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西宮》(電影文學(xué)劇本)主要講述在北京某公園游蕩和搜尋目標(biāo)的阿蘭被派出所民警小史抓住并帶到派出所審問的故事。審問過程中,小史的言行不乏對阿蘭的歧視和侮辱,但阿蘭絲毫不為自己是同性戀難為情,反而不動聲色地講起過往經(jīng)歷,并用死囚與劊子手的故事隱喻他對小史的畸形愛戀,慢慢地,小史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中原來也藏有一座斷背山。
《東宮·西宮》劇本短小而精悍,每個場景的設(shè)計極具畫面感和視覺沖擊力,無論是傍晚細(xì)雨朦朦的公園、幽靜深邃的小樹林,還是又小又臟且貼滿同性戀“宣傳畫”的公園廁所、深夜里昏暗詭譎的派出所,均以環(huán)境要素渲染小史和阿蘭的關(guān)系發(fā)展背景,隱喻兩人關(guān)系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所有場景的設(shè)計均有一個共通之處:隱秘和禁忌,象征小史和阿蘭的情感糾葛及其存在、發(fā)展的困境。
劇本始于小史偷偷地剪開信封,捧起并撫摸阿蘭創(chuàng)作的書卻又將書鎖在抽屜,由此就埋下了小史和阿蘭的感情線索——他們之間的愛情說不清道不明,只能潛藏在黑暗里,無法直面陽光。在這段隱秘的情感關(guān)系中,王小波著力從阿蘭的情感體驗入手,在限制性視角中揭開阿蘭同性戀情結(jié)的由來。
阿蘭的童年記憶里仿佛只有自己的母親,還有自己咬住母親的奶頭、母親擰打他的事。他對女性的初印象便是自己的母親。而他對性的初認(rèn)識,來自于紅色年代里布告欄上關(guān)于對犯強奸罪、奸淫罪的犯人的判決書還有廁所墻上的淫畫。在幼年阿蘭眼里,象征著權(quán)力、威嚴(yán)的法律判決書定義了未婚男女的歡愛之事為罪,那么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隨著這些恐懼,我的一生開始了?!痹谏蠈W(xué)時,阿蘭遇到外號“公交汽車”的女同學(xué),他心動了,卻又恐慌。在每天壓抑著勃起興奮和沖動的同時感受到經(jīng)久不衰的恐怖。這種恐怖對于一個正處在欲望和道德形成期的青少年阿蘭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他在面對自己正常的生理欲望時不斷壓抑,進行自我審判和自我否認(rèn),而在同性戀的傾向面前,原本隱藏在正常欲望下隱秘的罪惡便被非常態(tài)的對象所覆蓋和稀釋,罪惡的情感和羞恥的欲望得到坦然的釋放。在情感傾向的轉(zhuǎn)變中,他逐漸走向社會卻遭到社會道德倫理的排斥,陷入孤獨和絕望的深淵。但是在罪惡感裹挾著的生活里,他仍保持人性固有的欲望,對愛欲的渴求和感知坦然、敏感而自然。
他在第一個、第二個同性愛人的身上感受到咸的味道,是愛情的味道。在2015年電影《卡羅爾》大熱期間,原著《鹽的代價》得以“重見天日”。電影編劇Phyllis Nagy在戛納記者招待會談到“鹽的代價”時說:“這典故出自《圣經(jīng)·舊約》,羅德之妻回望一眼索多瑪城,變成鹽柱。以Highsmith(作者)的個性,她用羅德之妻的典故,并非指原意中對舊城舊制度的留戀,而是以索多瑪,代表離經(jīng)叛道的欲望和歡愉。我的解讀是:為了那份極致灼熱的欲望,即使以性命為代價變成鹽柱,又如何?”阿蘭一直渴望愛,努力地感受愛的存在,可是他希望從愛人身上得到的愛從來都是讓他失望的,但他生性樂觀,在憂傷的同時意識到“自己是活著的”的事實。同性戀傾向被賦予的“變態(tài)”“罪惡”之名牢牢地拴住了他的人生,更悲涼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在哪里。所以在軍官和女賊的故事里、在軍官對女賊三種處理方式里(逮住她、放她走或者是把她占為己有),阿蘭期待著軍官能夠放棄倫理道德、法律制度等一切的束縛,把他占為己有。而小史的出現(xiàn),讓他重燃對愛情的渴望。
遇見小史在王小波的筆下,仿佛是阿蘭的命中注定。早在鄉(xiāng)下時,阿蘭和在當(dāng)小學(xué)教師的小史曾發(fā)生肉體關(guān)系,未出現(xiàn)過愛情。雖然成為警察的小史已經(jīng)忘卻,但是阿蘭重新找到了他,把自己交到了他的手上。阿蘭被捕后按規(guī)定剖析自己這些年的“罪惡”時一直被小史嘲笑、諷刺、辱罵,但是污言穢語中潛藏著的是阿蘭對小史的“引誘”。看似在審問過程中小史不斷強調(diào)同性戀是病,得治,最終誠如他所說,“他沒把阿蘭的病治好,把自己給弄糊涂了。”阿蘭從認(rèn)出小史開始,步步緊逼,用自己感情經(jīng)歷和囚徒與長官的故事表達(dá)潛藏著的愛意;在小史情感態(tài)度徘徊不定時用言語刺激他、激怒他,讓他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阿蘭不斷地剖析、表白自己的過程,也是其在精神上對小史的馴服過程。阿蘭在面對自己內(nèi)心無比坦然而顯得游刃有余,他從幼年到成人時期作為社會邊緣人群不斷進行自我否認(rèn)和掙扎,一次次重塑對自我身份的確認(rèn),進而不斷地成長和實現(xiàn)自我救贖。在小史面前,阿蘭言說其隱秘的生命體驗,也在以其個體存在本身喚醒小史被警察身份所壓抑和束縛了的自我——“每個人都有一個主題,都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你為什么不問問你自己呢?”在阿蘭潛在的精神馴服下,小史打開了阿蘭的手銬,并讓他離開。與此同時,阿蘭作為一枚鑰匙,開啟了小史窺探內(nèi)心的大門,他的欲望也蘇醒了。
在阿蘭和小史的交鋒中,我們得以窺探阿蘭的獨特且孤獨的生命體驗。在覺醒后卻被邊緣化的艱難生存境遇中,阿蘭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面對昏暗的社會生活,與隱秘而偉大的欲望同行,對生活的熱愛和人生的追求依然如初?!白飷骸钡姆N子盡管發(fā)芽,但結(jié)出來的果子未必是帶著毒性的。阿蘭在壓抑著自由、個性的年代里,阿蘭處在精神和思想里的“黃金時代”,他寄寓著作家王小波對生命、人性和自由的憧憬和向往。
將北京隱秘的東宮、西宮搬上熒幕,王小波在他的文學(xué)世界里為隱于黑暗、藏在柜子后面的人們樹立了一面大旗:對自由和愛的向往從來都不是罪過的。
作者簡介:林文靜(1998—)女,漢族,廣東惠州人,單位:華南師范大學(xué),2016系本科生,漢語言文學(xué)(師范)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