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啟發(fā)的
英國倫敦·郵筒方向標(PODs)
倫敦的郵筒大概是全球最有辨識度的郵筒了,和他們的電話亭一樣。而我們卻很少注意到許多郵筒頭上其實還頂著個小小的方向標,指向最近的郵局。
這些1930年代就被設計出來的方向標常常遭遇損毀與偷竊,英國郵政系統(tǒng)時不時就得安個新的,所以原版的方向標已經(jīng)非常罕見??磥砣驓v代人民都有“用鐵換麥芽糖”這個普世價值觀。
丹麥哥本哈根·路燈
哥本哈根的路燈很特別,不是直挺挺地站在地上,而是像室內燈一樣,懸掛于半空中。
這種路燈出現(xiàn)于1977年,為了節(jié)約道路空間而設計。2015年,為了成為全球首個低碳首都城市,哥本哈根將2萬盞路燈更換成了節(jié)能燈,可節(jié)約57%的電能。但路燈的外形還是一如既往的性冷淡北歐風。
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售貨亭(K67 Kiosks)
作為一個歐洲小國,斯洛文尼亞曾經(jīng)隸屬于南斯拉夫。
K67售貨亭1968年被設計出來,哪怕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仍然充滿了圓潤簡潔的美感。在鐵托時代,這種售貨亭最為繁盛,兼售報紙、快餐和鮮花,其實和我們現(xiàn)在的書報亭有點像。
1990年代南斯拉夫解體后,K67售貨亭也停產(chǎn)了。如今在盧布爾雅那的街道上仍然偶爾可以看到這些售貨亭,在當?shù)厝搜劾锸悄纤估虻呐f日榮光。
過街天橋其實是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公共設施。東京細節(jié)中,在我看來,不是窨井蓋而是過街天橋。
令我們著迷的是東京過街天橋人性化的、合理的設計,既起到疏導交通的作用,又顧及了行人的便利,還偷偷摸摸地在選址過程中考慮到了“你在橋上看風景”的那個風景,以及盡可能讓天橋更美觀。
總之就是要做到讓你看到過街天橋時,不是翻白眼說,最討厭爬樓梯了,而是歡欣鼓舞。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路標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路標很酷,黑底白字鑲一圈細白框,簡潔易懂,符合公共標示簡單明了的準則。
這些時尚的路標出現(xiàn)于1970年代,在那之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路標是一塊貼在墻上的陶瓷制品,土,而且不方便指路。
更新后的路標涵蓋了更豐富的信息,除了指出路名與方向,路名下方的數(shù)字則代表該街區(qū)的房屋數(shù),通過數(shù)字你大概就能知道這條街的長度了。如果看到0就說明你進入了死胡同,哈哈。
維也納人民應該都愛老式打字機,因為他們迷戀于把各種店招、路標上的字一個一個獨立地制作出來。2012年,兩個文字愛好者成立了一個名為”城市劇本“(City Script)的組織,專門收集各種字標,并把一部分字標鑲嵌在一棟大樓的外墻上。這些字標的年代從1920年代到1970年代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