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本超
逆向式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即首先確定預期結果,然后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再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逆行設計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步驟,將學生學情、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對知識、問題進行思考和持續(xù)理解。逆向設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引導學生“向設計師一樣創(chuàng)作”,圍繞一定主題,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的情境,使教學活動變成一個有目的性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并且真正地進行完整的主題單元化實踐過程。
“為奶奶做件土布牛仔服”單元化學習活動,采用逆向設計,以完整的設計過程,從項目選定、資料檢索、方案制定、完善、實施、展示、反思等自主探究與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完全自主地投入到現實狀況里,構建起知識體系,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
在應用逆向設計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和陪練者,實施教學流程如下圖所示:
通過主題單元化學習方式,從改變“一課一練”以及“單課時意識”的現狀入手,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中,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創(chuàng)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關注學生在這過程中活動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表現。并通過開展跨學科的研究型學習,發(fā)展學生都視覺讀寫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學會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
1.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致力學而為用
主題單元化式課程教學給了師生更大的空間去深度解決問題。解決美術和生活的問題也成為核心素養(yǎng)本位美術學科的核心,那么就需要創(chuàng)設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和實踐中,去找尋課堂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多數課堂教學中的設計主題都是校服設計,其實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以及思考,因為現行環(huán)境下,不可能成為現實。本課設定的主題“為奶奶設計土布牛仔服”是根據本地的實際狀況設定的真實情境:菜花節(jié)中的表演,如果能有土布服裝的搭配,更具有鄉(xiāng)土氣息和特點。這也就構成了問題情境,同時,問題又具備可操作性,學生通過自己的美術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夠具備去解決此問題的能力,才成為有效情境。
情境中以親情的融入,讓學生更加了解土布背后是歷史的記憶與祖輩的情懷,換位思考奶奶的習慣和心理,深化了學習的意義和動機,加深學生對于祖輩的感情,實踐“立德樹人”的學科價值。
2.感受夢想的力量,確立國際視野的時尚觀念
土布自元末明初開始,一直成為祖輩遮體御寒和反映生活趣味的主要材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各種化纖材料的沖擊下,土布基本積壓于鄉(xiāng)村的衣柜里,成為不時尚和老氣的材料。然而,當我們回頭再去審視土布,不僅僅有優(yōu)良的舒適性、健康性,而且具備樸實自然的特征,同時又包含了無限的情愫。特別是經緯交叉而形成的各種變幻多樣的抽象幾何圖案,和諧統(tǒng)一的色彩搭配都是永遠時尚經典。
老師帶領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先從觀念上改變對土布的認識,提高審美水平。第一組學生通過交流“粗布衣變成流行全球的牛仔衣”的故事,感受了夢想與堅持的力量,同時以土布與牛仔布的對比,知道代表時尚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不斷的前后變化著,更容易形成具有個性的審美方向,加強對土布材料服裝的信心。第二組學生尋找到紀錄片《無用》的故事:在時尚之都巴黎,手工棉麻布專場時裝秀引起轟動,說明中國的服飾本土品牌走向世界,具有東方特色的元素讓人垂青。在倡導環(huán)保,崇尚回歸自然的今天,純手工紡織的土布就具備了除了材料本身外更有時代性的內涵。通過主動探知過程,學生加深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尊重手工藝者對人類文化的貢獻。第三組學生找尋了獨特的Burberry格紋詮釋經典時尚案例。大牌服飾的格紋與土布格紋去比較,頗能引起學生的思考:相似的圖案、相似的歷史,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成為大牌服飾的經典圖樣,一個卻僅僅成為了歷史的記憶。通過比較,學生能明白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還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的過程后,以更開拓的國際視野去重新審視土布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從而樹立文化自信,確定像服裝設計師一樣創(chuàng)作的目標,提高課程教學的價值。
3.照葫蘆畫瓢,再以逆向設計玩轉成衣制作
初中課程中的服裝設計,一般僅僅是向學生灌輸一些基本知識和理念,實踐練習也就是畫些效果圖或者紙服裝之類,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養(yǎng)。但因為學生的年齡階段等實際狀況,讓學生直接去用布料縫紉,結果肯定也不會太如意。
畢加索曾說:“模仿是人類一切學習的開端,然后才是創(chuàng)新,最后才是你的自主?!狈b也是如此,模仿改進出款。因此我們再采用了逆向設計方式,從成品的分解,再回到知識的新授與梳理。為了降低實戰(zhàn)操作的難度,采用了照葫蘆畫瓢的方式。把奶奶的舊衣服按照結構用剪刀進行分解,再將領、袖、身、袋等部件以同樣大小拷貝到多張紙板上,也就成為了模板。只要再按照模板對土布重新進行裁剪縫紉,組合后就能做成完整同樣的新衣服。當然模仿肯定不能僅僅是復制。模仿的目的在于演繹、延伸和突破。因此學生先填寫設計單,在原有樣式的基礎上,查閱資料或者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部分改動,畫出實際效果圖,并說明改動的原因和意義,然后就可以在共同的模板下,分組進行裁切。在每組組長的安排下,群策群力選定面料和設計創(chuàng)新點,再分工到人,才能以合作的模式下進行。
因為有了模板,具備很強的操作性,因此過程非常輕松愉快。學生在實戰(zhàn)操作中了解服裝的樣式和發(fā)展趨勢,更能從奶奶的角度去考慮服裝的功能,作出改進,比如怕奶奶被盜而設計隱形口袋,如擔心奶奶領口太緊影響健康而要求放松領口的考慮,比如考慮奶奶的懷舊情結而選擇盤扣進行裝飾等。在原有基礎上的突破使服裝更能以現代思想呈現在面前,也就構成了繼承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學生更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提高個人審美品位。
逆向設計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從而完成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解讀。(如圖)
通過本主題單元化課程學習,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實現了美術學科“立德樹人”的目標。特別是使學生從文化角度、以國際視野去審視和探討基本問題“傳統(tǒng)與時尚的關系”,對服飾的區(qū)域性、應用性和藝術性有更多認識。讓學生了解服裝文化及其設計的思維方式,樹立以創(chuàng)造意識為重點的設計觀念,以及體會作品所包含的“家鄉(xiāng)”、“親情”等情感。
土布作為非遺項目和鄉(xiāng)土材料,進入美術課堂,更能讓學生感受前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情感,傳承非遺文化,進行民族精神和中華文化傳統(tǒng)教育,彰顯美育價值。同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以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
基于課程的完整性和趣味性,這種主題單元化學習提升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深受學生喜愛,取得良好效果。通過逆向設計的主題單元化學習,學生們開拓了視野,展示了自信,也實際體驗了服裝的設計、裁剪、縫紉以及展示的過程,既興奮又緊張,深深感受土布的魅力。然而因為材料和時間的限制,在現有的教學大綱規(guī)定下還是僅僅能淺嘗輒止。特別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方式,需要高度的自覺性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對于部分不能積極參與的同學缺乏激勵的措施和方案,需要指定更加適合、有效的評價量規(guī)為指導。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