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有用嗎?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shù)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保ㄇ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保ā盾髯印罚耙棺约旱乃枷脒m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毛澤東)“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保ā秴问洗呵铩罚?/p>
上面這些話表達的主要意思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不足、不先進、不寬闊、不靈活……所以需要學習,只有學習才能讓我們將那些太多的不行變得可行,甚至很行。
由此便印證了:學習能讓我們得到許多。
實踐證明,人們正是通過學習而獲得知識,學到技能,擁有本領,從而擁有成功的人生。
我的一個老鄉(xiāng),有兄長4個,姐姐4個,他最小。生他的時候,他的父親54歲,母親46歲。所以,父母已經(jīng)無力呵護他成長。于是,念完小學,他就不得不輟學了。然而,20年后,他成了我們家鄉(xiāng)的“制造業(yè)大王”,當上了政協(xié)委員。
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沒辦法上學的那當兒,我哭了好多回,流了好多淚?。 彼プ∫磺袡C會去學習,也勸身邊的人珍惜讀書的機會。最初,他站在教室外面偷聽;后來知道事情無法挽回了,就跟著師傅去學習木工;再后來,他去了廣州,進了廠……一路行走,一路學習。他借了別人的課本讀,用心學習木工技術,進廠后又學習手機組裝……到他自己開辦工廠的時候,他不但拿到了自考???、本科文憑,還有幾項發(fā)明成果伴身。因為不斷而廣泛的學習,他獲得了許多,也改變了命運。曾經(jīng)那么渴望學習的他,深知學習的可貴,希望更多的人能因學習而變得更好。他資助了20個貧困學生,還通過各種方式幫助更多熱愛學習的人。
聽到這里,我們可以給出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了——學習是有用的。有什么用?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焙穹e方能薄發(fā)。只有博聞強識,才能文思泉涌,才寫得出沉甸甸的好作品。
學習的用處當然不僅限于閱讀和寫作這個方面。學習最大的用處是讓我們認識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卑微、渺小和無知。
笛卡兒說:“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fā)覺自己的無知。”
有人問一位智者:“您總是在學習。通過學習,您最終得到了什么?”老人笑著說:“告訴你,學習讓我失去了很多東西。我失去了憤怒、糾結、狹隘和挑剔,失去了指責、悲觀和沮喪,失去了膚淺、短視和計較,失去了人生路上的很多干擾和障礙?!?/p>
由此可見,學習是得到,同時也是失去。學習并非只是幫助我們增長學識、提高技能,還教會我們在行進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正確判斷,對自身的一切不堪去做減法。這樣,我們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烏申斯基說:“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是這樣注解“學習”一詞的:“動詞。1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2效法。”
由此可見,學習是動態(tài)式的,且不受時空的限制,時刻可以進行,處處可以進行。
學習更是終身的事業(yè),我們完全可以活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