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施越 江易宸
1.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2.西北大學數學學院
FinTech,就字面理解即可知其為一個融合詞,融合金融服務與信息技術于一體,是未來的新興產業(yè)和方向。在目前的體現更多是,互聯網公司與信息科技公司借助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開展的新型金融服務,相比之前,新的金融服務更具低門檻和高效率特征。fintech借助于大數據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雙重驅動,使得過去無法實現的金融服務如智能投顧成為現實,這既引起了人們的驚嘆,也引起了人們對金融科技的擔心,擔心這個產業(yè)會不會像未來機器人的發(fā)展一樣,造成大量金融從業(yè)人員的失業(yè),這個在這里不做預測,但是fintech當今的高速發(fā)展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與傳統(tǒng)金融機構一道,重新定義現代金融,設計新的商業(yè)模式,給金融行業(yè)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Fintech的表現內容是動態(tài)的,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fā)展一直變化,并非一成不變,但是就目前發(fā)展現狀而言,我國的fintech的具體表現形式可以分為移動支付、網絡信貸、智能金融理財服務以及區(qū)塊鏈技術等四個部分。
在移動支付領域,毫不夸張地說,無論是從市場規(guī)模還是使用頻率上來說,我國始終處于世界的第一梯隊當中,2016年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38.60萬億元,2017年則為109萬億元,躍升至百億元以上。而2018年更達190.5萬億。移動支付使得更多的支付手段和支付場景成為可能,成為繼銀行卡、現金外最常使用的支付工具。
網絡信貸是新興金融服務行業(yè)的重要部分,它以投資資金和數據驅動為特點,通過在線平臺的方式,以數據進行支撐,將資金直接或間接地借給個人用戶和小微企業(yè)。而網絡信貸興起之初可以分為P2P模式和B2C模式。并且網絡借貸的參與者又擴展至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B2C模式可以認為是直接借貸,這類由平臺自身發(fā)行貸款,借助網絡平臺完成貸前工作,并持有貸款作為公司投資組合的一部分。P2P模式即使網絡借貸平臺起了中介的作用,但是也有些網貸平臺采取的是P2N的模式,構建了平臺的資金池,即平臺購買許多貸款,然后將貸款打包出售給投資者。
智能金融理財服務上,fintech既涉及前臺投資決策,也對中后臺的運營和風險管理有重大改變和影響。其在信息的收集和處理,系統(tǒng)化、智能化與自動化有集中的體現。智能投顧是fintech中熱門的金融理財服務領域,通過對信息的智能收集和處理,能夠基于大數據做出智能化的投資決策的建議,如降低理財成本、分散投資風險等。而在這一領域,未來智能金融理財服務將會更加注重人工智能算法、人機交互技術、大數據和自動化技術、云計算在投資決策及風險管理中的運用。
區(qū)塊鏈技術具有分布式存儲、時間戳、共識機制、加密等特征。在目前的應用中,其大致可以分為公有、行業(yè)、以及私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區(qū)塊鏈。其中去中心化成為不同的區(qū)塊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點,能夠實現點對點的傳輸。區(qū)塊鏈目前應用的領域十分廣泛。例如在2018年3月,京東就發(fā)布了區(qū)塊鏈白皮書啟動區(qū)塊鏈底層架構建設研發(fā),同月,蘇寧金融上線了國內首個金融行業(yè)區(qū)塊鏈黑名單共享平臺。區(qū)塊鏈技術具有顛覆性,成熟應用之后可能會大幅改變現有的金融基礎設施和體系架構。
流動性風險主要是指金融機構沒有足夠的流動性資金來滿足資金償付的要求。這項風險在fintech中依舊存在,如今fintech的發(fā)展可以使得支付交易在短時間內大量發(fā)生,一旦出現大額資金需求便會引起流動性危機。因而移動支付平臺必須維持較高比率的流動資金以面對資金需求。并且,針對移動支付平臺,央行應該要求其對于備付金專戶資金不得挪用。
信用風險在fintech的某些領域信用風險被放大且表現得更隱蔽。以網絡信貸為例,個人的消費性貸款占據主導地位。個人消費性貸款的客戶群體,屬于高風險群體,且由于無擔保,這類貸款的風險程度就較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解決網絡征信的問題,同時積極結合利用如今的科技手段如大數據分析,落實風險評估并對風險分級定價。
從目前來看,金融科技行業(yè)的出現和興起,給傳統(tǒng)金融行業(yè)帶來了許多顛覆性的影響和沖擊,但這并不是摧毀性的,總的來說,金融科技的本質還是金融,只不過在形式上是以新金融的面貌出現,并且同樣具有傳統(tǒng)金融行業(yè)所具有的系統(tǒng)性風險和周期風險,并且還帶來了新的信息科技的風險。因而對監(jiān)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需要監(jiān)管層以新的思維和理念來看待這個新興行業(yè),既不能放任其野蠻生長,也不能不給其一絲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