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劉荒田
美國大名鼎鼎的媒體人、《領導者》雜志的創(chuàng)辦人兼總編輯亨利·多爾曼聲稱,他平生采訪政要、商界巨頭、明星無數,開場都是這般:和被采訪者握手,再后退一步,兩眼直視對方,驚奇地喊一聲:“怎么搞的?您看起來比照片年輕多了!”他說,這一招無一例外地取得成功,對方的心情立刻放松,采訪順利進行。
再看別的方面。一個即將見面的人,你很想知道他的身體如何,卻不能直接打聽或偷看人家的體檢結果,怎么辦?據說較準確的是握手,感受對方的握力,一般而言,越有勁說明健康狀況越好。
可是,上述的第一個例子說得輕巧,實行起來得講究時機,更要表現得自然得體,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關于第二個例子的握力,我也可舉出反證。我和一位前輩告別時,久久握其手,強烈的感覺是,這位身高超過180厘米的男子手小得像女孩子,且皮細肉嫩,柔若無骨,根本談不上有力。那一年,他92歲,身體很好,思維清晰,文章和過去一般精彩。說到平日禮貌地握手,有用全力、不大用力和不用力的區(qū)別,不是每次都可當作“體檢指數”。
我們需要的是愛爾蘭哲人艾德蒙·柏克所提倡的好奇心:既了解人性的共通之處,又對其個別的特性永遠保持好奇或警惕。唯此,才能促使我們探索人類頭腦的“最先、最簡單的情感”,進而更加全面地認識我們自己和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