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姣
稽留流產是指胎兒或者胚胎已經(jīng)死亡但是還滯留在子宮腔內沒有及時被自然排出,故又稱為過期流產[1]?;袅鳟a常采用刮宮術清宮治療,以幫助殘留胎兒組織盡快排出,但是刮宮術后患者常會出現(xiàn)子宮內膜粘連,導致患者出血時間延長,患者受胎兒死亡以及身體不適等的影響,在術后出現(xiàn)嚴重抑郁焦慮情緒蠻影響術后身體康復[2-3]。研究發(fā)現(xiàn),提高患者對稽留流產的認知度,并轉變患者的應對行為,可有效改善稽留流產刮宮術患者術后康復效果[4]。近幾年,轉變理論在各個慢性疾病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還未見有關于稽留流產護理的研究報道。因此,本研究探討基于轉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對刮宮術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8月于醫(yī)院行刮宮術的稽留流產患者58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n=29)與常規(guī)組(n=29)。納入標準:(1)符合第八版《婦產科學》中稽留流產的診斷標準[5];(2)經(jīng)影像學檢查顯示胎兒或者胚胎以及死亡;(3)具有手術指征;(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器官功能障礙者;(2)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3)具有手術禁忌證者;(4)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5)合并惡性腫瘤者;(6)合并生殖系統(tǒng)感染者。試驗組:年齡20~38歲,平均(27.85±3.26)歲,孕周6~12周,平均(9.66±1.23)周,初產婦19例,經(jīng)產婦10例。常規(guī)組:年齡20~35歲,平均(27.96±3.19)歲,孕周6~13周,平均(9.61±1.18)周,初產婦18例,經(jīng)產婦11例。兩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guī)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護理模式干預,包括入院指導、資料記錄、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試驗組患者接受基于轉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干預,具體措施如下所示。(1)意向階段:采用知識調查問卷評估患者對稽留流產、剖宮術、生殖健康的認知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與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進行護理行為轉變動員,讓患者能夠認識到配合護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轉變行為的信心,同時對患者的正確信念及態(tài)度進行鞏固[6]。(2)行動準備階段:向每位患者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并采用一對一口頭宣教模式向患者詳細講解稽留流產的病因、臨床癥狀、刮宮術過程、術后注意事項等,轉變患者對稽留流產、刮宮術的認知[7]。(3)行動階段:術前指導患者服用米司非酮三次,然后給予患者米索前列醇塞入陰道,幫助患者排出死亡胚胎或胎兒,在B超檢查后對患者進行刮宮術治療。指導患者在術后科學進食,多進食高蛋白質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促進患者術后身體快速恢復;指導患者術后按時服用雌孕激素,促進患者術后子宮內膜功能快速康復;指導患者術后合理進行鍛煉,以增強自身的體質,提高身體抵抗能力以及免疫能力;指導患者術后要做好避孕措施,保護生殖器官衛(wèi)生,避免在子宮內膜修復之前再次妊娠;指導患者術后不要接觸甲醛、苯、鉛等放射線,避免再次誘發(fā)稽留流產。(4)鞏固階段:對于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轉變的患者,每周對患者進行1次隨訪,并再次向患者強調配合護理干預的重要性,并指導家屬監(jiān)督患者的行為,予以患者社會支持。
(1)記錄兩組患者的陰道流血時間、月經(jīng)復潮時間。(2)采用綜合醫(yī)院焦慮評分表(hospital anxiety scale,HAS)、抑郁評分表(hospital depression scale,HDS)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程度,每個量表各7個項目,采用3級評分法,評分0~21分,評分與其呈反比[8]。(3)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社會支持水平,評分0~40分,評分與其呈正比[9]。(4)采用家庭功能評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xiàn)AD)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家庭功能,包括溝通、角色功能、情感反應、情感介入、問題解決、行為控制、總功能7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評分與其呈反比[10]。(5)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包括稽留流產、生殖健康、剖宮術和再次妊娠信心,各項評分0~100分,評分與其呈正比[11]。
運用SPSS 22.0版統(tǒng)計學軟件計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兩組間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HAS、HDS評分明顯比常規(guī)組患者更低,SSRS評分明顯比常規(guī)組患者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試驗組患者稽留流產認知度、生殖健康知識掌握度、刮宮術認知度、再次妊娠信心評分均明顯比常規(guī)組患者更高,陰道流血時間及月經(jīng)復潮時間均明顯比常規(guī)組患者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家庭功能評分明顯比常規(guī)組患者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社會支持水平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社會支持水平比較(分,±s)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images/BZ_183_213_2386_2303_2445.png試驗組(n=29) 干預前 25.38±3.79 13.27±2.67 12.89±2.16常規(guī)組(n=29) 干預前 25.27±3.66 13.55±2.25 12.80±2.11 t值 - 0.112 0.432 0.160 P值 - 0.911 0.667 0.873試驗組(n=29) 干預后 36.89±2.71* 8.66±1.32* 8.05±1.46*常規(guī)組(n=29) 干預后 30.48±4.56* 10.87±1.45* 10.05±1.59*t值 - 6.507 6.069 4.989 P值 -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知識掌握程度及術后康復情況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知識掌握程度及術后康復情況比較(分,±s)
images/BZ_183_213_3042_2303_3100.png試驗組(n=29) 92.14±3.88 90.95±3.94 91.77±4.06 94.65±4.18 6.14±1.01 29.32±2.25常規(guī)組(n=29) 76.52±3.57 79.61±3.15 82.38±3.69 81.42±6.92 7.85±1.25 35.82±3.17 t值 15.954 12.106 9.217 8.813 5.730 9.00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稽留流產患者由于胎兒的死亡、缺乏疾病認知、擔心術后生育等原因,在刮宮術后常會出現(xiàn)嚴重的負面情緒,導致患者消極面對疾病,影響術后康復效果[12]。在以往稽留流產護理中通常使用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但護理效果不佳,患者仍然存在不良心理狀態(tài),影響患者的家庭功能[13-14]?;谵D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包括意向階段、行動準備階段、行動階段、鞏固階段4個階段,以轉變患者的行為提高患者的遵醫(yī)囑率來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15]。
表3 兩組患者家庭功能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家庭功能比較(分,±s)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images/BZ_184_177_417_2267_475.pngimages/BZ_184_177_843_2267_902.png試驗組(n=29) 干預前 23.87±2.80 16.90±1.12 30.10±3.11 16.72±1.85常規(guī)組(n=29) 干預前 23.35±2.61 16.92±1.14 30.05±3.09 16.55±1.78 t值 - 0.713 0.067 0.061 0.356 P值 - 0.468 0.946 0.951 0.723試驗組(n=29) 干預后 17.14±1.89* 12.27±0.66* 21.43±1.65* 11.32±1.24*常規(guī)組(n=29) 干預后 20.58±1.96* 14.31±0.75* 26.57±2.42* 13.67±1.58*t值 - 6.803 10.996 9.450 6.301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試驗組(n=29) 干預前 20.45±2.22 29.98±3.64 33.09±2.62常規(guī)組(n=29) 干預前 20.18±2.47 29.90±3.72 33.06±2.71 t值 - 0.438 0.083 0.043 P值 - 0.663 0.934 0.966試驗組(n=29) 干預后 14.47±1.25* 19.65±2.74* 22.15±1.89*常規(guī)組(n=29) 干預后 16.89±1.30* 25.98±2.97* 28.56±2.07*t值 - 7.226 8.435 12.315 P值 - 0.000 0.000 0.000
本研究結果中,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HAS、HDS評分明顯比常規(guī)組患者更低,SSRS評分明顯比常規(guī)組患者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基于轉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16]。表2中,試驗組患者稽留流產認知度、生殖健康知識掌握度、刮宮術認知度、再次妊娠信心評分均明顯比常規(guī)組患者更高,陰道流血時間及月經(jīng)復潮時間均明顯比常規(guī)組患者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基于轉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干預能夠提高患者對稽留流產、刮宮術以及生殖系統(tǒng)健康的認知度,提高患者再次妊娠信心,促進患者術后身體快速恢復[17]。表3中,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家庭功能評分明顯比常規(guī)組患者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基于轉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基于轉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干預能夠有效提高行刮宮術患者對稽留流產的認知度,提高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促進術后快速康復,提高再次妊娠信心,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