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馨月 任紫薇 魏金蕊
摘 要:本文以知乎網為例,以分析知識共享主體對知識共享的影響為目的,利用問卷調查方式設置變量,采用結構方程模型研究知識共享主體中的各個因素。得出最后結論,認為知識共享意愿、知識表達能力、知識掌握程度、經濟動機、知識接收意愿、知識接收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對于知識共享水平具有顯著的影響。最后根據實際提出對平臺管理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
中圖分類號:G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05-0015-02
一、 概述
在知識共享過程中,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知識共享的效果。對知識共享的相關研究表明,知識共享主體相關因素的變動,會對知識共享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從知識的接收方和發(fā)送方兩方面出發(fā),分析共享主體對知識共享水平的影響程度。知識共享的途徑大多是通過網絡,也隨之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知識共享平臺。本文研究所用的平臺——知乎網,是以知識共享為核心,以虛擬社區(qū)形式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的網絡問答社區(qū)。用戶對于知識的獲取和貢獻是多元化的、有價值的信息。
二、 知識共享相關研究
關于知識共享的內涵,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唐炎華,石金濤的研究從知識轉移角度說明知識共享是知識在組織中不斷傳播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吸收和應用,從而使組織獲得競爭優(yōu)勢。李銳,田曉明等認為,知識在人或群體中傳播就是知識共享。沈旺等人從團隊知識共享角度提出,知識共享就是知識交換的互動過程,而且是一個反復實驗、反饋、相互調整的過程。樊治平從知識生產角度指出,知識共享是組織內部或組織之間對知識的交換和討論,使得知識本身擴大其價值的效應。
上述學者從知識轉移、學習、知識管理等角度,對知識共享進行了闡述。對于知識共享的內涵,因為側重方向的不同,所以從各個角度定義都有一定的道理。結合各個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認為知識共享是一個過程,它既是知識的生產過程,又是知識的消費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在不斷地擴散、轉移。
三、 模型構建
結合上述關于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本文以知識共享主體中知識提供者的知識共享意愿、知識表達能力、經濟動機、知識掌握能力以及知識提供者的知識接收意愿、知識接收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為自變量,以接受知識的質量和數量為因變量建立模型。在模型建立時參考了已有研究中的經典變量,篩選掉難以量化的變量,建立最終模型如圖1所示。
四、 研究方法與模型驗證
(一)量表設計
本文使用的調查問卷采用了量表的形式,測量知識共享意愿、知識表達能力、知識掌握能力、知識接收意愿、知識運用能力和知識共享的質量和數量等信息。量表采用Likert五級量表。
(二)數據抓取與問卷收集
本文是基于知乎進行的知識共享的研究。知乎是國內規(guī)模比較大、制度比較完善的知識平臺,因此我們的數據采集就是來源于知乎,使用python編寫爬蟲數據,隨機選取一個用戶,對其關注的用戶進行深度遍歷,爬取個人網頁,并發(fā)放問卷??偣才廊?00個用戶,收到問卷209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45份。
1. 問卷的信度分析
在進行分析之前,需要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確保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和所收集信息的真實性,再根據得到的結果對問卷內容進行進一步調整和篩選,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通過SPSS軟件的α信度系數法測量問卷信度,得到的信度系數值為0.922,刪除任一個題項后系數值并不會明顯提高,綜合說明數據信度高,可用于進一步分析。
2. 問卷的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是為了分析問卷的組織結構是否合理,問卷的測量結果是否是我們想要考察的內容,兩者之間越吻合,則效度越高。分析發(fā)現(xiàn):所有研究項對應的共同值均高于0.4,說明研究項信息可以被有效地提取。
(三)結構方程模型
1. 結構方程模型的繪制
本文的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采用AMOS21.0進行繪制,在調查知識接收者和知識提供者對知乎知識共享內容質量和數量的影響的時候,假設誤差路徑系數為1。模型路徑圖包括由知識接收者、知識提供者、知識質量、知識數量四個潛在變量表示,而這四個潛在變量由多個測量變量表示。知識提供者由知識掌握能力、知識表達能力、經濟動機、知識共享意愿四個測量變量表示。知識接收者由知識接收意愿、知識接收能力、知識運用能力三個測量變量表示。數量是由共享知識數量充足、共享的知識源源不斷、共享的知識包含的信息量豐富度三個測量變量表示。質量是由共享的知識與話題相關、共享的知識是容易理解的、共享的知識是嚴謹準確的、共享的知識是完整的、共享的知識是可靠的、共享的知識是及時的這六個測量變量表示。此外根據假設做出這四個潛變量之間的關系,并且進行參數估計。進行參數估計后如圖2所示。
在現(xiàn)有的理論來看,本文的模型是 可以接受的,但是做模型修正后可以使得結果更好。選出MI指數最大的,發(fā)現(xiàn)兩者在心理學角度確實存在關聯(lián)。修正模型進行參數估計,結果如圖3。
2. 結果分析
將評估后的實際指標和標準指標范圍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數據與模型是合適的,也就是說指數共享內容的質量和數量是可以從知識提供者以及知識接受者來分析。在知識提供者方面,重要性從大到小排序為經濟動機、知識共享意愿、知識掌握能力、知識表達能力;在知識接收者方面,重要性從大到小的排序為知識接收能力、知識接收意愿、知識運用能力。與此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在知識提供者和知識接收者對知識共享質量的影響上,知識提供者的貢獻更大。此外,在知識提供者與知識接收者對知識共享數量的影響上,亦是知識提供者對知識共享數量的影響大一些。
五、 建議
(一)從知識提供者角度的建議
首先,因為知識的表達能力對知識提供者進行知識共享有著正向影響,所以要提高參與主體的自身表達能力,比如說:在成員加入平臺時,對成員進行一系列的指導,規(guī)范其回答問題的流程和格式,并提供在線咨詢,幫助用戶對某一問題的回答更加精煉和有效。這些方法都可以使用戶提高自身的知識表達能力,從而更加有信心對所擁有的知識進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