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科學探究區(qū)域是供兒童開展自主的科學探究活動的場所。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和充裕的操作時間,保證每個幼兒在集體活動之外,都有充分的機會接觸、擺弄和探索科學材料,自由地、獨立地進行各種科學觀察、科學實驗、科學游戲以及科技小制作等活動。本文將從科探區(qū)的價值角度出發(fā),著重對科探區(qū)游戲材料的投放進行探討。
1.1科探區(qū)活動是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
科探區(qū)是供兒童開展自主的科學探究活動的場所。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和充裕的操作時間,保證每個幼兒在集體活動之外,都有充分的機會接觸、擺弄和探索科學材料,自由地、獨立地進行各種科學觀察、科學實驗、科學游戲以及科技小制作等活動。同時,兒童之間也有充分的交往機會,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我國幼兒園的師生比低,集體教學活動對幼兒園教育實踐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幼兒畢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很多內(nèi)容不可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述來獲得,而需要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活動來獲得。在集體教學后,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幼兒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往往活動結(jié)束了,仍意猶未盡,而有些幼兒則在一次活動中遲遲不能完成操作任務,于是教師們非常注重延伸活動的展開,以不斷推進活動的深入。在每次探索活動結(jié)束后,并不將其當成是活動的尾聲,而作為繼續(xù)探索的開始,仍保留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在科探區(qū),讓新舊材料之間保持一定的比列,供幼兒再次選擇探索。
1.2《綱要》背景下的幼兒科學教育區(qū)域游戲的開發(fā)
《綱要》中說,“環(huán)境應有利于引發(fā)、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fā)、支持幼兒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積極的相互作用”的精神,把環(huán)境作為實施課程的重要途徑,著力創(chuàng)設“保護好奇、支持探索、鼓勵創(chuàng)新”的科技教育環(huán)境。它要求教育者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fā)現(xiàn)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指出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并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2.1材料要越豐富越好
科探區(qū)必須提供豐富的材料,才能保證孩子有足夠的工具進行操作,這是許多老師的看法,其實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材料始終只是幫助幼兒進行探索活動的輔助手段和工具,必須是對幼兒本次探索活動有所幫助的。過多材料的提供看似讓孩子玩得很開心,但是多則濫,幼兒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容易分心,他們的活動會因為過多的材料投放流于形式而表面化,不能達到很好的探索目的。
2.2材料要越精致越好
很多老師一開始進行科探區(qū)域創(chuàng)設就會力求做到做好,想把最美的、最新的都裝飾在本班的區(qū)域之中。精美、嶄新的材料確實讓人賞心悅目,吸引眼球,但是投入過大不說,幼兒也只是拿著看看,既擔心會弄壞,又因為確實太過完美而失去了玩的興致。因為沒有了探索的欲望和需求,更沒有探索的必要,久之就會失去興趣。這些看起來精美的材料,如果不能給孩子提供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操作平臺,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價值和意義。
3.1科探材料應具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愿望。有趣的材料會讓幼兒在游戲中覺得帶勁兒、好玩兒,他們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動感變化,從而將被動擺弄轉(zhuǎn)變?yōu)橹鲃犹骄?。所以投放材料要適合幼兒“玩中學”的特點,減少幼兒的壓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學因素的材料也沒有實際意義。比如在科探區(qū)游戲《小貓釣魚》中,天天剛把磁鐵做的釣竿放進小“池塘”里,綁著回形針的魚就迫不及待地吸附在了磁鐵上。天天開心極了。不一會兒,他就釣了很多很多的魚。天天望著簍子里一簍子的魚,自言自語道:“原來,磁鐵釣竿只能釣出綁著回形針的魚?!边@時候,天天又用磁鐵釣竿去吸引雪花片的魚,可是卻發(fā)現(xiàn)雪花片的魚紋絲未動。他又去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雪花片的魚還是沒有動,他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大叫起來:“磁鐵釣竿不能釣出雪花片的魚!”旁邊的陳梓銘聽到了,瞟了他一眼說:“磁鐵釣竿本來就不會釣出雪花片的魚?!碧焯鞗]有在乎陳梓銘的輕蔑,而是向張宇晗交流起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時候,天天又把釣竿垂向了沒有回形針也沒有雪花片的魚,可是魚一點都沒有反應。天天自言自語道: “哦,我明白了,磁鐵只和回形針做朋友,不和雪花片、紙片做朋友!”
3.2科探材料應具有暗示性
人對周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對已有知識經(jīng)驗掌握的情況下,常常借助于知識的暗示性來進行認知,如認識某一產(chǎn)品,先閱讀說明書等。因此也可以將暗示性蘊涵于材料中,這樣無需教師手把手地教,而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找出規(guī)律,按規(guī)律再進行模仿或創(chuàng)造。如,在科探區(qū)投放實驗:“鹽水里的雞蛋”時,我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挑戰(zhàn)的情景:蛋寶寶不小心掉進了小池塘,雞媽媽如何救出蛋寶寶呢?憑空讓孩子們?nèi)ハ胂缶鹊霓k法真的很難,孩子們不太容易切到點上,于是我設計了一個雞媽媽救蛋寶寶的步驟圖,圖中將實驗的步驟一一呈現(xiàn),讓孩子們在圖片的暗示中,感知蛋寶寶在鹽水中浮起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幼兒自我學習、自我觀察的過程,通過這次活動,班級里的許多寶寶學會了看科學實驗步驟圖,在后來的學習中,他們也嘗試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好玩的實驗用這種簡易的步驟記錄下來,并帶來幼兒園和伙伴們分享,我們班頓時掀起了一股記錄風潮。
3.3科探材料應具可操作性
科探區(qū)活動目的在于讓幼兒動手嘗試、操作,在操作中獲取經(jīng)驗。因此,我們投放的材料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從而獲取相應的感受。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材料時,要多選可拼擺的,少選一體的;多選簡單有趣的,少選復雜難懂的,不管你投放的材料是需要幼兒制作的,是需要幼兒組裝的,還是需要幼兒觀察的,總之是要讓幼兒動手動腦,并且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快樂和趣味,那么我們在材料投放這一點上才能算成功了。
如:當科探區(qū)剛投放了《有趣的提升》的材料后,童童就來到了科探區(qū)。他拿起一塊小的環(huán)形磁鐵,開始對著回形針吸引著?;匦吾樢幌伦泳臀搅谁h(huán)形磁鐵上。他慢慢地抬高手,回形針吸附在磁鐵上,隨著童童手的抬高而升高。由于有著繩子的牽引,回形針在升到最高的時候被繩子給拉了下來。童童用小環(huán)形磁鐵試了幾次后,覺得沒意思,正準備離開的時候,這時候,熙熙來到了科學區(qū)玩這個提升游戲。只見熙熙拿了一塊大磁鐵,去吸引被繩子拴住的回形針。隨著熙熙的手慢慢地提升,被繩子拴住的回形針也吸附在回形針上慢慢地升高。當繩子被拉到最長的時候,磁鐵離開了回形針,這時候,奇跡發(fā)生了。離開磁鐵的回形針并沒有掉下來,而是懸浮在了空中。童童驚呆了,他大聲地喊著:“快看快看,回形針自己一個人會飄在空中?!贝藭r,熙熙也洋洋得意,可是他的手一抖,回形針就掉了下來。童童覺得不可思議,他也學著熙熙的樣子,拿了一塊大磁鐵去吸引回形針。當他把手提到比繩子稍高的高度的時候,吸附在磁鐵上的回形針也奇跡般地漂浮在了空中。這時候,童童并沒有停止,而是把手抬得再高一點,回形針就掉了下來。在旁邊的熙熙說:“手不能抬得太高了,太高了回形針就會掉下來?!蓖嚵藥紫?,果然如此。
童童屢試不爽,玩了一次又一次。
區(qū)域活動以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性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了幼兒的主動探索精神。只要科探區(qū)中的材料適量、形式多樣,貼合幼兒的興趣、能促進幼兒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相信幼兒在主動觀察、探索的過程中就會變得更聰明、自信、大膽。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新橋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