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若
Running man、炸雞與啤酒、韓流明星、天空之城......說到韓國,浮現(xiàn)在人們眼中的往往是時尚新潮的關(guān)鍵詞。即使到現(xiàn)在,“韓流”魅力也依然難擋,相信不少中國年輕人對鄰居韓國的都市生活有一絲憧憬,會認為在這里留學等同于“輕松加愉快”。2015年,我懷揣著從網(wǎng)絡(luò)上了解到的韓流文化來到了慶熙大學留學。剛來到韓國的那段時間,我經(jīng)常與同學們攀談,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大部分外國留學生(尤其是女生)來韓國留學的理由竟然大同小異:中了韓劇的“毒”。有不少人想來一睹韓國“歐巴”的風采。
時間過得很快,四年的留學時光漸漸讓我明白,在韓國留學不是看看“歐巴”,品嘗著炸雞與RIO那樣輕松愉悅,那只是管中窺豹,現(xiàn)實與此大相徑庭,這里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國際范”的英文課堂
很多人會以為,來韓國留學必須說一口流利的韓語,其實不然。我所學習的專業(yè)是國際學,日常會去用全英語的教學模式去研究、探討、解決一些國際上大大小小的事務(wù)。本以為國際學院會匯集著各國學子,但課堂里基本上都是韓國學生,國際學生數(shù)量零星。更令我吃驚的是,大部分的韓國學生都有在海外生活的背景,甚至有周游列國的多彩經(jīng)歷,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日語、德語甚至是普通話,有著當之無愧的“國際范”。
看似在起跑線上就“贏”了的他們,卻并沒有因此而偷懶。韓國人的學習勤奮度與中國難分伯仲,在課堂上很少有人玩手機,學生筆記總是做得一絲不茍。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就是考試周了,在一個禮拜的時間內(nèi),圖書館和自習室24小時開放,室內(nèi)座無虛席。一部分人也會跑到咖啡館去復習,伴著昏黃的燈光和咖啡的香氣,緊張而愜意??荚囍芤苍屛覊毫Ρ对?,每天兩點一線地從圖書館和宿舍奔走,從晨光熹微研讀至華燈初上。不過,前輩們總會提供考試加油餐,這使我在焦頭爛額的復習中增添了一絲信心。
韓式咖啡館學習氣氛濃厚
作為一個上大學前一直使用母語交流的人,全英文授課真是對自己的一大挑戰(zhàn):每節(jié)課要經(jīng)常發(fā)言、每周要讀幾十頁甚至上百頁的內(nèi)容、每月要寫n篇eassy.....在最初的課堂里,我對自己的英文水平極其不自信,上課時總坐在角落里不敢發(fā)言,只能像大家一樣默默記筆記。但幸運的是,曾留學哥大的外交學教授發(fā)現(xiàn)我是班上唯一的中國學生,每次上課都會讓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一次小組討論上,我委婉地表示了自己的英語水平不是很好,但得到的卻是同學們對我的激勵:“Dont underestimate yourself”,沖破語言關(guān)阻礙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我開始硬著頭皮把每本教材上的內(nèi)容啃透,寫作業(yè)的時候也不放過任何一個生詞。剛開始,教材上和ppt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中文注釋。就這樣一點一點地“磨”,經(jīng)過漫長的錘煉,我的口語水平在無形之中被提高了,寫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當然,我突飛猛進的進步也少不了老師和同學的功勞。原來,韓國人給我的第一感覺——內(nèi)向、含蓄、拘謹,只是我的刻板印象而已,他們,也很熱心腸。
總而言之,雖然地處東亞,慶熙大學的教學制度卻十分國際化,賦予學生高度自由的權(quán)利。比如,課程全部都由學生自己選擇,院系里沒有班級,也沒有固定的同學,更沒有“輔導員”與“班主任”。孤身求學的我,從最簡單的“安寧哈噻呦”開始,到完成一次眾人點贊的小組展示、英文作品被刊登在學校???,這其中付出的心力與汗水也許只有我自己能感受到。這讓我體會到什么叫做“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口嘗一嘗”。
無處不在的酒文化
韓國學生的氣質(zhì)著實別具一格:他們注重衣著,舉止優(yōu)雅,談吐得宜,與明星無異。但是,只要與他們打成一片后就會發(fā)現(xiàn),禮儀其實是韓國社會人與人之間距離感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只是作為點頭之交,韓國人自然會表現(xiàn)得十分得體;若是關(guān)系親密,韓國朋友找你“喝一杯”是難免的事。
蔓延在大學里的酒文化應(yīng)該是中韓大學生活最大的差異之一。開學第一天的晚上,我就被前輩拉進酒吧的迎新晚會里喝酒、吃炸雞、交朋友,初來乍到的我提前“逃跑”了,而他們又繼續(xù)狂歡至凌晨兩三點;期中考試時,和韓國同學相約復習,復習的地點令我大吃一驚:啤酒屋。對于咱們中國學生來說,學習才是在大學讀書的第一要義,韓國的酒文化真是令人“聞風喪膽”。
韓國酒文化
我想,韓國人之所以“嗜酒如命”,與他們的社會結(jié)構(gòu)、制度有很大的關(guān)系。即使到現(xiàn)在,韓國社會也奉行著一種嚴格的論資排輩制度。就像韓劇《天空之城》中的一句臺詞“登上金字塔的頂端”那樣,在某一群組中,誰年齡最大,資歷最深或是最優(yōu)秀,誰便是無形之中的“老大”。在大學這個小社會里,韓國學生也遵守著前后輩制度,比如,在小組合作中,后輩要盡量服從前輩的觀點。如果對前輩有意見,只有課后在酒精的驅(qū)使下來“以下犯上”??偠灾?,作為一個中國留學生,面對這些文化差異,既要做到入鄉(xiāng)隨俗,但也要獨立自主,不隨波逐流。
以小見大,韓國的教育制度雖然全方位西化,卻又包容著其獨特的民族文化,這兩種東方與西方、保守與開放、沉靜與喧鬧的色彩相互碰撞、雜糅,構(gòu)成了一道奇異的大學人文風情。我相信這四年的體驗記得的不僅僅是“炸雞與啤酒”的美味,而是他人難以擁有的獨特經(jīng)歷。走在同一條櫻花盛開的校園小路下,雖然我們終將天各一方,但我記得我來過。
責任編輯: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