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多年來,因為朝鮮半島形勢起伏無常,“朝鮮”乃至“中朝關系”不時進入普通中國人的視野。在您的潛意識里,兩者意味著什么?至少在記者的朋友圈乃至親人里,有這樣幾種現(xiàn)象:
“哦噢,那是個有核武器而且經(jīng)濟較落后的國家吧,我從三八線南邊的望遠鏡里瞄了幾眼?!闭f這番話的,是來往半島南半部“公交化”的“潮人”們。
“我那嘎達有的是對面的好物件,你喜歡口味重的煙,咱這里有‘7·27牌,你要養(yǎng)生,咱有國內見不到的藍莓酒。哦,對了,咱還有—樣好東西——林蛙油,對血液循環(huán)非常好,咋樣,來一瓶,不貴,588(元)?!痹谶|東和山東的—些特產店里,有關系的老板們竭力推銷著。
“別用感情去想朝鮮,也不要老用快70年的歷史眼光(指抗美援朝)去看中朝關系,得有些‘新思維,國家該講利益,就得講利益?!弊悦襟w輿論場上,不少自稱的“朝鮮問題專家”樂此不疲地推銷這樣的“清醒觀點”。
“我們這輩人里,叫‘援朝的太多了,那時候,看《賣花姑娘》要帶手絹進電影院,還有個電影里,朝鮮偵察員咬斷自己舌頭,就是不肯向敵人招供?!蓖盹堥g,當記者聊起同樣的話題,快要和子女有“話題溝”的父母似乎找到傾訴的機會,興奮地談起久遠但卻鮮活的往事,仿佛他們的青春和激情又被喚醒。
面對記者拿來的“田野觀察”,長期從事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問題研究的吉林大學教授郭銳只回了一句話:“中朝傳統(tǒng)友誼,用物質無法衡量?!?h3>共產主義同路人
6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朝鮮國事訪問,在朝鮮《勞動新聞》上發(fā)表的署名文章里,習主席深情地寫道:“長期以來,在中朝兩黨堅強領導下,不論是在共同反對外來侵略、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斗爭中,還是在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中,兩國人民都彼此信賴,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友情,可以說是‘歷久彌堅金不換?!?/p>
在郭銳看來,中朝傳統(tǒng)友誼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黨際交往始終是重要根基所在,并發(fā)揮著價值引領、舵手領航的作用,“這是歷史形成的特殊性,它在當前的政治中都是鮮活的和可取的,塑造了我們的政治思維乃至文化取向”。
現(xiàn)當代的中朝關系中,1919年爆發(fā)的“三一運動”是個重要節(jié)點。以和平請愿尋求獨立的朝鮮人遭到日本帝國主義殘酷屠殺,眾多愛國者流亡中國。在云集朝鮮精英最多的上海,共產主義思想取得傳播優(yōu)勢,這一過程恰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吻合?!澳莻€時候,朝鮮愛國團體里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義烈運動,靠個人或小規(guī)模組織開展抵抗,以自我犧牲的刺殺行為消滅朝鮮民族敵人。”郭銳具體解釋,所謂“義烈”就是指義士和烈士,朝鮮先進分子渴望用戰(zhàn)斗顯示存在,但神圣事業(yè)卻毫無進展,“沒有先進思想領導,路徑問題就無法解決”。
“中朝傳統(tǒng)友誼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黨際交往始終是重要根基所在,并發(fā)揮著價值引領、舵手領航的作用,“這是歷史形成的特殊性,它在當前的政治中都是鮮活的和可取的,塑造了我們的政治思維乃至文化取向”。”
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進入高潮,中華大地開啟大革命浪潮,受此影響,大批朝鮮人猶如獲得新生,意識到自己的祖國和中國一樣需要徹底解放,必須凝聚全民族力量,才能贏得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勝利,而國共合作創(chuàng)辦的黃埔軍校是燦爛的燈塔。一時間,朝鮮和其他亞洲被殖民國家青年傳誦著充滿熱血的口號:“到黃埔去!”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1926年北伐戰(zhàn)爭啟動時,數(shù)百名朝鮮青年參加國民革命軍或留校任教,他們普遍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
上海檔案館館員李紅介紹,朝鮮籍同志在紅軍中發(fā)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尤其不少人曾在黃埔軍校、云南講武堂等高等軍事學府受訓過,有較高作戰(zhàn)素養(yǎng)和階級覺悟,是革命的寶貴財富。聶榮臻元帥曾記得,當年打下漳州時曾繳獲飛機,當他乘該機飛回“紅色首都”瑞金時,駕駛員就是一位朝鮮人。
長征開始時,紅軍隊伍中有30余名朝鮮革命者,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武亭和畢士悌。前者早年是奉系張作霖欣賞的金牌炮兵中校,可他放著高官厚祿不要,1925年加入中共,投身革命,1935年長征途中,黨中央一度失去與紅軍各軍團的聯(lián)系,隨紅三軍團行軍的毛澤東要恢復與紅一軍團的聯(lián)系,執(zhí)行送電碼任務的就是武亭。至于畢士悌,是全家在祖國“三一運動”中遇害后流亡到中國,以一腔熱血投身黃埔軍校,并在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影響下秘密加入中共。長征途中,身為紅軍干部團參謀長的畢士悌總是身先士卒,從四渡赤水到搶渡金沙江,他帶領的前衛(wèi)連屢建奇功。李紅介紹,根據(jù)黨史資料記載,到達陜北的紅軍中,只有武亭與畢士悌兩位朝鮮人,隨著畢士悌在不久后的東征中犧牲,因此武亭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毛澤東曾說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燦爛的五星紅旗上,染有朝鮮革命烈士的鮮血?!睆臍鈮焉胶拥目谷諔?zhàn)爭到波瀾壯闊的解放戰(zhàn)爭,朝鮮籍同志的身影無處不在,“不理解這一點,就很難理解鮮血凝成的中朝友誼的特殊性”。曾去過朝鮮的深圳衛(wèi)視資深編導黃罡指出,在朝鮮革命史跡里,或多或少保留著與中國戰(zhàn)友肩并肩的細節(jié)。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中國東北,面對共同敵人,中朝人民的戰(zhàn)斗友誼得到進一步強化。當時,中共領導的抗聯(lián)里,有相當部分是朝鮮戰(zhàn)士,而朝鮮人自己也成立了人民革命軍(KRA),是為今天朝鮮人民軍之肇始。朝鮮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就率領游擊隊在汪清、甲山等地積極打擊敵人,被日偽稱為“甲山派”,他們甚至在1937年6月2日突破鴨綠江天險,夜襲日本警備隊控制的朝中邊境要塞普天堡,鼓舞了半島同胞的斗志。
6月18日在朝鮮平壤拍攝的金日成廣場。
在此期間,金日成不僅和楊靖宇、周保中等抗聯(lián)領袖建立親密關系,還得到中國老百姓無私的幫助?!霸诔r官方眼里,對一些普通的中國人非常尊敬?!惫J介紹,金日成等朝鮮游擊隊領袖回國當上領導人后,仍念念不忘曾在白山黑水之間同仇敵愾的中國老友,不惜代價尋找他們的下落。所謂“緣故人”的特定稱謂由此誕生。
1937年,抗聯(lián)內部出現(xiàn)叛徒,地下黨張蔚華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后者知道他是金日成的小學同桌和摯友,千方百計想撬開他的嘴巴,面對酷刑,張蔚華最后選擇自殺守節(jié)。后來,金日成多方打聽,希望與張的親人聯(lián)系,1959年專門派一支考察團來華尋訪。直到1985年,在中朝高層共同努力下,張蔚華的遺屬終于和金日成取得聯(lián)系,并在朝鮮方面的盛情邀請下赴朝與金日成會面?!拔覀冊谄饺阑疖囌臼艿铰≈貧g迎,有點像電視里面迎接國家元首訪問的場面。”張蔚華之女張金祿記憶猶新,“小孩子們都歡呼著‘歡迎,張蔚華!‘張蔚華,歡迎!”張金祿透露,自家兄妹在歡迎宴會上,朝鮮勞動黨黨史研究所副所長金泰浩一直打聽他們家是否有電視和洗衣機,哥哥張金泉意識到,朝方是想了解一下他們家的生活狀況再決定送什么禮物,趕忙表示家里電器很全?!盁o奈”之下,金泰浩直接提出要送他們一輛奔馳轎車,張家人大驚失色,趕忙連聲謝絕如此厚禮。最終,金日成挑選了兩架德國產“祿來?!眴畏聪鄼C作為送別禮物?!斑@些革命先烈遺屬如果是朝鮮公民,那就被叫做‘真骨,是會被特別推崇與優(yōu)待的?!惫J說。
朝鮮指戰(zhàn)員涌現(xiàn)出大批戰(zhàn)斗英雄,其中包括用胸膛堵住敵人槍眼的趙星斗,在黑山阻擊戰(zhàn)中不惜以全體犧牲換取主力到達的朝鮮族8連。軍迷出身的黃罡介紹,“1949年四野打過長江后,不僅有像156師這樣以朝鮮將士占大多數(shù)的部隊,還有不少朝鮮指戰(zhàn)員混編在其他部隊里,聽我老家江西上幾輩人回憶,在首屆戰(zhàn)斗群英會上,被授予‘人民英雄稱號的人里面,有一半是說朝鮮話的。”
不僅如此,據(jù)《黨史縱橫》記載,在東北前線最艱苦的時刻,朝鮮給予人民政權寶貴的支持。像朝鮮咸興化肥廠(今興南化肥廠)支援東北民主聯(lián)軍大量黃色炸藥。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總理訪朝時專門來到該廠表示感謝,朝鮮則在廠區(qū)內建起周恩來總理銅像——這是朝鮮境內唯一的外國領導人銅像。有關資料顯示,東北解放戰(zhàn)爭期間,朝鮮還支援生產武器的各種原料,如銅、鉛、鋅等有色金屬,其他還有雷管、導火線、硝酸、丙酮和膠鞋等。1946年3月,東北民主聯(lián)軍吉東軍分區(qū)的部隊軍服配發(fā)遇到困難,當司令員姜信泰和政委唐天際寫信派鄭斗煥到平壤向朝鮮求援時,金日成慷慨應允,不但提供可以做一萬套軍裝的一千匹上好布料,還有1000套成衣軍裝和一車皮藥品,這在當時是個不小的數(shù)目。朝鮮領導人積極支持同東北解放區(qū)開展貿易,金日成曾以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的名義下達指令,朝鮮的各級機關要協(xié)助與中國東北解放區(qū)開展貿易,要“以友誼的態(tài)度來配合”。
1949年新中國一成立,朝鮮就成為首批建交的國家之一。正當兩國致力于社會主義建設之際,一場冷戰(zhàn)背景下的局部戰(zhàn)爭不期而至,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派出百萬志愿軍赴朝參戰(zhàn),與朝鮮人民軍—道奮戰(zhàn)近三年,迫使號稱“世界無敵”的對手茁朝鮮停戰(zhàn)仂定匕簽字。
這場戰(zhàn)爭對中朝鮮血友誼的塑造毋庸諱言,僅僅從兩國普通軍民身上尋找那些“難得一見的記憶珍珠”就可見一斑。
被戰(zhàn)爭摧殘得一無所有的朝鮮人,以特有的方式支援“最可愛的人”。1951年之后,隨著戰(zhàn)場進入相持階段,陣地吭道成了主要樣式。可是在黑暗的坑道里長期戰(zhàn)斗和生活,絕不是—件浪漫的事。由于無法在白天戶外活動缺乏日照,再加上食物幾乎全都是炒面,大批志愿軍缺乏維生素H,造成許多戰(zhàn)士患上慢性夜盲癥,作戰(zhàn)大受影響。在國內供應魚肝油暫時跟不上的空當里,是朝鮮老百姓通過復雜蒸餾過程提取出專治夜盲癥的草藥“松針湯”,這種煎制藥在不加糖的情況下服用極為苦澀,但在飲用一周后可恢復夜間視力。
朝鮮民族更是極重感情的民族,1952年10月20日,志愿軍戰(zhàn)士黃繼光在上甘嶺上流盡最后一滴血,后來朝鮮專門拍攝故事片《兄弟之情》(2010年出品)以茲紀念,至今在朝鮮祖國解放戰(zhàn)爭勝利紀念館最醒目的位置鐫刻著黃繼光最后的心聲:“親愛的朝鮮啊,同我的故鄉(xiāng)和祖國有什么兩樣啊,我會不惜自己的生命保衛(wèi)親愛的朝鮮和親愛的朝鮮兄弟!”《艦載武器》雜志主編石宏還提到,號稱朝鮮精英搖籃的萬景臺革命學院,專門培養(yǎng)革命遺孤子女,在敵^威脅最緊急的時刻,約520名學生被安全轉移到中國吉林生活和學習,盡管這段時間不長,但來自中國人民的友誼始終為全院師生所牢記,并且傳承至今。
“在中朝關系史上,“有難互助,越走越親”是一條清晰的主線。”
1953年停戰(zhàn)協(xié)定簽訂之后,為了幫助滿目瘡痍的朝鮮盡快重建、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中國向朝鮮提供了更多的援助。檔案顯示,數(shù)十萬志愿軍提供義務勞動力,重建平壤、元山、南浦等大中城市70余座,興建工廠、水利設施百余處,為朝鮮經(jīng)濟建設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1958年10月,中國周恩來總理訪問平壤,同年11月和12月,朝鮮首相金日成兩度訪華,雙方達成以下協(xié)議:由于中國志愿軍撤出朝鮮后,朝鮮軍事力量減弱,為此中國將向朝鮮提供3億美元無償援助,并支援朝鮮各種武器裝備。志愿軍回國之前,按照雙方約定,將不少于10個師的全套裝備送給朝鮮人民軍,使得朝鮮國防實力得到有效加強。
在中朝關系史上,“有難互助,越走越親”是一條清晰的主線。在上世紀50-70年代,中朝雙方保持著密切的高層往來,特別是1961年生效的《中朝友好互助條約》凸顯了兩國在各自對外關系中的獨特地位。
而在經(jīng)濟方面,雙方大多采取記賬易貨貿易方式,中國工農業(yè)產品以友誼價換回朝鮮海產品和礦產品,同時朝鮮也盡其所能為中國提供力所能及的技術幫助(如從蘇聯(lián)和東歐引進的化工生產線、車床等)。1974年,負責對朝輸送石油的“中朝友誼輸油公司”在中朝邊境(經(jīng)由鴨綠江)建成長達11公里的輸油管道,專向朝鮮輸送石油,而石油的供給量由設在丹東市馬市村的供給協(xié)調基地決定,它直到今天都對朝鮮經(jīng)濟發(fā)揮著異乎尋常的作用。那段時期,中朝兩國經(jīng)濟建設的相似性也極高,當中國出現(xiàn)“多快好省”建設運動后,朝鮮也展開類似的“千里馬”運動;中國提倡“工業(yè)學大慶,農業(yè)學大寨”,朝鮮則出現(xiàn)“工業(yè)學大安,農業(yè)學青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