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宜君
摘 要:本文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總結出“八結合”方法,即管教與提高結合;管理與教育結合;內(nèi)因與外因結合;表揚與批評結合;校內(nèi)與校外結合;引導與扶持結合;理性與感性結合;亦師與亦友結合。結果表明,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八結合 班主任工作 方法
在新時代的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中,出現(xiàn)了很多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班主任不但要堅持過去可行的工作方法,而且要根據(jù)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創(chuàng)造出新的工作方法。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觀察和分析事物、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基本規(guī)律,班主任也應該學習和運用這一規(guī)律,在各種矛盾對立中求得統(tǒng)一。為此,本文作者總結出“八結合”工作法,即管教與提高結合;管理與教育結合;內(nèi)因與外因結合;表揚與批評結合;校內(nèi)與校外結合;引導與扶持結合;理性與感性結合;亦師與亦友結合。結果表明,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一、管教與提高結合
這里所講的管教,就是指管理好、教育好學生,這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這里所講的提高,就是指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質。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處理好管教與提高之間的關系。班主任要管教好學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和工作水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班主任自身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和業(yè)務素質,學會運用適當?shù)墓ぷ鞣椒?,熱愛本職工作,視學生為親人,對學生因材施教、諄諄善誘、寬嚴適度地施以管教,并能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那么,學生就會對班主任的這種潛移默化式的管教心服口服,受到啟迪,從思想行為上走上正確軌道,整個班級就會在管理和教育、思想和學習等方面獲得優(yōu)異成績。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必須努力學習,加強修養(yǎng)。一是要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必修課;二是要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堅持以高尚的人格、深厚的學識、精湛的教藝、辛勤的汗水、培養(yǎng)學生;三是要在不斷的實踐鍛煉中學會靈活運用啟發(fā)誘導、一分為二等方面的工作方法。
二、管理與教育結合
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就是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行為規(guī)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生活、紀律、衛(wèi)生等方面的管理。班級的狀況往往取決于管理工作的好壞。但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處理好管理與教育之間關系。這里所講的教育,就是班主任在學生面前擺事實講道理,進行說服教育。在嚴格管理的基礎上,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教育,學生必會為情所動、為理所服,必會口服心服地接受、服從管理,遵章守紀。如果班主任對學生只管不教,那么,對班級的管理工作只會亂作一團;即使在一定時期能管好,效果也不會持久。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既要嚴格管理,又要細心教育。這里所講的嚴格管理,就是嚴格執(zhí)行制度,嚴格開展檢查、評比、獎懲;這里所講的細心教育,就是細心地把教育工作做到細微之處。這樣,嚴細結合、剛柔相濟,班級工作定會搞好。
三、內(nèi)因與外因結合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因此,抓好學習管理就成為了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任務。只有抓好學習管理,才能把學生的主要精力引導到學習上,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管理好班級奠定基礎。抓好學習管理的前提在于形成良好學風。這里所講的學風,就是指學習風氣,包括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因素。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是學生本身的內(nèi)因。如果沒有內(nèi)因這個根據(jù),那么,學生就不能把本身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能動性調(diào)動起來。即使教師對學生所施加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不會真正發(fā)揮作用的。因此,在抓好課堂聽講、實踐環(huán)節(jié)、自習紀律、獨立完成作業(yè)的同時,利用班會、談心等形式,向學生講清楚學習的重要性,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動機,激發(fā)他們自覺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和作風。這樣,班級就會形成比學習、比進步的良好風氣。形成了良好學風,就一定會把學習成績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表揚與批評結合
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處理好重點和一般的關系。這里所講的重點,就是抓后進和抓先進。首先要抓后進。這里所講的后進,就是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都有比較明顯的弱點,有些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喜歡耍小聰明,給班主任增添管教上的麻煩;有些是非界限不清;有些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強;有些學習不努力;有些組織紀律性差;有些還抽煙、喝酒、結小團伙;等等。對這部分學生既要嚴格管理約束、防患于未然,又要根據(jù)不同情況予以教育幫助。對待這部分學生,在管教上要寬嚴有度,要在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利用他們的長處的基礎上,以表揚鼓勵為主。同時,又要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發(fā)現(xiàn)不良苗頭,及時糾正解決。對這部分學生中的突出人物,亦可采取特殊措施以取得實效。在抓好后進的同時,還要抓好先進。這里所講的先進,即為班級的核心和骨干,包括班干部和積極分子。這部分同學積極向上,有正確的信念和較高的思想覺悟,有較強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把這部分學生抓好、帶好,形成良好的班風,歪風邪氣就不易抬頭。對這部分學生要大膽使用、嚴格要求,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先進作用,后進生就有了學習的榜樣,班級管理就會上臺階。
五、校內(nèi)與校外結合
學生的活動主要在校內(nèi),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在校內(nèi)開展。但班主任的校內(nèi)工作還必須有校外工作的配合。有不少事實說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是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等方面的校外因素。有些學生在學校表現(xiàn)比較好,但回到家里或到社會上,由于種種因素的干擾,他們退步了。因此,班主任在抓好校內(nèi)工作的同時,還要對學生抓好校外的管理和教育。班主任的校外工作主要表現(xiàn)在雙休日和假期的管理上:一是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組織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參觀、訪問、旅游、野餐等活動,引導學生接觸、了解社會,接受教育,使其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自然、生活的精神;二是和家長及時聯(lián)系,互通信息、互相配合,班主任向家長及時通報學生的思想、學習情況,家長向班主任及時反饋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雙方共同努力做好工作,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六、引導與扶持結合
學生工作內(nèi)容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為學生指明方向,指明路徑,讓學生自己去“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一方面,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觀察、體驗、評價、控制、監(jiān)督,從而強化自我意識和主體觀念。因此,班主任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制定《行為準則》《文明宿舍公約》《獎懲條例》讓學生自主選舉班干部等。通過自我教育,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大大地減少違紀現(xiàn)象。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為讓每個同學得到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管理、獨立工作能力,在每學期初,班主任應在上學期任職的各個班干部述職后組織開展新學期班干部競選活動。新當選的班干部都為班集體承擔某項管理工作,在增強責任感與榮譽感的基礎上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把學生自己為全班服務的行為與全班的榮譽聯(lián)系起來。通過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做到人人管班上的事,人人有事做,提高其組織管理能力,班主任再也不需要經(jīng)常板著面孔督促學生或采用強制措施來處罰某些違紀學生。但是,學生畢竟是受教育者,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某些違紀的問題,這樣就需要老師通過指導、過問、檢查、督促等一些具體、細致、實在的方式扶持他們,使他們能夠達到指引的目標。
七、理性與感性結合
在班主任工作中,對學生需要采取多種形式教育。在方法上,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合。例如,中職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時期,班主任要對他們進行理性教育,如組織學生學習“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論述;教育學生認識社會,著眼現(xiàn)實,樹立正確的職業(yè)理想等等。除理性教育外,我們絲毫也不能放松感性教育。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廣大學生除了必要的物質需求外,更需要精神上、情感上的交流與關心。因此,班主任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理解、尊重,做到在專業(yè)思想上及時疏導新生;在表揚進步快的學生時,要巧妙地指出其不足之處;對于犯了錯誤而在思想上處于痛苦并不知所措的學生,要熱情幫助,給予理解;對于考試失利,成績下降,情緒低落的學生,要及時開導,防止其自暴自棄;當學生因學習基礎差,對個人前途失去信心而意欲打退堂鼓時,要及時強化自信心教育;當學生身體上不舒服或生活上出現(xiàn)困難時,要及時關心和幫助。這樣,班主任工作就會事半功倍。
八、亦師與亦友結合
面對受教育者,教育者的姿態(tài)要做到亦師亦友。班主任必須在思想修養(yǎng)、知識才能、道德風范等各方面都比學生高,否則就不能教好、管好學生。因此,老師時時要憑借自己在各方面的高素質去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做學生表率,把他們引向高處,引向前進。但是,在具體的學生工作中,班主任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做學生的朋友,平等地對待學生,親切地勉勵學生。因為,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只有到學生之中開展深入交流,才能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使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己,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障礙,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心理融合,順利地做好學生工作。
當然,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所以,班主任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從千頭萬緒的工作中理清關系,交替安排重點活動,在某段時間重點抓某項工作,之后,轉而重點抓另一項工作,然而仍不放棄對前一項工作效果的觀察。發(fā)現(xiàn)成績和問題,再通過表揚、提醒和強調(diào)等方式進行教育,喚起學生回憶,加深印象,推動前進,這樣,可以使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反復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