)煙量計算公式:
式中,V為排煙量(m3/s);ρ0為環(huán)境溫度下的空氣密度(kg/m3);TO為周圍空氣溫度(K);T為煙層的平均絕對溫度(K)。
重點排煙量計算還應考慮排煙道及排煙口漏風量、隧道斷面積、縱向風速等因素有關,其中排煙道漏風量受隧道管線、結構施工縫等布置影響難以量化;隧道斷面尺寸源于施工工法不同,排煙口布置位置與隧道橫斷面產(chǎn)生影響關系,造成排煙口處新風吸入比例不同;縱向風速影響重點排煙效果,該影響因子可作為系統(tǒng)排煙效果分析,不進行計算量化。
(2)根據(jù)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排煙閥(口)》(GA 481-2004)中對排煙口漏風量規(guī)定:
當排煙閥(口)前后壓差為1 000 Pa±15 Pa時,其單位面積在標準狀態(tài)下的漏風量不應大于700 m3/(m2·h),即 0.19 m3/(m2·s)。
《公路隧道通風設計細則》(JTG/T D70/2-02-2014)中對風閥規(guī)定如下:
風閥應與通風機聯(lián)動,其結構應具有良好的氣密性;在不大于2 000 Pa壓差的情況下,風閥單位面積的漏風量不應大于 0.1 m3/(m2·s)。
排煙閥產(chǎn)生的漏風量Q1=0.1×N×A(m3/s)
(3)PIARC提出了排煙口設置在側部,且排煙口頂部與隧道頂部重合時,隧道兩側設排煙口與頂部設排煙口相比,其排煙效率會下降5%~10%;隧道單側設置排煙口與頂部設排煙口相比,其排煙效率會下降 15% ~20%[9-10]。
江浙區(qū)域某一級公路以隧道形式下穿水域,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100 km/h,隧道建筑長度約7 740 m,暗埋段7 210 m。水下隧道采用多個W型的組合縱坡,隧道的最小凸形豎曲線和最小凹型豎曲線半徑均為10 000 m。隧道的最大縱坡為3%,最小縱坡為0.3%,隧道分段見圖1和表4。
圖1 隧道縱斷面
表4_隧道分段樁號
根據(jù)線路設計,該隧道為雙向六車道,設置連續(xù)式緊急停車帶,設計車速為100 km/h。斷面采用雙孔一管廊的形式,單孔凈寬17.45 m,凈高7.35 m,中間管廊寬度為5.0 m,上部為排煙風道。隧道橫斷面見圖2。為解決隧道在發(fā)生火災時洞內(nèi)人員的避難逃生問題,防災救援系統(tǒng)非常重要,湖中無法設置排煙風井,應采用重點排煙系統(tǒng)。
圖2 隧道橫斷面
本工程火災熱釋放率取值為50 MW[11],按上述計算方法,排煙口所需排煙量取141 m3/s、161.5m3/s,排煙風口在單則設置的效率值取85%,所需火災時開啟排煙口的總排煙量Q1為190 m3/s??紤]排煙口單位面積漏風量取值0.1 m3/(m2·s),排煙口尺寸3 m×2 m,隧道兩端排煙風機同時啟動總漏風量取值 70 m3/s,排煙管道風量Q2為225 m3/s,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混凝土煙道內(nèi)最大允許排煙風速為15 m/s,計算得到排煙道橫斷面面積不小于15 m2。
使用火災煙氣模擬軟件FDS建立隧道火災模型,對重點排煙量為141、161.5、190、210、240 m3/s共6種工況進行重點排煙情況模擬,模擬計算采用的斷面尺寸為實際的隧道斷面尺寸,見圖3、圖4。在隧道側壁設置排煙口,排煙口在火源燃燒90 s后開始排煙。
圖3 建立的隧道模型
圖4 X-Z軸方向上幾何模型截面圖
隧道側壁相鄰排煙孔間距為60 m,火源為“T2工況”火,應用軟件自帶的反應為庚烷燃燒反應,火源位于隧道中部,即y=250 m處?;馂陌l(fā)生時開啟離火源最近的6個排煙孔(Y=100 m、Y=160 m、Y=220 m、Y=280 m、Y=340 m、Y=400 m),每個排煙孔尺寸為3 m×2 m(寬×高)。重點排煙各工況下排煙效果見表5,重點排煙口的效率分析結果見圖5。
_表5_重點排煙各工況_排煙效果分析匯總
圖5 各工況下重點排煙口的排煙效率
模擬數(shù)據(jù)整理匯總在表5,可知側壁排煙方式下,工況1~工況6的排煙口總排煙量均按大于煙霧生成率的100 m3/s;工況1和工況2在煙層厚度不同的前提下,所需排煙量分別為 141 m3/s、161.5 m3/s,但未考慮排煙口單側設置效率下降,排煙效率介于49%~60%,可用疏散時間介于370~380 s;工況3按照PIARC報告考慮排煙口單側設置效率下降15%,排煙量為190 m3/s,模擬計算的總排煙效率為71.1%,即排煙效率下降28.9%,較PIARC報告效率下降推薦值10%~15%大,此時可用疏散時間提供393 s;當排煙量為210 m3/s即工況4時,排煙效率達80.4%,可用疏散時間397 s;當排煙量為排煙口可允許最大值240 m3/s時,工況5的排煙效率達87.2%,可用疏散時間399 s。因此計算重點排煙量必須考慮排煙口設置造成的效率下降因素。
工況6在工況3的基礎上考慮交通通風力等影響[12],增加斷面縱向風速 1.5 m/s,排煙效率僅為60.3%,即縱向風速過大對排煙效率影響較大,但改變開啟排煙口方案,上游開啟2個排煙口使上游煙氣得到很好控制,模擬時間900 s內(nèi)未出現(xiàn)危險,下游開啟4個排煙口因為效率下降,排煙口混入的新風比例增大,下游可用疏散時間下降到382 s。
(1)隧道火災時,采用《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 51251-2017)羽流質(zhì)量流量的計算公式進行煙氣質(zhì)量流量計算。
(2)根據(jù)體積產(chǎn)煙量計算公式,在煙氣質(zhì)量流量數(shù)值基礎上計算出排煙口理論總排煙量。
(3)排煙口設置對排煙效率的影響不可忽視,推薦按照PIARC報告提出的原則考慮,即:排煙口設置在側部,且排煙口頂部與隧道頂部重合時,隧道兩側設排煙口與頂部設排煙口相比,其排煙效率會下降5%~10%;隧道單側設置排煙口與頂部設排煙口相比,其排煙效率會下降15%~20%。
(4)考慮排煙效率折損后,應通過數(shù)值模擬、實驗等手段進行重點排煙效果校驗,通過校驗在(1)~(3)基礎上調(diào)整排煙口的重點排煙量及排煙口開啟方式。
(5)排煙風道、排煙風機的重點排煙量應考慮排煙口單位面積漏風量,取值 0.1 m3/(m2·s),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排煙風道最大允許排煙風速得出最小排煙道橫斷面面積、排煙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