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藝術學校 050000)
京劇藝術是中國戲曲文化的代表,蘊含了深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其中包括歷史、文學、表演、音樂、舞蹈、武術、美術等融為一體的藝術形式,海納百川,包容廣泛,這樣的藝術形式成為其他藝術門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百科全書。
在從事京劇教學工作中,根據(jù)自己對“四功五法”的粗淺認識和理解,做一個簡單論述。
1.唱:是四功之首,唱是歌唱。這是京劇表演中最鮮明最直接的音樂因素。京劇的唱有各種板式和曲牌,如西皮,二黃、昆曲等。
2.念:及念白。京劇的念白,不是生活語言,而是運用音樂手法處理過的舞臺語言,富于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大致分為韻白和京白,還有蘇白和川白。
3.做:泛指各種節(jié)奏化舞蹈化的表演動作,包括各種神情意態(tài),身段工架以及成套的舞和群舞,如起霸、走邊等。
4.打:是武藝競技和戰(zhàn)斗場面的藝術表現(xiàn),是武術和雜技的舞蹈化。有徒手對打,器械對打,刀槍劍戟,斧鉞鉤釵及各種蕩子等等。
在京劇表演中,唱念有調,動作有式,鑼鼓有經(jīng),武打有各種套路和蕩子。唱念做打和音樂伴奏都有一定的格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表演程式。
手:各種掌法,拳法,指法。
眼:即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講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喜怒哀樂,悲恐驚,羞、恨、愁、呆、思、盼等等,諸多情感都要用眼睛表現(xiàn)出來。所謂千表歸于眼,來形容眼的重要性。
身:是在我們的身段表演中,以足為跟,以腰為軸,萬動歸腰。比如:提,沉,沖,靠,躥房越脊,閃展騰挪,各種翻身、旋轉等等。如:“起霸”武生講究勇猛,花臉講究彪悍,老生講究儒雅,小生講究俊秀,武旦講究婀娜等等。共性當中具有行當各自的藝術特色。
步:即臺步、圓場、蹉步、趨步、點步,虛步,弓步,踏步,云步,醉步,滑步等等。
這些都有各行當?shù)膮^(qū)分,生,旦,凈,丑,在功法的運用和表演中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
我認為,法,講的是法規(guī)(規(guī)律)比如:起承轉合,橫平豎直,三節(jié)六合,抑揚頓挫,法則(原則)講各行之間的功法原則,各行之間的功法有所不同,就拿山膀來說:老生要弓,旦角要松,小生要緊,花臉要撐,武生在當中。唱,念,做,打各不相同。法度講的是尺度,也就是過與不及。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鋼與柔等等都要恰到好處。我講起承轉合,橫平豎直,三節(jié)六合,抑揚頓挫,剛柔相濟,這個度需要長期的磨練和體會才能把握它。所謂形神兼?zhèn)?,是外在形態(tài)與內在的神情融合,發(fā)與內而形與外,神形兼?zhèn)湎嗟靡嬲?,這是我們表演藝術的至高境界。
綜上所述,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心字,正所謂,萬法由心起,以心御術。
在教法上我把握兩個層面和兩個階段,一個是技術層面,一個是藝術層面。京劇教學講究的是口傳心授。特別是初級教學,唱念講吐字發(fā)音,行腔歸韻。做打講橫平豎直,起承轉合,抬手投足,一招一式要求要規(guī)范。開蒙,打基礎非常重要,必須要從細節(jié)開始。因此我的教學劃分了二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主要針對的教學群體是1—3年級,從“一戳一站”開始,聽老先生們說,開蒙第一課就是教“一戳一站”,出師登臺后講究的也是“一截一站”,直到老年功成名就還要研究“一戳一站”,道理很簡單,從“一戳一站” 的基礎中可以看到功夫、氣質、甚至是全面素質,這個“一戳一站 ”是廣義的,是由點到面,從淺入深,永無止境的。
第二階段:3—6年級,就是把技術、技巧融入到劇目的表演當中去,有機結合起來訓練。這在我自編自創(chuàng)的幾套訓練組合里面都有所體現(xiàn)。通過前階段單元素練習和整體組合協(xié)調的訓練,以及四功五法的講解和實踐,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知,接下來就可以進入到完整劇目的教學中去了。
我教學中的兩個層面
第一個是技術層面;我認為,中專教學主要是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要有一個扎實的基本功,尤其是武生、武旦、武丑、武花行當,基本功首先要過關,過得硬,功夫要扎實,這些功夫包括毯子功,基本功,把子功、身段功,唱念功,凡是以“功”為主的,都要過硬,“功”要不行,就談不到“戲”了,所以這是首要的。另外一方面就是規(guī)范教學,一招一式、規(guī)規(guī)矩矩,不要存在“硬傷”,唱、念、做、打都要規(guī)范,不求多么有深意,但得讓人看著舒服,沒毛病,這樣我認為就完成了它的初級階段的基礎教學任務了。
第二個層面是通過初段三年的學習有了一定的技術基礎,藝術覺悟,在劇目學習中能較好的通過“四功五法”體悟人物,這個我稱之為藝術層面,進入這個層面
表演程式大體可分為兩類,就是單項程式和成套的組合程式。單項程式。用到劇情里面跟人物結合起來,它就有了表演的內容,比如說云手,就是一個單純的表演技術。所謂成套組合,是指按照特定的生活內容將若干個單項程式進行一定的組織,這就有了一定的指向性。比如:起霸、趟馬、走邊等,可以成為某種心理情緒的形象表現(xiàn)。這類成套組合程式,就具有了內容的素質。不論單項還是成套組合,在進入人物之前他并不存在必然的邏輯關聯(lián),即便是成套組合程式,也還只含有一般的生活內容,不能獨立的構成人物形象,因此說表演程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它是劇目學習中必須掌握積累和熟練運用的基本功。比如我的教學劇目《戰(zhàn)金山》這出戲里,要求功架和動作氣韻要足,要有大氣而古典的韻味,美媚柔脆的女性舞蹈身段是武旦、刀馬獨有的身段特征,從起霸、擂鼓、走邊、對打、檔子、下場花等一連串的、細化了的律動連接,韻、氣、神的貫穿,充分彰顯的京劇表演程式的魅力。
韻、氣、神的“韻”就是內在的東西,“氣”,指呼吸也包括氣質。“神”就是眼睛在表演中“送神,放神,領神”的亮相。“律”,是外在律動的規(guī)律,律動也就是身段的線與點,動與靜。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明白,程式技巧都是為了人物服務的,絕對不能夠賣弄技巧,為程式而程式,一定要把這些融入到人物當中去。比如說打出手,一定要表現(xiàn)出在戰(zhàn)斗中的那種戰(zhàn)斗狀態(tài),而不是為了耍槍而耍槍。比如下場花兒,不管是槍花兒刀花兒,它是一種情感的折射,一般是打了勝仗,得意興奮了,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人物的情感,所以在運用技巧和運用程式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學生符合劇情人物需要,為人物服務。
現(xiàn)在國家對我們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戲曲前所未有的重視,并把弘揚傳承和傳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四個自信里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憑什么要自信,是因為我們這個文化里有民族優(yōu)秀的精髓,有值得我們學習傳承和領悟的東西,作為戲曲文化的傳承和教育者我將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