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晶
2001年,宮崎駿的動漫電影《千與千尋》在日本首映,創(chuàng)下了304億日元的票房紀錄;2002年,在柏林電影節(jié)上,《千與千尋》擊敗了一眾文藝片,成為金熊獎的得主。同時,《千與千尋》還是奧斯卡歷史上唯一一部獲得動畫長片的日本動漫;在中國的“豆瓣”APP上,它的評分是9.3分,有104萬人評價,位列“電影top250”榜單的第七名,是動畫電影領(lǐng)域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2019年6月21日,《千與千尋》終于在中國首次上映,時隔18年,當初看過它的小孩子或許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但童心不滅,那些珍藏在記憶深處的美好永遠是當初的模樣。18年來,它陪我們撥開迷霧、走過迷茫,在我們彷徨不前的時候,給予了我們勇往直前的信心。
《千與千尋》的故事其實很簡單。10歲的小女孩千尋與父母意外闖入了湯婆婆用魔法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這里,千尋的父母因貪吃被湯婆婆變成了豬,千尋歷經(jīng)磨難,最后終于救出父母,回到原來的世界。簡單來說,《千與千尋》不過是個少女在靈異世界的冒險童話罷了,但這其中一切事物背后隱藏的深意總是讓人回味無窮。正如一位網(wǎng)友所說:“這部電影就像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樣,我們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而更多更豐富的內(nèi)容則隱藏在海面之下,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去挖掘。”
故事的開始,千尋一家因為迷路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條街,街邊盛滿了美食,但街上沒有一個人,千尋的父母禁不住誘惑大快朵頤起來。實際上,這是一個奇特的世界,食物是供奉給神靈的,千尋的父母因為冒犯神靈變成了豬,受到了懲罰。這不免讓人想到大多數(shù)童話都會表達的主題:禁忌與誘惑。所謂的禁止就是千萬不要去做某件事,比如不要摘下樹上的蘋果。然而,人的本性也決定了越是禁忌的事物就越有誘惑力,越能夠激發(fā)人們的好奇心。所以當吃了神靈的食物、當蘋果被摘下,禁忌遭到破壞,懲罰便會接踵而來。
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誘惑,可能是金錢,可能是利益,我們對它們充滿了好奇。于是,我們不斷地追求他們,但是我們一旦觸犯了禁忌,那么誘惑必將摧毀我們。所以,讓我們對這個世界保留一點好奇心吧,畢竟“好奇心會害‘死貓”。
千尋之前一直依賴的父母突然消失,這個變故讓10歲的小女孩無法接受,她不停地對自己說“這不是真的,一定是在做夢,快點醒來吧”。這多么像我們,在遇到難以承受的痛苦時,也常常希望這只是一場噩夢,醒來就好了。但一切并不是噩夢,而是赤裸裸的現(xiàn)實。掙扎過后,千尋仿佛在一夜之間長大,她開始獨自面對這個陌生又奇怪的世界,承擔起了拯救父母的責任。對千尋來說,這是一次成長,她不再膽小懦弱。
是的,一個人要成長,是不能在舒適的狀態(tài)中停留太久的,意外必須要發(fā)生?!肚c千尋》教會我們要敢于面對這個意外,讓我們明白:成長與責任是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
童話雖說是夢幻的,但真理也必須是童話要傳達的,所以每個童話故事里總會有人扮演說教的角色。在《千與千尋》里,充當這一角色的是燒水的鍋爐爺爺,他表面上非常兇惡,但實際上慈祥善良,總是在千尋迷茫的時候一語點醒她。當千尋看見有一粒小煤灰被煤塊壓到,善良的她便搬起煤塊,剛要放下的時候,鍋爐爺爺突然大聲呵斥道:“既然要幫就要幫到底?!碑斔行∶夯叶荚谘b可憐想讓千尋幫忙時,鍋爐爺爺又說:“你不要因為一時高興就把別人的工作搶去做了?!边@些話聽起來都富有深意也頗有道理。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人都在向我們傳達經(jīng)驗與真理,他們或者是老師,或者是父母。在某一個瞬間,他們的說教也許會幫我們走出困境,所以,不要厭煩,帶著他們的真理上路,這樣我們會少走許多彎路。
無臉男在《千與千尋》里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和普通的反派不同,他沒有臉,不會說話,他總是在湯屋附近徘徊,渴望熱鬧,但內(nèi)心充滿了孤獨與寂寞。和勇敢進入湯屋找工作的千尋不同,當下大雨的時候,他甚至不敢邁進湯屋的門去避雨。千尋幫他打了招呼,讓他進入湯屋,可是他太孤獨了,太渴望被理解了,在湯屋里,欲望讓他迷失了自我。
無臉男發(fā)現(xiàn)湯屋里的人都喜歡金子,于是他變出了很多金子,利用這些人的貪念為自己服務(wù),以填滿自己的空虛。人們順從著他、討好著他,可是當他想把所有的金子都給千尋的時候,千尋拒絕了,這讓他很難受,他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都喜歡金子,而千尋卻不愿意理他。無臉男用金子強制讓周圍的人接納自己,但千尋讓他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更加孤獨和空虛,他被欲望吞噬,當他吞下凈化丸子,吐出所有的污穢,他回到了最初的單純,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這其實是現(xiàn)在許多人們的真實寫照:渴望被理解、被接受,卑微討好,無望追求,最后被欲望扭曲。但殊不知,孤獨是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欲望終會將人吞噬,唯有回歸本真才能不忘初心。
《千與千尋》開始的第一個畫面是一大束盛開的鮮花,鮮花的中間放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保重,他日再相逢”,這普通的幾個字,卻承載了非常豐富的內(nèi)容,表達了電影眾多的主題之一:離別與重逢。千尋在這個奇異的世界里遇到的第一個人是白龍,白龍說他早已忘記了自己的名字,但一直記得千尋的名字,因為在千尋很小的時候,白龍就見過他,這次的相遇只是再一次的重逢。在白龍的幫助下,千尋成功經(jīng)受住了重重考驗,救回了爸爸媽媽。故事的最后,白龍送千尋離開這個國度,他告訴千尋“一直往前走,不要回頭?!彪x別時,千尋問白龍:“那我們還會重逢嗎?”白龍回答:“會的,一定會的?!?/p>
我們曾經(jīng)幻想過無數(shù)次他們的重逢,想要彌補電影里的遺憾,但那些遺失的過往都已經(jīng)不可回轉(zhuǎn),所以我們只能一路向前,直到生命的終點,然后等待重逢。多么希望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樣離別就沒有那么悲傷了。
《千與千尋》雖說是動漫,但這個故事并不只是面向孩子,它更是對每一個成年人的慰藉。他告訴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曾有過一個東西,我們應(yīng)該尋回并守護,這個東西就叫做:向善的本能。
說起《千與千尋》,就不得不提宮崎駿,對熱愛動漫的人來說,他的名字并不陌生。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盛傳著這樣一句話:“迪士尼的動畫觸動你的心,宮崎駿的動畫觸動你的靈魂?!睘槭裁挫`魂能夠觸動,宮崎駿的秘訣在于安靜。他曾說過:“如果你一直讓人物跑來跑去,不會休息,那么這只是忙碌。但如果你制造點平靜的時間,那么電影會升華到更廣的維度。”確實,看他的動畫電影,我們會占用很長的時間在安靜中去明白、去思索、去尋找,然而并沒有找到什么,于是想要接著尋找,不是因為想要找到出口或是終點,而是因為路上的風景太美好。在宮崎駿創(chuàng)造的安靜氛圍中,我們體會到的是一種沒有終點,也不需要終點的思維。
有人說:“想住在《哈爾的移動城堡里》,《龍貓》是我們的玩伴,偶爾到《天空之城》去做客,或去《風之谷》看望《幽靈公主》……”也許,這就是宮崎駿迷們內(nèi)心深處最大的愿望吧!在宮崎駿的動畫世界里,善良與愛是永恒的主題。那些唯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經(jīng)典的臺詞,總會讓人產(chǎn)生共鳴,讓人在疲憊過后,還愿意相信這個世界是存在童話的。
宮崎駿曾說:“我想做的事告訴人們怎樣好好地生活在這個現(xiàn)實中?!币虼嗽凇洱堌垺防?,他寫到:“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因為它無法更壞。努力過后,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在《哈兒的移動城堡》里,宮崎駿說:“世界這么大,人生這么長,總會有這么一個人,讓你想要溫柔地對待。”在《幽靈公主》里,他又說道:“到不了的地方都叫遠方,回不去的地方都叫家鄉(xiāng),我一直向往的是比遠方更遠的地方”在《千與千尋》里,他又說:“我不知道將要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痹诂F(xiàn)實世界里,這些話又給了我們平淡又溫暖的力量,讓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繼續(xù)前行。
在宮崎駿創(chuàng)造的童話世界里,有軟萌的龍貓,有闖蕩世界獨自成長的女孩,有被犬神收養(yǎng)的幽靈公主……《龍貓》讓我們找回了童心,不論這個世界多么復雜,但在兒時的記憶里它總是豐富多彩的;《魔女宅急便》為我們傳遞了獨立、自信的能量,讓我們明白成長的路途并非一帆風順,一路的坎坷才能讓人日益強大……在他的動漫電影里,一切的事物仿佛有了靈性,他不僅把天馬行空的想象融入到其中,也將對現(xiàn)實的思考注入影片的始末。
生動與細膩、豐富與留白、夢幻與現(xiàn)實,這是觀眾對宮崎駿電影的最深刻的記憶,但是當我們后來再重溫這些電影,會發(fā)現(xiàn)宮崎駿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就像一面鏡子,我們能看到的一面是童話,而另一面是現(xiàn)實。而他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你簡單,世界就是童話;你復雜,世界就是迷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