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有一次,我出門旅游,正乘坐火車趕往目的地時,一位外地的朋友在微信上發(fā)來信息,咨詢我們當?shù)匾环N農(nóng)作物的種植方法,我對此不太了解,特意向一位親戚求助,把得到的答案轉(zhuǎn)發(fā)給他。
說起來,我和這位朋友,因為共同喜歡文字,在網(wǎng)絡中相識已久,我以前不曾注意他是哪里人。這時,隨手點開他的資料一看,真巧啊,當天早晨我乘火車路過的地方,正好是他所居住的城市。于是,我隨手發(fā)過去一句:“今天早上路過你的城市?!辈涣?,本來和我聊得熱鬧的他,突然沉默不語。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我在賓館里休息時才收到他的回復:“我在外地出差呢,歡迎你下次再路過我的城市,我一定熱情款待?!蔽矣X得有什么不對勁兒,翻開聊天記錄一看,發(fā)現(xiàn)我本來想要寫的是“今天早上路過你的城市“,一不小心寫錯了一個字,變成了“今天晚上路過你的城市”,難怪把人家嚇得不敢輕易回復。其實我和他的交情不深,別說只是路過,就算真的到了他所在的城市,也絕不會貿(mào)然去打擾。這事不怪人家,怪我太粗心。
我記得前幾年看過一個故事,有兩個人,生活在一南一北不同的城市,他們偶然成了QQ好友,聊得非常投機,彼此稱兄道弟。一次,弟弟到哥哥的城市去出差,他滿心以為,知音難覓,哥哥一定會隆重的招待自己。沒想到,當他懷著這興奮的心情把電話打過去,哥哥只猶豫了幾秒鐘,就用十分遺憾的語氣說:“真不巧啊,我跟愛人回老家辦事,這兩天都回不去……”
弟弟分明能感覺到這是蹩腳的謊言,卻只能無言以對。后來,他在QQ空間里講述了這個故事,并大罵這位網(wǎng)友的無情無義。沒想到,這件事并沒有贏得網(wǎng)友們的同情。相反,不少人覺得他混淆了現(xiàn)實和網(wǎng)絡的區(qū)別,等于是自取其辱。
我的一位朋友也有過相似的經(jīng)歷。有一次,他到外地參加培訓,當?shù)氐娘L景美麗迷人,他經(jīng)常發(fā)朋友圈曬美圖,有不少人跑去點贊。此地距離他一位老同學的家不遠,兩人上學時關系不錯,他本來想在培訓結(jié)束時,到老同學家去拜訪一趟,可是他無意之間發(fā)現(xiàn)了一件詭異的事情:以前只要他發(fā)朋友圈,老同學總是過來點贊,有時還會加上幾句俏皮的點評,但這半個月以來,老同學沒有到他的朋友圈里點過一次贊,也就是說,人家一直假裝不知道他來了,他也就沒有必要登門去拜訪了。等他回到家里,發(fā)了第一條微信,老同學又來點贊,還說:“你到我這里來了?這么快就走了?下次一定到家里來玩啊?!彼敃r有些氣憤,覺得老同學滿嘴都是虛情假意,一直過了好幾年以后才知道,他培訓的那半個月,恰逢老同學的妻子患重病住院,他不是假裝看不見,而是真的沒有時間沒精力,也沒有心情接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規(guī)律,當你路過朋友所在的城市,對方?jīng)]有表現(xiàn)出極大熱情時,不必失望,也不必抱怨,他不愿意和你見面,總有不想見面的理由,不是時機不對,就是情誼不夠,就算勉強見了,又有什么意思?你路過我的城市也好,我路過你的城市也罷,最好像徐志摩那首小詩里寫的那樣:“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絲云彩?!甭愤^,不打擾,也是一種為人處事的修養(yǎng)。當然,關系特別好的朋友除外。也許你這里剛出發(fā),他那里已翹首以待,那才是真正的有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