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陳華
部編版語文教材內容更有高度和內涵,富有人文色彩,擁有一副 “新面孔”。本文中,筆者將結合新教材“補白”部分的編寫目的與教材結構體系,例談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教材“補白”,優(yōu)化對新教材的使用,為這張“新面孔”增色添彩。
一、“補白”:知識的補給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在摸索培養(yǎng)實踐能力與建構知識體系間的關系與平衡。200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2011年版新《課標》再次明確:“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tǒng)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薄罢Z文知識的學習重在運用,其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钡珜嶋H教學中,必要的語文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若得不到落實,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便會下降。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在教材培訓會上強調要強化語文知識的教學,教材做出的相關改進也印證了這一意圖,“補白”等助學輔助模塊的設計就是具體體現。
“補白”模塊作為“知識補給站”,成為部編版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叭私躺纭苯y(tǒng)編教材專家尤煒認為:“這些補白文字不要求占用課堂時間,僅供學生課外閱讀參考?!笨梢娊滩木帉懻咭庠谧寣W生以自主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升語文素養(yǎng)。但教學實踐表明,教師應明晰“補白”內容的地位,在教學中也不能完全放手而應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
二、零散分布,隱含體系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六冊書中的“補白”內容,大致如下表所示:
如表所示,“補白”隨文安排,內容豐富。但零散的“補白”中卻有若干個隱在的體系:
教材不強求“體系化”,是對學生的關懷,但教師心中還是要有體系的,要做到胸有成竹,把握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理解程度,對教學進行整體架構,給予學生靈活、適度的指導,做到重點突出、張弛有度。如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借助賞析第二段點撥“詞性”這個知識點:“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一句中,“肥胖”寫出名為“黃蜂”的小昆蟲肥肥胖胖的外形容貌,“伏”描繪出“黃蜂”趴在“菜花”上的動作;“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一句中,“它”代指前面的“斑蝥”;“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一句中,“一陣”從數量上對“煙霧”進行了描述……這樣,教師用幾分鐘時間就強調了各類實詞的主要特點,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對詞性有了直觀感受,也真切體會到語法學習是生機勃勃、充滿情趣的。
正因為胸有成竹,教師才能自如地借助“補白”強化語文知識教學,并且能兼顧學生的知識補給和良性心理體驗。
三、隨文學習,重在運用
語文知識的隨文學習重在運用,下面,筆者借助教學設計談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1.關于語法體系的學習
進入九年級復習階段,學校設有語法專題課,課上,教師可以適度點撥,讓學生在體驗、質疑、研討中發(fā)現“語法就在我們身邊”,使其運用語法知識的興趣大增?!把a白”使課堂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重在運用”的教學理念,不僅把枯燥的語法知識推向運用層面,并且?guī)椭鷮W生打開一扇思考問題的門。下面列舉一些專項練習題來說明。
比如“積累與運用”板塊。“脈膊”兩字中的“膊”書寫不正確,應為“脈搏”,這個詞是主謂結構的;詩句“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中“的”字默寫錯誤,“深沉”是補充短語,是“愛”的程度而不是對象,故應寫作“愛得深沉”。
又如“綜合性學習”板塊。陜西省 2008年中考卷中有一道討論題:“陜西民間藝術宜納入原有的音樂、美術、勞技等課程之中,不增加課時,不設為考試科目?!?要求“針對下面言論中的一個要點,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并談出理由”。用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就可以發(fā)現材料中有三個要點(每個逗號隔開兩個要點),答題時針對其中一個要點表態(tài)即可。
再如“寫作”板塊。語法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審題,明確寫作內容。如2016年重慶中考作文題是“我畢竟走過”,審題時須注意“畢竟”“過”兩個詞,前者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后者表明動作已經發(fā)生;2018年廣州中考作文題是“原來這么簡單”,這可以看作一個省略句,需要補全感慨的內容,即“原來(某事物)這么簡單”,補足之后,作文內容也就可以想出來了。
2.關于修辭知識的學習
修辭知識,教材主要涉及了比喻、比擬、排比、夸張四類。對修辭知識的“隨文學習”不應只限于一篇文章,更應是“文”隨“用”生,重在運用。上海師范大學鄭桂華教授曾講授“排比”修辭知識,她的課堂設計就是很好的范例:首先請學生學例句仿寫;隨后,老師引導學生辨析哪一句很難仿寫,并陳述理由;然后用板書呈現探究結果:數量越多越難、句式越復雜越難……最后,學生再仿寫。教學實錄如下:
(屏顯)學習任務單:請從例句中學習仿寫??匆豢茨囊痪浜梅拢囊痪潆y仿,判斷之后填寫下面表格。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引導學生發(fā)言表述理由,最后呈現探究結果)
(板書)句子的難度
整節(jié)課設計精巧,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感受,活學活用,重在運用。課堂探究出來的結果看似是概念,其實是師生共建的、實操性很強的知識和經驗。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排比修辭運用自如,仿句精彩紛呈。
3.其他“補白”學習
除上述兩方面外,其他形式的課堂教學中需要“補白”的地方還有很多,如“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可在學生排課本劇《孫權勸學》時提及,等等。隨文學習講求學生自主,“補白”中的文化、文學知識體系及相關背景資料的內容相對簡單,教師隨機點撥一二,依據學生學習興趣自主學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