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jì)洪
我的老伴年齡不是很大,今年 64歲,但長期以來體質(zhì)差,多年患有各種疾病。5年前,她被診斷為卵巢癌晚期,住院14次,動了大手術(shù),吊針打了千余瓶,中草藥服了4000多袋。由于得到科學(xué)治療和精心護(hù)理,加上老伴對病情了解不多,她能以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與疾病作斗爭,病情沒有惡化。
近兩年,老伴又先后被查出糖尿病、腎臟病等多種病癥,屢次進(jìn)醫(yī)院。出院后,按照醫(yī)囑,除了要打胰島素和服用中草藥外,她還要每天分3次服用9種西藥。
老伴要長期服藥,我自然成了“土郎中”和“藥劑師”,除每天早晚定期為她測血糖、量血壓、打胰島素外,還要給她配藥。要配好老伴的藥,還真不容易。有時有的藥短缺,有的藥要自費,有的藥副作用大,我不斷向醫(yī)生請教選擇最佳藥品,再跑多家醫(yī)院和藥店逐一將藥配齊;讀懂藥品說明書后,又將藥品的性能、用途、禁忌、服法和劑量向老伴耐心解釋。
老伴記性不好,也看不懂用藥說明,我白天在單位返聘工作,晚上用各種顏色的紙將次日早、中、晚用藥的品種、劑量逐一包好。有時逢我出差或老伴去外地兒子家尋醫(yī)休養(yǎng),我便一次性配好足夠的藥,放入潔凈的瓶中。盡管如此,老伴因記憶力差,不時還會吃錯藥,要么早上誤吃了中午的藥,要么中午又誤吃了晚上的藥,弄得家人哭笑不得。雖然沒有什么風(fēng)險,但畢竟影響療效啊。有一天,我想到一個辦法:我在家時,直接將藥交給老伴服用;不在身邊時,則在老伴服藥前電話提醒她服用哪種顏色紙包的藥。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從此以后,老伴服藥就沒出過差錯了。
如今,老伴逢人就說:“我的身體全靠家里有個好老頭!”