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曉
在我們這里的農(nóng)村,已經(jīng)好多年看不到螢火蟲的蹤影了。我們的孫輩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螢火蟲。但在我記憶中,一只只螢火蟲,還在閃閃發(fā)光。
小時候,每到夏天,夜幕降臨,晚風(fēng)習(xí)習(xí),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吃過夜飯,開始乘風(fēng)涼。這時,螢火蟲開始大批出動,它們提著小燈籠,或高或低,或快或慢,在月黯星稀的黑色天幕下飛舞。草地,竹林,場地,河面,大路,稻田,漫山遍野,無處不有。如今,我閉眼就能想象當(dāng)年夏天欣賞的情景:數(shù)萬只螢火蟲星點斑斕,仿佛置身于銀河之中。有時,螢火蟲還會撞到我們臉上、身上。我們拿著扇子,撲追它們,它們向高遠處飛去。有時候,有幾只會成為我和小伙伴們的俘虜。我小時候讀過關(guān)于車胤囊螢讀書的故事。當(dāng)年,我們也把捉到的螢火蟲裝到小玻璃瓶里,但不是用來讀書,而是夜里掛在蚊帳里,睡覺時看它們一亮一亮,覺得非常有趣。長大后,讀到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币估锟葱切?、撲螢火蟲的情景,非常富有詩意。
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教我唱一首代代相傳的舊民謠《螢火蟲》,如今依然記得:
螢火蟲,夜夜紅。
公公挑水賣胡蔥,
媳婦出門捉牙蟲,
兒子田里去勞動,
全家忙得沒有空,
做了一世還是窮。
命里窮,只是窮,
拾到黃金也變銅。
這首舊民謠,不知已經(jīng)傳唱了多少代。借螢火蟲訴說了勞動人民“做了一世還是窮”的命運。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廣大勞動人民的翻身解放。
上世紀80年代,我在報社工作期間,記得在1982年8月8日的《無錫縣報》上,曾刊登玉祁鄉(xiāng)盛金泉的詩《螢火蟲》:
立志為夜添光明,
喝風(fēng)飲露棲草叢。
月暗天黑行路難,
甘愿為人提燈籠。
身有熒光不自耀,
默默照人到命終。
一生辛勤為人類,
無私精神堪稱頌。
這首詩,寫得雖不怎么押韻,算不上精彩,但把螢火蟲的獻身精神寫出來了。
近年來,即使在農(nóng)村鄉(xiāng)間的夏夜,我們也很難看到流螢了,確實讓人遺憾。我也聽說有些地方能看到螢火蟲,但也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很多公園以螢火蟲為主題招攬顧客,號稱放飛十萬、幾萬只螢火蟲,用“邂逅螢火蟲,就如邂逅童年,邂逅青春,邂逅愛情”等廣告語來吸引游客,以此獲取巨額利潤。這些公園的螢火蟲,多為野外人工捕捉。螢火蟲的生命非常脆弱,長途運輸,不適宜的氣候,人們的捕捉、把玩與閃光燈的照射,均會令其大批死亡。七夕節(jié),無數(shù)的螢火蟲,成為商業(yè)活動的犧牲品,大多數(shù)人對此無動于衷,非常麻木,只有一部分環(huán)保人士起來反對、阻止,人少聲弱,收效甚微。
追溯起來,收集螢火蟲的首創(chuàng)者是1400多年前的隋煬皇帝。據(jù)《隋書·煬帝紀》記載:盛夏季節(jié),隋煬皇帝派人在景華宮收購螢火蟲,收集到了幾十斗。夜里,游山時,就把螢火蟲放出來,漫山遍野閃著亮光,非常壯觀。唐代詩人李商隱在《隋宮》詩中寫道:“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币馑际钦f,腐爛的青草里不會有螢火蟲了,都被人們捕盡,差不多斷子絕孫,隋煬皇帝也已國破身亡,只有隋堤上當(dāng)年栽種的楊柳樹還在,到了夜晚,有幾只烏鴉在樹上棲息,一片凄涼。
隋煬皇帝是一個無道之君,做出這樣的事,不足為奇。但今天,還有人為了牟利,竟然置螢火蟲的生死于不顧,實在令人不齒。
動物專家介紹:螢火蟲是益蟲,如水生螢火蟲可以捕食金螺(血吸蟲病幼蟲的寄主),可以控制血吸蟲的數(shù)量;陸地生螢火蟲,則是蝸牛的殺手,能控制蝸牛殘殺植物,對于維持生態(tài)平衡有作用。
螢火蟲這樣可愛的小精靈,應(yīng)該得到人類的善待和呵護。愛它,就讓它在自己的棲息地自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