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聲敏
當代學者王亞南說:“二十四史實為一部貪污史。”確實,無朝無代無腐敗,貪污受賄與封建官員如影隨形。怎樣反腐、拒腐,保持官員的廉潔?這成為歷代帝王和官員都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高壓政策? ?致談腐色變
怎樣才能保持廉潔的操守呢?明朝官員的經(jīng)驗就很富有操作性。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微賤,長期混跡于社會底層,放過牛,當過乞丐,做過和尚,對于元朝政府的腐敗有著切身的感受,對那些貪官污吏咬牙切齒。史書記載:朱元璋于開國之初,“懲元季貪冒,重繩贓吏”。這是說朱元璋鑒于元朝官僚貪污受賄導致亡國的歷史,用嚴厲甚至可以說嚴酷的刑罰對付他下面那些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當時很多罪大惡極的“大老虎”被抄家問斬,不少“小蒼蠅”也被繩之以法。而且,朱皇帝對這些貪官污吏經(jīng)常氣不打一處來,血壓一高就搞法外施刑,讓腐敗分子受到了比原先的國家法律規(guī)定更嚴苛的處罰?!皠兤嵅荨薄颁摻z刷”……這些詞語讓明朝百姓刻骨銘心,也讓后世的貪官污吏談起朱元璋就臉色大變。
朱元璋的高壓政策無疑加大了明朝官吏腐敗的成本,對于澄清吏治、改善官場生態(tài)確實起了一定的作用。盡管明朝官員的薪水很低,不貪污不受賄就不足以維持“官”的生活,但是不少官員紛紛以清廉自律,倡導安貧樂道的生活,相互警醒“不要伸手”。很多官員在反腐、拒腐的表現(xiàn)中令人動容,而且他們還大談特談抗蝕拒腐之道,言傳身教,用自己用別人的實踐經(jīng)驗最大限度地為大明王朝的廉政建設添磚加瓦。
慎交往少應酬? ?淡泊自處
抗拒腐敗,官員從實習期間就應該有這種意識。一位姓曾的官員說:“要做清官,不在服官之日,而在實習候任之時?!痹瓉?,明代時候,人們要當官,途徑先是有三條:科舉考試、吏員選拔、名流推薦。后來,漸漸只剩下科舉考試這一獨木橋。但是,所有讀書人在考取任官資格后,通常都要經(jīng)歷少則三五個月,多則一兩年的實習(當時名曰“觀政”)之后,朝廷才會把官帽子發(fā)給他。一個讀書人,十年寒窗甚至幾十年寒窗,俱往矣!現(xiàn)在只要經(jīng)歷短短一段實習期,就能正式參加工作,步入“官”的行列,想想都讓人激動!問題是這段實習期是沒有任何薪水的,偏偏京城物價高、花費大,正所謂“長安米貴,居之不易”。這就讓實習官員們難熬了。然而也不用擔心,因為他們是預備的“官”,是將來的資源掌控者。于是,很多牛鬼蛇神就盯上了這些實習官員,認為“奇貨可居”,紛紛扮成了“天使投資人”的模樣,千方百計拉攏他們。甚至有些投資人對于那些尚在學校的優(yōu)秀讀書人,都頻頻暗送秋波,以圖以后十倍、百倍的回報。意志薄弱者紛紛落馬。所以,曾姓官員諄諄告誡讀書人:“實習期間不要受人饋贈,不要受人邀請到處跑馬作秀,要甘于寂寞,淡泊自處。須知道,人家饋贈你,是想讓你在當官掌權(quán)后十倍百倍地償還的;人家邀請你到處作秀捧場,是變著法子巴結(jié)你,一旦把你拉下水了,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榨取你的精血。一旦你處世不謹,中了人家的圈套,縱然腸子悔青了也無濟于事。只有你在實習期間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腐蝕,為官之后才可能大有作為,流芳千古?!?/p>
另外一位著名官員佘自強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思,他說:“節(jié)用于未任之先,守廉于既任之后?!碑敃r很多實習官員手頭拮據(jù),到處借貸。佘自強就說自己當年實習期間從不借貸,哪怕再窮,也咬牙挺過來了。
尚未獲得任命就要防范他人的收買與籠絡,這或許還僅僅是抗拒腐敗的“萬里長征第一步”。獲得任命之后的考驗會更加嚴峻。
當時,官員獲得任命的消息一旦傳開,便總會有各色人等以各種借口進行邀請。什么老鄉(xiāng)會啊,同學會啊,研討會啊,慈善會啊,等等,你都不知道這個世界怎么會突然蹦出那么多的組織。對此,佘自強勸官員們一概拒絕算了,因為初任官員,什么都不懂,嫩得很,而且精神上可能還處于亢奮狀態(tài),把握不住自己,容易授人以柄。他認為:“哪怕是親戚朋友來邀請去吃飯,這個時候也要問清楚在座的到底有哪些人,倘若同時也邀請了什么不清不楚的人,最好就不用去了,免得不明不白地落入人家的圈套,日后受人擺布?!?/p>
官帽子戴上之后,官員便要走馬上任。古代交通不發(fā)達,官員上任往往要經(jīng)過長途跋涉,經(jīng)常要住宿。一位名叫吳遵的官員告誡同僚們:“上任途中,選擇住所一定要謹慎。和尚的廟、道士的觀不能住,尼姑的庵那肯定是更不能住的,最好也不要住官員或普通百姓的私宅,應該盡量住旅館。”
到了任所,官員凡事都需更為謹慎。因為凡人總有七情六欲,那些牛鬼蛇神正是瞄準了官員的欲望,投其所好,使其一步步墮入甕中而不能自拔,結(jié)果淪為任人操縱的木偶。
有一位省級官員曾語重心長地叮囑即將赴任的子弟:“到任之初,所有事情都是大事。哪怕再小的事情,在老百姓看來都具有別樣的意味??匆娔闶找桓∈[,他們明天就會送你一棵大樹;看見你端詳一塊石頭,他們明天便會送來一尊古董。因此,要想保持廉潔的操守,官員平時就需要作風正派,行事低調(diào),沒事不要與人發(fā)生非工作上的關系。種種非工作上的關系往往只會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到時候,人家請你辦個事,你說不行;請你吃個飯,你也說不去,難免面子上過意不去。但是為了讓面子上過得去,可能你就得犧牲原則。犧牲了原則,以后就麻煩了?!?/p>
明代中期,福建曾發(fā)生一起非法販賣食鹽的案件。當時販賣食鹽是暴利行業(yè),所以朝廷將這項權(quán)力收為國有,自己發(fā)壟斷財。老百姓想販賣食鹽,必須得付出一定代價,換取相關部門批準,由政府頒發(fā)營業(yè)執(zhí)照(當時稱為“鹽引”),否則要遭受嚴刑處罰。但是要辦下營業(yè)執(zhí)照,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付出的代價往往太高。福建一位富商覬覦販賣食鹽的暴利,但又舍不得換取營業(yè)執(zhí)照的代價,所以一直沒搞到執(zhí)照。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機會來了。新任知縣上任,他打聽到該知縣喜歡花木,便購買許多名貴花卉,搜羅許多精美根雕,并專門建了一個園子展放。該知縣早已耳聞該富商家里花卉、根雕琳瑯滿目,只是苦于主人“金屋藏嬌”,又一直不下請柬,自己無緣得以一睹為快。富商瞅準了知縣的心理,便擇日請知縣大人前去觀賞品鑒。第一次,知縣欣然前往。然后第二次、第三次……大家漸漸混熟了,知縣每次前往,結(jié)果都抱得花木歸,不亦樂乎。于是,富商覺得時機成熟,便要求知縣幫忙弄一份食鹽的營業(yè)執(zhí)照。此時的知縣,哪里還敢說個“不”字。最后,知縣違法弄取“鹽引”的事情暴露,鋃鐺入獄。一位姓蔣的知府就曾以這個故事告誡下屬:“任職之地,任何人的饋贈都不可接受。哪怕說是什么不值錢的土特產(chǎn),縱然是一個水果、一壺酒都不行。沒收之前,你是高高在上的官;收了,你可能就低人一等,成了聽他使喚的下人?!?/p>
其實,對于類似上述富商這種伎倆,官員們都是心知肚明的?!豆袤鸺纷髡咄籼戾a總結(jié)了這些壞蛋誘惑官員的種種伎倆以警示官員,他說:“如果官員能喝,他們便會獻上美酒佳釀;如果官員好色,他們便會引薦美貌歌女舞姬;如果官員是文藝型的,他們便會送上書畫作品或者古玩玉器;如果官員喜歡吟詩作對,他們便到處搜集優(yōu)美的詩詞文章請官員鑒賞批評;如果官員喜歡游山玩水,他們便會到處建立亭臺樓榭,然后邀請官員去題詞、指點。”總而言之,只要雞蛋有縫,蒼蠅就會來。
節(jié)流開源? ?全家自律
然而,抗拒腐敗,不貪污不受賄,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啊。因為眾所周知,明朝官員的薪水是中國歷朝最低的,流傳很廣的故事就是不貪不腐的大清官海瑞寒酸了一輩子,但是當官當?shù)绞〔考壍乃?,身后還得靠同事湊錢才得以安葬。他在母親生日時,買了兩斤肉孝敬老母都能成為新聞。所以,明代官員要拒腐而又要好好地生活下去,不但要“節(jié)流”,還要“開源”。汪天錫在《官箴集要》中就提到有的官員發(fā)動家人辛勤勞作以彌補薪水過低之苦,他們把衙門空閑之地開辟成園圃,栽種蔬菜、瓜果,甚至有的官員家人還把吃剩的飯菜收拾起來,自己喂養(yǎng)牲口。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官員們還意識到:一個腐敗官員的背后,往往會有一大批腐敗的家庭成員。呂坤就指出:“貪墨之風,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于是他要求下屬必須嚴格制約家人,讓家人修身養(yǎng)性,清淡度日。當然,生活中的禮尚往來必不可缺,縱使再清廉的官員也不能免俗。佘自強就告誡家人:“倘若親戚、朋友、師生之間走動實在無法推辭,那就選擇諸如大米、白菜這些不值錢的東西接受一兩件吧?!?/p>
我們在這里說的是幾百年前的反腐拒腐故事,但是對于今天的領導干部,應該也有所啟發(fā)吧。
(摘自鳳凰網(wǎng)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